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08-26陈昂昂
陈昂昂
摘 要: 挖掘学科德育的潜在功能,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大法宝。文章认为,可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探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提出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目前,学校主要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校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其实,将德育因素渗入学科教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同时包含丰富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笔者在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德育渗透体系:横向上分为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在每个环节渗透德育因素;纵向上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依据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实现德育在各阶段的渗透。
二、横纵双向的德育渗透途径
1.横向
(1)识字写字: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联系汉字的构成规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探求汉字构字的奇妙,引申汉字与日常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比如组词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水可以组成泉水、河水、湖水,也可以组成脏水、污水、祸水,说明水的包容性强,借此引导学生形成包涵、宽容的美好品质。
(2)阅读:阅读对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学生的心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育应成为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教材和课外读物中的德育因素,找到德育渗透的“点”,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随手写阅读札记,认真品味关键词句,着重分析人物形象,从而进入作者和书中人物的精神境界,体验对方的感受,这对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很有帮助。
(3)习作:如果说阅读是学生情感、态度、品德外化的过程的话,那么习作则是内化的过程。很多学生喜欢在日记、周记中吐露心声,语文教师在评学生的日记、周记时,要善于从一行一字中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在上作文点评课时,利用童话故事、名人故事、鼓励性话语、认同性语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向学生传达求真、向善、爱美的追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关注优秀范文,还要让一些写得不好的学生有展现自己作文的机会,通过教师、同学的指点帮助,营造平等、互助、和谐的课堂氛围。
(4)口语交际: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块宝贵资源,通过“演讲”、“讲故事”、“角色扮演”、“排练话剧”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提高素养。
(5)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内涵丰富,德智体美劳五育均渗透其中。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保护自然,感悟亲情,学习辨别是非善恶。语文综合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观察、感受、经历、体验、交流的机会,发挥了熏陶感染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2.纵向
(1)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渗透一些讲文明、守纪律、懂礼貌的教育。可以通过讲一些简短的故事和简单的事理,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树立最基本的品质和是非观念。
(2)第二学段(3-4年级):德育渗透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荣辱观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已能明辨是非,关键是要教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爱护环境、诚信做人、遵纪守法、热爱生命。
(3)第三学段(5-6年级):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胸怀理想,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五至六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这个时段可以对其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培养其热爱科学、发明创新精神。
三、结语
德育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是真实贯穿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的。打破学科本位,依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针对学生的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使德育真正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小学语文教师应触及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避免德育变成空泛的说教。学校要将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作为教学考核的一项指标,督促教师将德育渗入语文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品德修养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任雅洁.学科德育重在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3]万莉.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吴作武.探索学科渗透,追求德育无痕[J].基础教育研究,2013(7).
[5]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