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三”篮球比赛中运用“2—1”区域联防战术的可行性分析
2014-08-26杨兵陶艳
杨兵 陶艳
摘 要: 本文通过对“2—1”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使用,研究“2—1”区域联防战术的意义及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举例法和图像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分析在篮球比赛中“2—1”区域联防战术对全队技术的合理运用及使全体队员相互协调配合的重要意义,最终分析出在“三对三”篮球赛中以防人为主的队员之间的站位和协作的方法。文章介绍了篮球运动中运用“2—1”区域联防战术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 “三对三”篮球赛 篮球战术特点 区域联防
三人制篮球赛,即半场三对三篮球赛,又称街头篮球赛或“斗牛”,是由五人制篮球赛演变而来。比赛过程中,队员在半场内通过各种跑、跳、运、传、投等基本技能,以积极争夺控制球权为手段,以投篮为目的,双方既同场竞技,又攻守交错,共用一个篮圈,并在同一篮框下有限的地区和空间内争夺的半场三对三篮球比赛。
1.“三对三”篮球比赛中通常使用的战术
我对40场大学校园内的半场“三对三”篮球比赛进行了进攻方式的统计,首先统计该次进攻是个人进攻还是配合进攻。个人进攻的形式指标是外围远投、突破得分、运球急停跳投、篮下进攻、二次进攻。配合进攻的统计指标是突分、掩护、策应、传切、挡拆。
2.在比赛中运用区域联防战术的分析
随着攻守战术的提高和竞赛规则增加的三分球规定,促进了区域联防的发展,防守队形从固定变为不固定,从而形成“一对一”的对位联防,增强区域联防的针对性。在施行区域联防时,要根据它的形式,队员的条件和技术特长,合理分配队员的防守区域,发挥队员在各自防区的作用;由进攻转入防守时,要积极组织队员阻止对方的攻势,有组织地快速落位及布阵防守;防守队员要协同一致,随球积极移动,并张开和挥动双臂;相互照应,形成整体防守;防守持球队员,按照人盯人防守要求,积极阻挠对手投篮、传球和运球,严防从底线运球突破;防守不持球队员,要根据离球的远近和防区中进攻队员的行动,积极抢位和堵截,不让对手在有威胁的区域内接球,随时准备协同同伴进行“关门”、补位等防守配合;当进攻队员采用穿插移动时,要根据其行动方向,进行跟防或接防,并迅速调整防守队员都进行堵位和抢位,有组织地争抢篮板球。
3.三对三篮球比赛中运用联防的优势
3.1优势分析
3.1.1有效阻止向中锋的传球
在防守中运用“2—1”区域联防战术,虽然根据球的转移发生位置变化,但基本的防守任务是不会改变的,对进攻中锋总是通过夹击、绕前及领前防守加强保护的,并对持球队员采取盯人的防守形势,其他队员封堵传球路线,进攻中锋在禁区周围要想接外侧队员的传球是很困难的。
3.1.2迫使球远离中间到场地的外侧
当球处在中间地带时,进攻队就有能力在任何一侧组织进攻。利用“2—1”区域联防战术通过队员间的相互配合就可以迫使对方的球离开中间地带,到场地的外侧。
3.1.3防止内线出现一防一的局面
防守的最大危险是内线出现一防一的形势,但是这种对抗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当球传到内线时,采用“2—1”区域联防战术就可以让队员回缩夹击中锋,迫使他再将球传出去等。
3.1.4确定放弃哪些外围投篮
不管何种形式的区域联防都应当准备放弃某些外围投篮,以便增强某区域或位置上的防守力量。那么在“三对三”比赛中“2—1”区域联防战术的使用目的是使球尽可能远离篮下,要完全阻止对方的投篮是不可能的,防守的主要任务是杜绝内线投篮。
3.2“2—1”区域联防战术的设计
在目前的“三对三”篮球比赛中运用的防守战术基本上都是以人盯人为主,讲究个人技术,缺少团队配合,防守的效果普遍不好。因此在“三对三”比赛中运用“2—1”区域联防战术就可以运用全队的力量进行防守,提高防守的成功率,从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区域联防防守战术的特点就是防守人员以防人为主,随着球的转移和进攻队员的穿插移动,不断地选择有利的防守位置,对有球区域以多防少,无球区域以少防多,位置区域分工明确。
4.1.2当对方外围中、远距离投篮较差,内线队员攻击力较强时,运用区域联防能够发挥集体防守的优势,弥补本队个人防守技术不足,限制对方的内线进攻,减少本方的犯规,有利于组织抢后场篮板球获取进攻的主动权。
4.2建议
4.2.1首先,队员之间要进行合作,同时有必要强调弱侧防守队员随时传球和运球方向移动,收缩防守范围。另外,协防队员的移动要在对方球员转移球时移动,而不是在对方接到球时移动。在防守区域内,其主要任务是监视和限制进攻队员的活动,做到防人为主,人球兼顾。
4.2.2严守限制区,当球到篮下或在中锋手上时,采取阻挡、收缩、后撤步、捞球等防守方法,让对方很难得分。罚球区附近站人,防止对方突破上篮,迫使对方从外围进攻,在扬手干扰的情况下出手远投。至少有两名同队队员争抢篮板球,同时必须注意防守对方球员的快下偷袭。
参考文献:
[1]王恩斌.论三人篮球的特点及其作用[J].克山师专学报,2003(3):64-67.
[2]范素香.试析三人篮球运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11):105-107.
[3]薛岚.半场三人篮球比赛辨析[J].体育与科学,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