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学生音乐鉴赏思维的有效途径

2014-08-26宋网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有效途径中学生

宋网兰

内容摘要:新音乐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需要完善的设备,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发展学生个性能力;有根据的选择相应的音乐内容进行欣赏,结合电化教学,优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中学生 音乐鉴赏 思维 有效途径

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音乐教材的选择与应用

音乐教师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及对音乐的感受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体验可以体现在教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表露,都是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影响,可以直接转移并表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上来。这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情感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达到情感的共鸣。教师首先通过教材内容,给予学生讲述音乐的背景和故事,通过听音乐旋律来感受其中。教师要能抓住乐曲的重点和特点给学生简洁的介绍和引导,防止过多的言辞使学生产生听力疲劳。但并不是让教师少讲,就是要求教师对必要的背景和故事让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丰富他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增加文学艺术的修养,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的审美能力。

在教师的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音乐的形式因素和音乐的背景因素。例如,不管这部作品是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的演奏的形式是怎么样的?虽然这些内容可能在教材中可以提及,但是,教师的必要的讲解和描述,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尤其是涉及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的作品,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艺术修养,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的给予讲解。而对于音乐背景因素它是音乐作品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对于背景因素的了解,它能使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感化鼓舞,能他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

同时,音乐欣赏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着手。通过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发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对音乐的热爱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近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积极发挥每位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习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3.对学生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安排音乐的学习

音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欣赏者的水平和要求也有所不同,而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来说,不同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思想和观念的差异等,都从不同层面影响着音乐的教育教学。所以,在音乐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在音乐欣赏课上要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课程。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

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4.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教师的的弹奏、演唱只是教师的一个上课的形式,教师不但要能善于弹奏和演唱,也要能用形象的手段,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给学生。多媒体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音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多媒体电化教学,可以很直观形象的表现出作品的感染力,也更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音乐的内涵,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平。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

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有效途径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