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信使
2014-08-26铭铭
当代工人 2014年9期
铭铭
每天一大早,河南省信阳市的晨光里,人们总能看见拾荒老人邱胜华推着自行车细细寻觅的身影。他像所有的拾荒者一样,在火车站、街道角落、河边的厚草丛中寻找瓶子、钉子等废弃品,然后卖掉补贴家用。不同的是,他还给自己谋了个兼职——失物信使。
邱胜华原来是信阳市木机场的清洁工人。1997年内退后,在背街小巷捡废品成了他的日常活计。但他捡到的不光是废品,还时常会有钱包、证件、文件等。
2005年6月的一天,老邱捡到两张身份证和一个装有票据的钱包。通过证件查找到了失主的信息后,老邱寻思着直接把物品寄给失主。当天下午,他就去了邮局。没过多久,老邱陆续收到三封回信,都是失主寄来的。遥远的谢意带来的是满满的成就感,老邱说,当时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从那之后,老邱就给自己找了个“失物信使”的副业。只要捡到各类证件,他就认真地从中找寻失主的信息,然后自己掏钱把物品寄给失主。每寄出一封信,老邱都会做个简单的记录。
一个笔记本成了邱胜华的兼职日志,8年后,十几页纸的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姓名和地址,近的有商丘、平顶山,远的有四川攀枝花、湖南常德,最远的一个失主来自新疆叶城。老邱大致算了一下,8年间,他一共寄出1000多封这样的信,花费了2000多元邮费。
信使当久了,老邱总结了一套工作流程:能找到电话号码的,先电话联系失主;找不到电话的,就直接按照地址先将证件寄过去,取得联系后,再将剩余的贵重物品一并寄回;证件如果被退回,就送到派出所。
这么反复折腾,老邱有时一周要跑好几回邮局,不过老邱自称已经习惯,“我会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一直到捡不动了、寄不动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