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点燃后进生的心灵之火

2014-08-22姚永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细心闪光点因材施教

姚永华

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要和学生做朋友。确实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无法和孩子沟通,更无法真正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尤其是后进生,对待他们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尊重、赏识、宽容,严中有爱,爱中有导。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我对待后进生主要采用了如下的几点做法:

一、捧出我的真心,换取你的上进

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切不可疏忽大意。 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教育好这些学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平时,我细心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在各方面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等,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自己的,真心帮助自己的,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对于后进生出现的各种状况,我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他们犯错,我不是仅仅从原则上解决问题,还让学生自己剖析事情的经过,用鲜明的事实来教育引导他们。这样的教育让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思想上的成长。

二、找准“闪光点”,扬长避短

一个工作细心的老师对“后进生”心中细微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异常举动都能及时发现。特别是能够找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能及时而恰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领略成功的快感,从而增强自信心,以激励其进步。例如,有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好,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担负一项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及时表扬他们工作中的成绩,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学习、纪律表现不好,但他们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教师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看到自己的好的一面,同时对他提出新的要求,引导他遵守纪律,专心学习,帮助他逐渐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闪光点,我们只要加以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取得进步。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暂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例如,某同学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对面批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位同学由“捣蛋鬼”变为纪律委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四、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说:“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获得结果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由此可见,“乐趣”和“认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提出适宜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肯定,即使其发言不完整或不正确,也应在同学的帮助下再让他重新表述一次,同样给予赞许,使他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有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并在班级同学中宣传他的努力和他的进步,让大家的肯定使他感觉和同学们的距离不再那么远,然后适时将目标再加高,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耐心细心,持之以恒

后进生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有些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要知道“一铁锹挖不出一口井,一口吃不出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塑造人的灵魂呢?我们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正确对待后进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要深入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对反复的后进生,仍然要尊重、信赖,要坚定信心,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犯了错误不急躁,不嫌弃,不灰心。不要失去耐心,甚至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否则只能造成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前功尽弃。我们应该在学生出现反复时做作业时多面批,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批语多用褒义词,用教师的热情去融化他们的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坚信,只要教师积极想办法,耐心帮助,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再发动周围的同学帮助他们,组成“一帮一”的小组,后进生一定会有所进步的。要估计到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多向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成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后进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一定会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endprint

猜你喜欢

细心闪光点因材施教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细心的外公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