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大妈有俩呆呆女

2014-08-26文晓米

当代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上楼姐妹俩玉兰

文晓米

残疾姐妹有了亲人

2014年3月17日,很平常的一天。家住沈阳市沈北新区人和新居的赵玉兰大妈早上6点多起床,去市场买菜,回家做饭。奇怪的是,她把早饭分成两份,一份自己和老伴吃,另一份用饭盒装了起来。这时,时钟已指向8点半,她拿起钥匙,带着饭盒,穿拖鞋转身出门,上楼。

如果你是一个初次接触赵大妈的人,肯定会觉得她这个早晨过得奇怪,一个退休老太太在忙些啥?其实,赵大妈还真是挺忙的,一年365天,她天天带饭上楼,4年来从未间断,楼上住着谁?

原来,赵玉兰家楼上,住着一对姐妹,姐姐赵微34岁,患有精神残疾,要么一言不发、谁都不理,要么大声嚎叫、动手打人,谁都不敢接近。妹妹赵晔26岁,智力残疾,长年不言不语,从不与人交流。几年前,姐妹俩的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父亲为生活所迫四处打工,空荡荡的屋子里,这对残疾姐妹相依为命,她俩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有时候饿急了,甚至去外面捡东西吃。一个偶然的机会,赵玉兰在楼梯间发现了正要下楼的妹妹赵晔,从此,姐妹俩又有了关爱她们的好“妈妈”。

那是2010年的事儿了。一天傍晚,赵玉兰外出回家,正要拿钥匙开门时,赵晔扶着楼梯扶手慢慢走下来。她穿着不合时宜的脏衣服,头发乱蓬蓬的,身体瘦弱,脸色也不好。看到这个女孩,赵玉兰心里特别难受,她上去问:“孩子,你咋啦?身体不舒服吗?你饿不?”赵晔并不搭理她,甚至没抬眼看她,直接转身上了楼。赵玉兰不放心,紧跟着她身后上去。

“进了她家的门,先闻到一股怪味儿,我心里一堵。”她说,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啊:屋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床上堆着的被子已经脏得看不出本色,里面的棉花都滚起了大包,脏鞋子摆了一地,单鞋、棉鞋都有,厨房里锅碗瓢盆上都有油渍,厕所传来一股下水道的味道……她看不下去了,转身回家,给姐俩送来热乎的饭菜,然后动手帮她们收拾屋子。这收拾起来就是一周,“把被套拆了,拿回家洗,里面的棉花找人重新弹过,又晒了两天。衣服鞋子洗干净,分门别类放好;厨房也要彻底擦洗一遍,厕所也得帮她们通一通。”

这一周,也是她和姐俩相熟的一周。刚开始,姐妹俩根本不给陌生人开门,她只能趁妹妹外出时,拿着东西随她进门。每次上楼,她都给姐俩带点东西,中午送饭,晚上送水果,帮她们梳头、擦脸、叠被子,像照顾孩童一般照顾她们。渐渐地,虽然姐俩仍是不说话,或者问十句答一句,但她们显然卸下了对赵玉兰的防备。再后来,赵大妈发现姐妹俩没有残疾证,身份证也遗失了,她又去社区开证明、开介绍信,帮助她们办理了新的身份证、残疾证。现在这些东西,都由她帮忙保存着。

她最初的动因很简单,就是看着俩孩子可怜,想着先帮忙管一管,等家长回来就好了。那一年,她57岁。如今4年过去,赵玉兰已是6旬老人,这姐俩她还在管。姐妹俩的父亲在外打工,已经连续4年春节没有回过家,偶尔在沈阳露面,也是来取换季的衣服,住一天就走。有一次,赵玉兰劝他:“你回来吧,你是这俩孩子的监护人,万一她俩出了什么事,我担不起。”孩子爸则说:“我还得走,你管吧,你管我放心。”临走时,干脆把自己的工资卡给了她。

不为“活到一百岁”

照顾一对姐妹已经很不容易,照顾有精神残疾的人更是难上加难,何况是无亲无故的陌生人。“没有赵大妈的照顾,这姐俩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小区里的居民们这样说。对于赵玉兰的举动,他们钦佩、尊重,却没几个人敢跟她一起做,他们都记得赵微发病时对人乱打乱骂、挥舞菜刀的情形,在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危险关头,每每都是赵玉兰前去哄她、劝她、陪她,让她平静下来。

“大妈啊,你真善良,你能活一百岁!”在她去社区帮姐妹俩办残疾证明时,有工作人员这样说,赵玉兰却笑着摆摆手:“我不指望活那么大岁数,就是看这俩孩子可怜。”其实,刚开始接触姐妹俩时,她心里也害怕,但当怜悯之心战胜恐惧时,她就忘了怕。

除了危险,照顾这对姐妹还需要额外付出许多。她们都不爱洗头,也不让人碰自己,赵玉兰便帮姐妹俩烧好水,调到合适的温度,然后陪着她们边玩边洗。姐俩不爱冲厕所,有一次把厕所堵了,粪便流得到处都是,赵玉兰带着手套一点一点清理,从那之后,她每天上楼,都要先冲一遍厕所。小区有天停水,赵晔打开水龙头没有关,水来后漫到地面上,把楼下都淹了,还是赵玉兰亲自去人家赔礼道歉。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社区成立了阳光之家,智力残疾人可以白天在这里活动,有老师教他们做手工、唱歌,她觉得这里很适合赵晔,可赵晔就是不去。没办法,赵玉兰想出一个小花招,她对赵晔说:“你坚持去,社区就会给你发工资。”一个月后,她从自己兜里掏出200元交给社区领导,让领导给赵晔,还鼓励她说:“你这个月表现真好,社区给你发奖励。”就这样,渐渐地,赵晔喜欢上这里,她的性格也比以前稍微开朗了一些。在阳光之家的头两年,为了保证赵晔每天都去,赵玉兰早上送、晚上接,到了阳光之家门口,必须由赵玉兰动手打开门,赵晔才进去。渐渐地,她学会了自己开门,学会自己去阳光之家,尽管有时分不清周五和周六,周日和周一。

只因不放心

赵玉兰住的小区都是回迁房,家里60多平,2009年买的,房价一千多元一平米。屋子里家具不多,但收拾得干净齐整,客厅墙壁上画着一幅镶好的字,写着“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落款为沈北新区精神文明办,她根本不知道这字是谁写的,为什么发给她,只知道这东西是社区帮她领回来的,“我做的这些事其实没啥,但你看别人这样尊重我,我也得尊重别人,于是就把它挂墙上了。”

她不愿多谈自己退休前的工作,也许是不好定性,低头想了一会儿,她说,“就写劳动者吧,我就是劳动干活的。”以前,她还照顾过邻居一位五保户老人,但这段经历她也不想说,“人我都送走了,还说啥,不说了。咱也不图啥。”

自从被评为“2013感动沈阳人物”后,她接受过许多媒体的采访,报道中都提到过,退休金只有1500元的她,每个月还要帮衬残疾姐妹。其实她从未主动对记者说过,当年由于生活实在太困难,她在外打了7个月的工,在物业公司做保洁,每个月工资800元,用这笔钱补贴姐妹俩。直到2012年8月,姐俩的父亲到了退休年龄,把退休金交由她保管,她才停止打工。说起那几个月,赵玉兰不愿再回想,“我真是太累了,打工加上管俩孩子,真要受不了了。”

真受不了的时候,赵玉兰也想过放弃。有一次,赵微发病,拿着剪刀对着她,大喊着让她赔礼道歉,赵玉兰连说了十几句“我下回不了”才算完。回家后,她还不敢告诉老伴,怕他上火,自己心里憋着难受,晚饭也没吃,真不想再管这俩孩子了。可晚上躺在床上,她辗转反侧睡不着,心里想的是要是自己不上去,姐妹俩怎么办?“她俩不会买东西,不会做饭,我不管不行啊。”就这样,第二天,她还是上楼了。

她这样为两个孩子出钱出力,老伴很支持,有时候也会帮帮她,女儿有一次则直接对妈妈说:“妈你这么大岁数,不但没人伺候你,你还去伺候别人,你真高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句话在赵玉兰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4年来,姐妹俩没有对赵玉兰说过一个“谢”字,甚至仍不会主动跟她打招呼,但她没有埋怨,“人家是病人,你能怨病人吗?”而说到自己坚持下去的原因,她仍是笑笑,说了四个字:“我不放心。”

责编/王迅

wx@lnddgr.cn

猜你喜欢

上楼姐妹俩玉兰
雪夜企鹅村
姐妹俩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错·爱
趣味题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
一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