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故事浸润学生心灵
2014-08-25戴佳平
戴佳平
摘要: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情方面的品质,比如坚持、乐观、积极、善良、正直……特别是小学教育,处于儿童阶段、少年阶段的小学生,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如果用心的老师在适当的时机,补充一些浅显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小故事,并加以善意而重要的指点,声声入耳,句句润心。也许,这会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助上一臂之力。
关键词:及时性、针对性;简约性、持久性;优越性、浸润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17-1
如果,老师与小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伺机补充一些浅显易懂、意味深长的哲理小故事,这善意而重要的指点,声声入耳,句句润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听之感之,感之同之,同之内化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结合教学实际、穿插式的德育小故事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及时性和针对性
当老师碰到学生违反纪律时,大多数情况下常用的是说教,但收效甚微。如果用一则针对性比较强的小故事来启发思考不是更好吗?例如,班级正在上自修课,老师因处理突发情况而迟到了一会儿,当老师赶到门口时,发现教室里闹哄哄的,但老师并没有马上批评,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同学们,以前有个老木匠,他造的房子既坚固又美观,老板对他很满意。因为他用的是最好的木材,最好的手艺来造。当他退休前三个月,老板让他造最后一座房子。他当时就很气愤,都快退休了还不让人清闲一点!于是,他就怀着不愉快的心情,用最劣质的木材,最差劲的手艺干活。三个月后,房子造好了,当老板把钥匙交给老木匠时说:“这是我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顿时后悔万分!
“故事我讲完了,同学们,我们平时的学习就等于在造房子,每一节自修课,每一次作业,看你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态度来‘造。有的同学造的房子结实、美观,将来‘住进去安全舒适;有的同学则是粗制滥造,将来‘住进去整天提心吊胆,后悔莫及。”
你看,一个小故事及时地让学生明白:学习应为自己负责。而且说到了学生的心坎里,针对性强,使其恍然大悟,想必学生也乐于接受。
二、简约性和持久性
小故事哲理性很强,但都简洁明了、浅显易懂,一般几分钟就能讲完。《马拉松冠军的秘诀》,550字左右,讲2分钟左右;《爬上金字塔的蜗牛》,350字左右,讲1分半钟左右……
讲故事抓住适当的时机,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的影响时间较持久。如果学生长期浸润在这样的氛围中,往往会形成某些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去年我教六年级,孩子们学习紧张,从一开学就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到期末时,孩子们已经有些松弛,毕竟他们是孩子,长时间的你追我赶,何其累也。老师、家长都希望他们能考个好成绩,不负这一年的努力。于是,我在一天的晨会课上,说要给他们讲一个《猎狗与兔子》的故事,并要求他们听完后自己想一想我为什么讲。他们一听要讲故事,都来劲了,胸都挺直了,黑葡萄般闪亮的眼睛都看着我,生怕我反悔似的。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位猎人带着他的猎狗去打猎。在森林里,猎人看见了一只正在埋头吃草的小兔子。于是,他举起猎枪,瞄准,“砰——”,枪声刚落地,猎狗习惯性地奔跑过去。可惜,那一枪没打死兔子,只是打到了兔子的后腿。于是,接下来要逮到兔子就全靠猎狗的了。猎狗为了得到奖赏,尽力地追赶兔子;而兔子为了逃命,拼命地往自己的洞穴方向跑去。后来,兔子竟成功逃脱,猎狗尽了力也没追到受伤的兔子,反而被猎人狠狠地骂了一通。
事后,有动物问兔子,你为什么受伤了还能跑过猎狗而逃生呢?兔子很镇定地说:“我逃跑时,是拼了命在跑,跑不快是要有生命危险的。而猎狗只是尽力在追我,它抓不到我,不会有生命危险,只会被骂而已。”
听完这个故事,学生都陷入了沉思,有的学生若有所思的神态告诉我,他听懂了。有时,我也隐隐感到,也许,学生长大后,小学的课文倒忘了,但老师讲的某个小故事却还记得,受用终生啊!
三、优越性、浸润性
小故事在教育、教学中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一个孩子,做错了事,你要教育他,发脾气是无用的,说教是无功的,不如讲故事呀!小故事恰恰会在不知不觉中触动他们的心灵,帮助孩子完善自己。我们多花一分钟,就可能影响孩子,比如,利用“批判攀比之风”讲故事,对学生展开自律与他律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勤俭持家、挥霍败家的道理;借“生活委员主动拿最小的点心”讲故事,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受助与相助关系、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也可以起到了调味和润滑的作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小故事,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更鲜活,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简洁高效,不可喧宾夺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