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定位问题

2014-08-26朱振基

教育界·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定位

朱振基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他们主动产生学习愿望,并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定位

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次挑战,自新课改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引发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一轮改革浪潮。面对新课改,作为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坚持在教学一线的历史老师,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历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育观念,准确理解教学目标

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认识主体就是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主体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关键的是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他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二、激发学史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就变成一种愉快的事情,学生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充满兴趣的课堂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高中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成功的心理,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诸如曹操、朱元璋等历史人物,杯酒释兵权、长平之战等历史事件,三顾茅庐、齐桓公纳贤等历史故事,李白、苏轼的诗词名句等激趣素材,运用故事轶闻、演示活动、设疑导思、探索讨论等多种激趣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中还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把投影、录像、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引入历史课堂之中,用有声、有色、有形的手段来表现有血有肉的历史内容,把历史教学从多“静态”转向多“动态”。这种教学最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使历史教学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通过运用电脑技术动态地演示诸如红军长征的线路图等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不仅可使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内容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再现,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积极展开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学科的封闭性,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并携手联合加快学科教育在学生身上的整合作用。这就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进一步改革,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进一步冲击传统的、教师一味讲述教材的“复印机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 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以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开阔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对于红军长征的讨论,教师抛出论点“长征是大逃亡”“长征是胜利大逃亡”,学生通过讨论对党内“左”倾错误的危害、遵义会议在党历史上的地位、革命火种的保留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也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因而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的模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且效果很好。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主旨和目的,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四、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材里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做题方法。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第二步,与课本相关知识链接。第三步弄清设问,列好提纲。第四步,用学科规范语言阐释成要点。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现行高考制度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中人本教育的体现。高中历史教师要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改进和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使命。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改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