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4-08-25杨德铸
杨德铸
摘要:如何解决教师过度掌控课堂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掌握学情、学会倾听、自主探究、分层引领、深层互动、共同评价”这六个方面入手,适度释放课堂话语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含金量。
关键词:释放;话语权;阅读教学;含金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60-2
一、什么是阅读教学的话语权
“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阅读教学中,话语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地位及参与程度。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以学生为起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针对学情,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生,教学过程的落实是否以生为本,教学评价的实施是否师生共同参与等,这些都彰显了阅读教学话语权的归宿。
二、为何要释放课堂话语权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依据上述新课标理念,我们可以知道,阅读教学全过程的落实都必须有学生的深度参与,才能有效落实。这种“参与”应该包括如下内容:(1)学习目标的制定,从学生开始;(2)学习内容的安排,强调“适合”;(3)学习方式的设置,学生自主;(4)教学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5)拓展作业的安排,可供选择;(6)学习评价的实施,学生参与;(7)课外阅读的落实,强调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没有以生为本,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没有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主动介入,学以致用,那么,阅读教学“含金量”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
三、如何释放课堂话语权
1.掌握学情。
了解学生,是一切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来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1)教师需要了解本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紧扣课标,有效整合教材,并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2)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经验基础,便于了解学生在每一篇课文学习中的具体困难,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好教学重点,解决好教学难点。
(3)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才能决定教法和学法的具体落实程度。
(4)教师需要掌握学习风格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不同班级体,长期养成的课堂文化氛围和学生学习习惯各不相同,教师必须掌握这一点,才能够更好地面向全体,选择合适学习方式。
2.学会倾听。
教师要放下身段,在课堂上养成多听一听的习惯。倾听,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掌握课堂信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许多教师只重视自己说些什么,只关注那些符合自己口味的发言,而对于不同意见、不同信息或者是错误信息,都是一带而过,看起来是注意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学生主体意识,教学以我为主的重要体现。
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重要的信息,教师稍加关注、思考,便可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其实,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情,也是教学资源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思维结果都是通过他的语言来反馈,教师要仔细听,认真想,并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相互促进的目的。
3.自主探究。
新课标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阅读教学更需要这种探究学习的应用。探究学习的前提是问题的提前。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课堂学习的问题一般是由教师提出的,这样的探究充其量只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局部互动。
把阅读教学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学贵有疑,没有问题的发现,就意味着没有阅读的深度思考,没有思维的高度活跃。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
在释放课堂话语权的思考中,我们可以解放思维,由学生来寻找并发现问题,以问题引领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展开学习。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切入文本,展开阅读探究,并讨论、对话,钻研文本,解决问题,从而发展思维和表达。这种问题引领下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分层引领。
大班阅读教学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和重要性,便于教师掌控课堂和集中讲授,但是,大班教学也有起很多弊端,比如说学生的参与面不够,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够,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不到充分发展。
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分层引领。利用小组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力的差异,组建不同性质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人数上也可以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一些具体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个小组当中,让学生分工或合作去完成,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够增加学生互动的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尽可能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中,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教师需要把握的是,分组学习的实际效果,不能让这种分组有名无实,所以,人员的搭配、学习内容的选择,小组的分工,学习后的评价,都要认真思考和安排。同时,要注意分组学习习惯的培养。
5.深层互动。
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需要在实践中应用,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所以,提高课堂学生的互动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要更多地设计和安排语文交流、互动、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单线条前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涌。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去激发这种兴奋点,把握好化学反应的“临界状态”,巧妙点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进深层互动。
6.共同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这种以生为本,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阮祥兵.如何做好通用技术的学情分析[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1(05).
[3]赖秀琴.对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性的几点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