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2014-08-26白振菲
白振菲
摘 要: 中学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现实生活为研究对象,在教师精心启发和诱导下,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潜心研究,最终学生可以自由质疑、合力释疑、充分表达的一种尝试活动。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探究式教学 教学方法 实施策略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既顺应了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强烈意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无论对教育的主导还是对教育的主体,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探究式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大有作用,值得在教学中提倡与推广。
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性,营造探究氛围。
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主体、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教学不仅是老师的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探索。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提供时政新素材、新观点,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增强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规范答题要求,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密性。在强化学科内在联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更新颖、更准确、更系统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要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能使语文学习内容生动活泼,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学习知识,于潜移默化中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辅助探究式教学。
道德教育与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语文修养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把素质教育很好地贯穿于语文课教学中愈发显得重要,辩论会、课外活动、创新的课堂形式都是很好的尝试。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渠道。在讲课时,不可避免地要介绍这些课程的相关背景、相关历史,使学生接受爱国、爱家教育,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爱国观、道德观。语文教材中有的篇章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和国情教育,我们就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一般过程,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能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反过来,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要学习的语文课内容,完成探究式学习的任务。
三、探究创新。
法国教育学家在《教育学现状》中指出:“要使儿童发挥个人创造性能力,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个人经验掌握知识,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独立发现这些原理,激发儿童的研究精神。”这说明现代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重组现存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发现、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对“生物入侵者”下的定义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针对这一问题,有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后,指出这个定义下得不准确。他们认为:如果说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的就是生物入侵者的话,那么,原本不属于我国地域的玉米、西红柿等农产品,也是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我国的入侵者;而紫茎泽兰本是缅甸的,自然进入云南后,再自然蔓延到四川凉山州,这种植物是由自然途径迁移而来的,就不应该是入侵者。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二者却刚好相反,这岂不是矛盾的?因此,是否应该将这个定义改为: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各种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对迁入的生态环境有害的移民叫“生物入侵者”。学生在对这个定义进行探究、评判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碰撞,产生了对事物的新认识。不管此定义改正得是否正确,但至少说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了新认识和新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正在逐步强化。
四、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成就感。
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时,个体就会表现出惊讶、困惑。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但在认知与感悟能力方面还有不足。因此,他们在接受新事物面前常常显得陌生、新奇。抓住学生这一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激发疑问、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诱导学生思考和反馈,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营造学习氛围。并且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让他们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勇于发问,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加强师生和生生间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有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珀金斯的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性质是班集体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课堂中最早建立起来的感情和关系决定班级风气,又影响着以后的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找出学生中的亮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探讨性学习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探究结果,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表达观点,锻炼能力。
六、优化练习设计,撰写小论文,强化实践探究能力。
课后练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强化实践探究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练习及训练必须让学生始终处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彻底扭转过去教师讲题目、讲题案,学生对标准、背条条的局面。
教师通过具有操作性的开放性习题,积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突出语文课的精华所在,让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在老师的点拨下更光彩夺目。这样,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得到巩固,同时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
总之,要想全面推行新课改,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是保证,“只有能力才能培养能力”。为人师者,要不断更新理念,敬业爱生,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实践中,积极主动、锲而不舍地探索和总结,增强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