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之旅
2014-08-26唐春燕
唐春燕
【摘 要】《视听语言》作为动画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理论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完全不能满足教学中提倡的重视实践技能的部分。根据该课程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思维分析和专业技巧创作影像作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倡参考教材之余,应丰富讲义内容和形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尝试细分化的考核方式以应对学生的不同特质,使视听语言的课堂就像一场有趣的旅行,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感受,一边体验,从而获得视听语言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视听语言 教材 理论讲授 实践应用 考核
艺术的生命在于语言,影像艺术亦是如此。不管是电影、电视、网络视频或是动画作品,它们的视听语言理论系统都是相通的,即视听语言是通过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及两者的综合形态作用于观众,使观众产生情感交流、领悟思想和传播使用视觉信息的一种语言。因此,视听语言被许多艺术院校作为学习影像艺术的入门理论,学生只有掌握了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才能提高对影像作品的分析能力和解读能力,从而提高创作水平。动画作为影像艺术的其中一个类别,视听语言理论课程既普及了有关视听觉的相关知识,又通过影片欣赏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得出视听语言在动画方面的知识特点,对动画的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视听语言课程设置需考虑动画专业的知识特性,其中教学重点应以突出动画专业为基础,以调动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兴趣为原则,以学生能掌握理论基础和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实现学以致用,从而获得实际创作的经验。因此,结合视听语言的知识特点,尝试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一、不拘泥于教材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一堂课下来,无非是“学校的书,老师的嘴,学生的笔”。虽然,学校的书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教学设施的落后是造成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给美术教育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针对视听语言这门课程,课程的讲授不能只是依靠课本的理论讲授,而是教师在熟知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将理论知识系统化成简洁凝练的单句概括,甚至是词语概括,并配以动画影片的截屏图片,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有图注的解说词,使得理论讲授不仅是简单的读写记,而变成提示和总结,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在观看影片时寻找问题的答案。 因此,教学过程中使用的PPT课件便是打开视听旅行的第一扇门,通过新鲜新奇的视觉体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般来说,视听语言的教材中在讲解某视听规律时往往提及与之相关的影片,这些案例影片非常经典却缺乏生气和时代感。比如讲授到剪辑时,所举的实例一定是苏联时期的经典电影,这些电影通常是黑白片,节奏缓慢,主题深奥晦涩,加之播放时要截取片段播放。所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更别提通过欣赏影片,以获得视听语言的相关知识了。所谓欣赏是欣然观看眼前的事物;欣然是指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看。因此,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视听语言的兴趣,并欣然前往另一处“圣地”的敲门砖便是播放具有时代感、短小精干的动画短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动画片是极感兴趣的,若是选择播放近几年创作的极具现代感的动画片,不仅是故事上有趣生动,在制作技术上,更是绚丽爽酷、吸引眼球。于是,在爱屋及乌的基础上,深究相关理论,必然会有效果。因此,教材只是备课的基础,教材尽量不局限于一本,此外还应多多参看其他相关杂志、书籍或网络文章,使自己在知识储备上不断更新。教学目的应该要扩大学生的眼界,以兴趣为原则,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换为“兴趣”式的学习。
二、不拘泥于理论讲授
视听语言课程是一门研究画面、声音及之间关系和如何应用的课程。在许多的艺术院校中,都把它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来开设。作为理论课,如果以传统的单纯讲授理论进行教学,那么视听语言课程本身的知识特色则被抹杀在呆板的理论教学中,就好比总是看着旅行指南,却难以体验到其中提到的美景。比如讲解镜头时,理论上镜头一般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运动镜头之下又有推拉摇移甩等。单纯的理论解释并不能生动地解答什么才是运动镜头。若在讲授基本镜头知识后,以开放性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加之播放相关动画短片,那么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观看之后,必然对镜头的运用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则把握课堂气氛,趁势而上,或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组织学生讨论并得到问题的答案,或指导学生操作摄影器械,以学生亲身体验镜头的运动规律为核心,使教学过程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压缩理论讲授的时间,合理把握观看影片时间,延长学生的思考时间、讨论时间和实际操作的时间,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变为有得听、有得看、有得说,甚至是有得“玩”的动态教学。
三、不拘泥于理论启蒙,更应该注重实践应用
2005年,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日前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在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时指出,当代大学生急需培养国际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四种能力。因此,教学目标若仍然以理论启蒙为核心,忽略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那么培养的学生难以在社会上竞争生存。就视听语言而言,在教学上使用讲授法讲解基础知识,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观看影片,之后的分析法促使学生产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最后以比较法评析学生作业,促使学生动脑思考,从而产生有趣的创意题材。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掌握视听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观看并讨论影片,进而引起创作的欲望,由此促成学生主动的动手实践,避免了“走马观花”的认知,而是将课堂教学变为一次学生“深度体验”的视听旅行。
实践分两步走,首先是培养学生能够用视听语言的专业思维去观看影片。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门道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视听语言的知识之后,能够不自觉地在观看影片时留意并思考影片中所运用到的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例教学的同时,针对理论知识安排了大量的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因此,作业安排为影评分析ppt和短片制作两个大类,每一份作业均以学生课堂汇报和老师当堂分析评判的方式进行。比如“景别”这个章节,课后安排学生分析某部影片的景别特点,并且运用有关知识拍摄一段以“谈话”为主题的影像。当学生作品在教室的投影幕布里播放时,学生对景别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拍摄实践技术就会一览无遗。此外,由于要公开播放并讲解创作过程,许多学生开始羞于表达创作灵感到最后一堂课的大声讲诉故事缘由,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成果一定不仅仅是视听语言理论启蒙,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心理上、沟通能力上还有动脑动手能力上产生了许多的积极效应。
四、不拘泥于书面考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想考查学生是获得了“鱼”还是“渔”,就考核方式来说,脱离书面考试,脱离所选教材,是可以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有目的学习的方法之一。针对视听语言这门课程,最终的考核分为由课堂出勤5%,作业创意30%,作业制作30%,作业汇报15%,课堂练习20%四个板块组成。把出勤放入考核中,目的是希望解决艺术生常晚到缺课早退的现象,把作业细分为创意、汇报并与制作相提并论,意为希望学生能够加强对创意的重视和给予机会让学生锻炼表达的能力。在课程的一开始,就特别告知学生这种考核方式,以提醒学生需从多方面练习,才能完整地结束《视听语言》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课程考核就像旅行日记一样,不能流水账似的记录,而是强调要有体验感受,要有心灵领悟,甚至使学生在动画创作的旅途上,有一场说走就走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学生避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漫无目的实践操作练习,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既学习和掌握视听语言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也拓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能快速地进入动画创作的角色中来。
五、结语
视听语言课程作为动画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理论课程,传统的理论讲授完全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实践,根据该课程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够使用专业思维分析和专业技巧创作影像作品。在课程教学中提倡参考教材之余,丰富讲义内容和形式,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尝试细分化的考核方式以应对学生的不同特质,使视听语言的课堂就像一次旅行,精彩纷呈。常言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只有不断思考教学的方法问题,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形式,努力做到教学相长,才会在教学经验中获得更为优秀的教学能力,才会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有趣、充满生机,才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