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2014-08-26周彦霞成庆林刘岢鑫

教育界·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

周彦霞 成庆林 刘岢鑫

【摘 要】通过调研不同学院的专业方向,以把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内涵为核心,寻找不同学科的知识交叉点,凝练突出学科特色,保障跨学院联合培养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顺利开展。通过参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保障跨企业联合培养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全日制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 专业学位研究生 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是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倡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以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1]。为了实施和完善东北石油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结合自身学科的专业特点与学科优势,为稳定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毕业生基本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使之成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转移能力、技术整合能力、市场推广能力的科技创尖人才,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努力探索出跨学院、跨企业的“两跨”深度合作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1 构建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1.1 跨学院联合培养

为了加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个学院开展了跨学院联合培养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通过调研各学院各专业的研究方向,以把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内涵为核心,以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方向为宗旨,寻找其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学科等的知识交叉点和问题突破口,凝练突出学科特色、体现学科水平,保障跨学院联合培养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顺利开展。

1.2 跨企业联合培养

跨企业联合培养是学校通过参与企业的合作,避免自身的科研工作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但提高了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提供便利,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各方“多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东北石油大学工程学院与大庆油田、吉林油田科研院所及生产单位结合,建立了跨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即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经企业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研究生,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1.3确定联合培养的导师队伍

由石油工程学院牵头,协同相关院系相关企业组成跨学院跨企业联合培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小组,研究制定研究生指导教师筛选原则与标准,建成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科研基础和科研成果的导师队伍。定期聘请现场有科研、生产经验的研究人员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课程与讲座,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教育环节。

1.4 确定联合培养选择标准

参加联合培养的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有自愿联合培养意向且与招生专业单位研究方向有契合点;本科主修专业课程要与招生专业单位课程具有学科交叉点;参加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要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和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参加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着重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很快够融入石油生产中去。

1.5 制定联合培养的培养方案

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大实践性教学,面向企业现场,将技术得以应用产生的起因和技术革新发展过程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每年都应根据石油企业的实际制定招生、培养的详细规划,按照石油企业的需要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应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科)讨论通过,报送研究生院备案后实施。

2 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2.1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的投入,开拓校外实习基地[3],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用能力。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以为企业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契机,密切与企业领导沟通,2004年以来先后建立14个校外实践基地。同时,石油工程学院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与校内其他专业合作,共同开发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增强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2 加强论文评估考核体系建设

全日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由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及与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相当的工作量,能够体现论文作者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专业管理工作的能力。论文选题要突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结果要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共同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 、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保证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质量。

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潜在问题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历史较短,作为起步更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管理就更显滞后。生源复杂,个体差异性大,势必给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学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不足,学生们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信息且无法与管理者进行流畅的沟通,管理体系和设施不够完善,权责不清,这就要求强化管理队伍。其次课程体系还不完善,不适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要求,课程设计上缺乏一套适应联合培养研究制度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上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原因。再次,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其培养质则更应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为企业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上。

4 采取的解决方法

(1)以主干专业为主导

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为主导,确立主干专业在联合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以工程热物理与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为支撑,寻找相关学科的知识交叉点和问题突破;保障跨学院联合培养的顺利进行。

(2)以项目为纽带进行研究生联合培养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研究生培养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论文开题、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方面,围绕人才培养和教育而进行的具有生产、学习、科研三项功能的教育合作。保障跨企业联合培养的顺利进行。

(3)以研究生为中心

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树立研究生在联合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以东北石油大学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室、国家工程教育中心以及省部级研究基地、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为主要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的地缘优势,整合相关学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软件设施、图书资料及其他物质条件,形成跨学院跨企业联合培养的有效资源。

(4)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竞争性的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研究生培养对接市场需求,跨学院跨企业联合培养的制度化及企业对联合培养的内需化。

【参考文献】

[1]李勇,陈艳慧,李博,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研究,2013(9):238.

[2]沈金荣,林志华,田泽.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驱动力机制分析[J].大学教育,2012,1(12):142-144.

[3]方伟.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J]. 甘肃科技,2009,25(21):213-214.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