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月的奇迹黄沙掩不住的城市

2014-08-26江逐浪七七杨丽华

旅游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交河高昌回鹘

江逐浪 七七 杨丽华

千年的岁月流转,放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但放在一个城市的变迁上,这已经足够久了。幸运的话,这个城市虽然经历了战争的践踏、自然力的摧残、生态环境的变更,但它依然还是人们生活的家园。但也有一些城市是不幸的,它们在岁月的转变中,慢慢地被黄沙湮没了,永远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脱离了人们的视线。虽然昔日的繁华与财富都成了过眼云烟,但埋在黄沙下的城郭断壁还在诉说着那缺失的历史一卷,它孤独却又顽强地为一千年后的人徐徐展开。

高昌故城

我站在高昌故城的遗址上试图寻找历史遗留下来的繁盛印记,似乎那些络绎不绝的商队,琳琅满目的货物以及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口音的人组成的繁荣局面仿佛就在眼前。但细细品味这种繁华,想把它抓住时,却忽然发现它已经是那么的遥远,只有满目的断壁颓垣。

建国于乱世

十六国(公元304-439年)末期,曾经这片土地的车师国灭亡后,一支军队的首领阚爽在柔然帮助下占领了高昌地区,自任太守,宣布脱离北凉统治。公元442年,北凉的残余势力沮渠无讳率残部重占高昌,阚爽率族人逃往柔然避难。公元460年,柔然派遣大军南下攻克高昌,杀死沮渠无讳的继承人沮渠安周,帮助高昌阚(kàn)氏族人阚伯周为高昌王,此后以高昌为国号,亦称“阚氏高昌”,揭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

阚伯周建立“阚氏高昌”后,对外彻底断绝了与中原王朝的官方关系,而以柔然为其保护国,并长期使用受罗部真可汗的“永康”年号。凭着占据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理位置,高昌国很快就发展强大了起来。此时,高昌又与中原建立了联系,每位高昌王均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阚氏高昌之后,又先后经历了张氏高昌、马氏高昌、麴(qū)氏高昌4个王朝。其中,麴氏王朝统治高昌的时间最长,达140年之久。经过多年的经营,这里终于成为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成为当时西北地区通向国外的窗口,成为西部最繁华的城市和商品贸易地。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波斯等地的商人带着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

繁荣于隋唐

由于当时繁荣的贸易,高昌国王麴伯雅还史无前例地举办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万博会的大型集会。在这次集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云集于此。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拿着成袋的各国金币,说着不同的语言,穿梭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商品中。一个个商队不远万里赶来参加这空前的盛会,就连一向高傲的中原皇帝都被震动了,慕名来到这里参观,他就是隋炀帝。隋炀帝对高昌国的繁荣经济十分满意,几年之后,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麴伯雅。

国力的强盛也使后来的高昌国王渐渐地骄傲了起来。唐太宗时,高昌国王麴文泰自恃国家富强,对唐朝中央政府的管辖十分不满,经常做一些逆反的举动,甚至勾结西突厥截断丝绸之路。有一次,大唐派使者到高昌,麴文泰不仅没有好好的款待使者,还洋洋自得地说道:“鹰飞于天,纵伏于嵩,猫游于堂,鼠唯于穴,各得其所,岂不能自生邪?”他的意思是:凭你唐朝是怎样的富国强兵,但是我只要守在这里不动,就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御敌于千里之外。唐太宗听到使者的回奏后,震怒了,但是由于没有出兵的借口而迟迟没有发兵。后来,高昌国开始侵占邻国焉耆的领土,焉耆向宗主国唐朝求救。唐太宗立刻就派出了大将候君集去伐高昌。麴文泰万万没想到,唐军在精通兵法的侯君集的率领下势如破竹,顺利地穿过了大沙漠。

麴文泰听到唐军兵临城下的消息,赶忙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鞠智盛。之后没过多久,麴文泰就去世了。在唐军的大举进攻下,高昌国灭亡了。唐朝从此置西州,下辖5县,高昌地区自此进入了繁华昌盛的最佳时期。

回鹘高昌时代

公元866年,回鹘族的一支夺去了唐朝统治下的高昌地区,并在这里建立了国家,就是回鹘高昌。回鹘高昌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统治,并十分注重与唐朝的联系。为了增强与唐朝的联系,回鹘高昌曾与唐朝多次联姻。这些措施都使回鹘高昌站稳了脚跟,再加上本身的地域优势及良好的贸易条件,国家日渐强大。

回鹘高昌共立国400年,在中原政局的几经更迭之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臣属于唐、宋、辽、西辽和元朝,为高昌的繁荣开创了新局面。

据文献记载,回鹘高昌最强盛时,城头旌旗凌空,城内、佛寺林立,山谷石窟排列,街市上商号、作坊鳞次栉比,各地各民族贩客来往如梭,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朝时,回鹘高昌国王在上奏给宋朝的表文中自称“西州外甥”,说明回鹘高昌王国与宋朝仍旧保留着臣属关系。

元朝时,回鹘高昌国王见元朝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而西辽的势力日益削弱,便杀死西辽派驻高昌回鹘王国的国监以示和西辽断交,并归附蒙古帝国。元世祖忽必烈改回鹘高昌国为畏兀儿王国,保留对所辖地区的统治地位。但畏兀儿王国并没有完全的自主权,在元朝势力的压制下,国力日衰。14世纪末期,反叛元朝的海都率领12万军队围攻畏兀儿王国的都城高昌城,战争持续了半年之久。回鹘高昌王巴尔术阿尔忒的斤战死,高昌城陷落。海都对高昌城进行了残忍的破坏,并放火焚烧城市。

从此,回鹘高昌走向了历史的尽头,兴盛了将近千年的高昌故城也因此而衰落,并最终被废弃,一个灿烂绚丽的古代文明烟消云散。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中国最热的地方,最高气温达49℃;也是中国最干燥的地方之一,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蒸发量却高 达3000毫米。这里绝不是人类宜居之处,可正是这干燥、恶劣的环境,却让一座1300年前的古城保存了下来。

故城 雕刻千年的时光

迎着耀眼的阳光远望交河故城,一片金黄色的光芒直刺眼帘。世界上最古老、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城堡——交河故城,这卷黄土写就的历史长卷,孤独却又顽强地为1300年后的人徐徐展开。

漫步在黄土夯筑的街垒中,不禁惊诧:历经了千百年的风沙与战乱,这座城市的主体建筑竟然还能够奇迹般地保存下来,让今天的人们赞叹不已。

一条中心大道贯穿南北,由北到南,寺院区、官署区、居民区鳞次栉比。居住区规整地排列在它的两侧,大道西侧除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是否因为阳光对这里太慷慨了?这里的院落布局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东西走向的房屋大门统统朝向所临街巷。看着这样的城市设计,忽然想起了全盛时代的长安城,它不也是被整齐地划分成一个个井字吗?这种城市规划竟然惊人地出现在离它3000多公里外的地方。看来,眼前的交河故城一定曾受过唐文化的强烈影响。

翻查历史,发现安西都护府就曾设在这里,唐王朝曾于此派驻重兵。如今,与它同时兴旺的高昌、楼兰、龟兹、于阗等古城都被漫漫黄沙所湮没,交河虽仍顽强地屹立在我们面前,却也只剩下这一片断壁残垣,空辜负了一千多年的美景良辰。

面对阳光下益发显得凄凉悲壮的遗址,不由人不遐想它全盛时代的景象。那正是丝绸之路最繁忙的时刻,脚下这条荒 凉却壮观的大道上,一定曾络绎穿梭着各国商贾。他们穿着不同的服装,操着不同的语言,即将走向不同的方向,可目的却完全一致:财富。

这些为自己求取财富的普通冒险家,恐怕从没想到他们正在为历史创造更大的财富——正是他们所促进的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历史有时就是这么有趣,个人目的可能是自私的,却一不留神被时光雕刻成了英雄。

小国的无奈

“白日登高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盛唐诗人李颀在吟唱着《古从军行》,哀叹着原来将士们“年年战骨埋荒处 ”,只换得“空见蒲桃入汉家”。

交河坐落在亚尔乃孜河谷中一个柳叶形的河心洲上,四周悬崖,两河相交环绕,从这古城遗址的脚下缓缓流过。在冷兵器时代,河水可以说是军事防守的天然屏障,扎在河心洲上的车师国,把自己牢牢地定位在防守的位置上。可惜,即使占据了有利地形,交河仍阻隔不了一次次的战火。

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吐鲁番盆地的门户,通达焉耆的“银山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吉米萨尔地区的“金岭道”在此交汇,这是块人人要争夺的宝地。中原王朝与匈奴在城下多次交锋,到公元前60年间,西汉就与匈奴“五争车师”,战争以西汉的胜利而结束。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 。

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从来都是危险而悲哀的。身处汉朝与匈奴之间,是车师人最大的不幸,它不得不扮演着“反复小人”的可耻形象。仅在西汉,它就曾数度归汉又背汉。公元74年,窦固率兵进军车师、大破匈奴,车师国重新依附了东汉王朝。不料,第二年匈奴又以两万骑兵大举进攻车师,无奈的车师人再次背汉,反而与匈奴组成联军攻击汉军,致使汉军几乎全军覆没。第三年,东汉再派七千余人进军车师,在交河城的战斗中大败匈奴,车师又再次依附了汉朝。

三年之内的这三场大战,历史津津有味地记载着汉朝与匈奴的强弱对比、战争得失,鄙视着车师人的朝秦暮楚,却一笔也没有提到真正火线上的车师人的呻吟。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反倒是700年后的唐朝诗人看到了交河人脸上纵横的泪水。

只需看看遗址,人们就能感受到一把带血的战刀,时时悬挂在交河人的头上。

交河是一个奇妙的、向下发展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是从高耸的生土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最高的——或者说最深的——有当今的三层楼高。这种建筑方式被称为“减地留墙”,国内仅此一家,国际上也罕见其例。

这座掏挖出来的城市,简直是一个庞大的雕塑,一个特别能适应战争的雕塑。蜿蜒曲折的街巷,狭长而幽深如战壕。沿河谷的所有房屋都不设门窗,这也是为战争设计的,免得敌人向灯火处放箭、突袭。

近30米高的悬崖内,层层叠叠地挤压着近千座古代房屋的残垣断柱,悬崖下,就是著名的“交河”了。交河可能曾经湍急、曾经碧波荡漾,却早已干涸了,只留下两道深深的河谷,犹如刻在古城憔悴面颊上的两道深深的皱纹。

尽管这座城市的防御如此出色,交河的主权仍一再易手。车师、高昌、吐蕃、蒙古先后成为这里的主人,公元13世纪末,蒙古帝国西征时,交河终于毁于蒙古骑兵的战火。等到明永乐年间,它已彻底沦为一片废墟。

楼兰古城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在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王国的必然消亡。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

猜你喜欢

交河高昌回鹘
传递和中转美好的情愫
交河傍晚(外二首)
中华诗词学会高昌林峰看望沈鹏先生
著名诗人 刘虔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吐鲁番市文联第二届“交河雅集”文学艺术交流活动剪影
俄藏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七叶释读
小议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所见之Ögä一词
交河故城申遗一波三折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动词的式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