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线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4-08-25周熠

职业·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周熠

摘 要:电气线路设计课程改革立足于工学结合,经过企业调研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电气线路安装实训柜为教学平台,着重锻炼学生在电气线路设计以及电器安装方面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体现人才的培养从单一性向复合型、开拓型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

关键词:电气线路设计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运动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一个重要主线,涵盖了许多课程。电气线路设计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高级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 对该门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笔者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高级阶段一直有电气线路设计这门课程,原教学内容包含龙门刨床的工作原理、电气线路设计的原则及按控制要求进行线路设计、绘图等。长期以来,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为:老师讲一些龙门刨床工作原理、电气线路设计的原则等知识,然后布置电气线路设计的任务,学生根据控制要求在坐标纸上绘制原理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要理解龙门刨床的工作原理,又要绘制电气原理图,而无法进行线路安装、调试。因此,电气线路设计这门课程永远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原课程理论知识太多,而且很多知识与电气线路设计无关;原课程没有配套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实训设备;原课程无法实现“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为了将电气线路设计建设成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打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我们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流程

1.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教师与有关的行业企业广泛接触,了解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岗位人才能力要求、专业技术发展趋势等。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企业等形式进行调研和收集资料,从而准确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遴选企业实践专家,并邀请其参与课程开发。

2.企业实践专家访谈

邀请实践专家参加实践专家访谈会,协助提取本课程有关的典型工作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掌握职业能力。

3.建立学习资源包

教师根据实践专家访谈会中提取的典型工作任务,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工作页和教学指导书。

4.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设计

教师制定工作任务书,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评价等环节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成为引导学生的组织者。

三、课程改革的内容

电气线路设计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掌握电气线路设计方法是高级维修电工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在电气线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上作了大胆的调整。

第一,以电气线路设计课程为主线,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第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8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从电路的设计到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规律地经历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等工作过程,递进式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其隐形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为了满足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与维修技能,根据企业“真实”的职业情境制作开发电气实训柜,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最后,制作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学材(工作页)和教学指导书为教师教学服务。

四、课程改革的特色

1.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实现三种能力的培养

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分组竞赛”等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专业教学活动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选择典型工作任务,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

2.工学结合的教学形式

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程教学的前期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在课程中期,实行课堂和实训室一体化教学;课程教学的后期,安排学生到车间,实行工学结合。在教学中及时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强调学生“真刀真枪”的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3.电气实训柜的制作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要求,协同企业共同研发电气线路设计课程所需的电气实训柜。通过电气实训柜这个载体,学生可以验证自己设计线路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复杂线路设计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