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成本构成研究

2014-08-22施国庆

关键词:征地养老消费

施国庆,黄 晶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对土地需求的急剧上升,导致了人地矛盾的不断激化,大量的农用土地流转或被征收,势必会导致大量被征地农民的产生,伴随着土地城市化而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城市化问题更加明显。而在被征地农民这个群体中,又有一类更为特殊的群体值得关注,他们已达到退养年龄,并且在土地城市化过程中又被迫地丧失所有土地,采用非农安置方式,非自愿性地搬迁和转入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和社会保障体系。笔者将该类群体成为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由于制度上的模糊性与严重碎片化现象的存在,该类人口农转居后失去了原有的养老资源和依靠,且养老金上缺少必要的积累,而农转居带来的一系列转变和差异也使得其养老问题受到关注的同时也陷入了困境。

在城市化背景下,实现农村人口新型城市化的关键目标和任务之一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城市化。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养老需求和成本差异很大[1],而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随着其进入城市生活后,其生存现状和养老条件的不同程度变化,使得其养老需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是拉动和刺激消费的最主要动因之一,而消费行为的发生则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对于农转居老人而言,在养老资源和养老条件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其养老需求会适应性的随其养老状态而改变,由此变化后的需求催生的养老消费行为势必也会有别于原有状态,最终结果则会导致其养老成本的构成与数额出现显著差异。因此,消费行为作为需求与成本之间的转换枢纽,使得需求与成本之间形成了如上所述的内生转换关系[2-3]。但现实状态下,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随着生计资源的丧失,其收入来源和水平缺少稳定性,加之没有长期的养老金积累,因此,在这种需求-成本的内生转换下,其养老支付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变化的养老成本支付要求,养老效果是否能够较之被征地前不降低或有所提高等问题也就很值得关注了。

鉴于此,本文以“需求——成本”间的转换关系为切入点,探究路径转换关系,分析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需求与养老成本之间的转换路径及影响关系,进而讨论和归纳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养老成本构成,为该群体的养老成本测算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标准厘定提供参考。

二、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需求与养老成本间的路径转换分析

从需求的内含上看,需求既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也是一种通过消费行为所反映的心理预期;而成本则是为满足该种心理状态或执行该种消费行为而产生的资源消耗,并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这种养老需求不仅对成本的产生存在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转换关系,但该种转换关系并非直接由需求转换为成本,而是通过一定的媒介进行传递和过渡而最终完成。

对于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而言,一方面,受长期形成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文化影响,其养老观念仍然可能会保持农村居民的传统习惯和一般需求,养老需求而产生的老年居民消费仍然可能受传统习惯影响,对农转居后的养老成本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被征地后搬迁进入城镇生活,会受到城镇居住和生活环境变化、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居住区内其他老年人员尤其是居住在城镇社区的原居民的生活理念、方式和行为的影响,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心理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活理念、方式、需求和消费理念、行为的变化,最终导致养老成本发生变化。一方面,其养老思想观念相对固定,传统养老观念作用较强,因此为满足需求而产生的消费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养老成本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被征地而搬迁,同时又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和周围其他养老人员(主要是与其居住在一起的原居民)的养老行为影响,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心理会产生变化,进而影响需求内容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最终导致养老成本的差异。因此,养老心理是需求和成本之间转换的驱动因子,而养老消费则是其转换的中间媒介,在养老心理和养老消费的共同影响下,养老需求和养老成本之间按照一定的路径形式进行转换,转换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养老需求与养老成本的路径转换

如图1所描述的,养老需求与养老成本间的转换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需求——消费——成本”路径、“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消费——成本”路径、“需求——心理(消费心理)——消费——成本”路径和“心理——成本”路径。

1. “需求——消费——成本”路径

“需求——消费——成本”路径下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养老心理和观念并不受到外部环境改变和他人养老行为的变化而变化,或受其影响极小而可以忽略,养老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养老消费变化;同时,该种路径下养老消费(项目)为其路径转换的最终结点,即外部和内部不论以何种路径转换最终都使得养老消费(项目)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养老成本变化。从外部转换看,养老需求和养老消费之间存在单向转换关系,即养老需求的改变会影响养老消费的变化,进而造成养老成本的变化,且该种影响路径不可逆。从内部转换路径看,养老需求和养老消费分别可以细分为需求层次、需求内容和消费机构和消费项目,其中,消费项目为最终转换节点,且满足外部转换的不可逆条件。因此,在内部转换中,共可细分为五条路径:第一,“需求层次→消费结构→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第二,“需求内容→消费结构→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第三,“需求内容→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第四,“需求层次→需求内容→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第五,“需求内容→需求层次→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养老成本”路径。其中,养老需求内部的需求层次和需求内容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需求层次与消费项目之间没有直接转换关系。

2. “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消费——成本”路径

“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消费——成本”路径下养老心理因素不再被忽略,尤其是养老需求心理成为影响养老需求变化的根本要素。受到外界大环境和他人养老行为的影响,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需求心理会产生波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被征地和搬迁带来的影响打破了其原有的养老状态,为适应新的养老环境,不得不对自己的养老需求预期作出调整;第二,随着养老条件和环境改善,城市多元化养老选择刺激了其养老需求,养老需求层次和养老需求内容受其影响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第三,与以往熟知的农村生活环境不同,搬迁到城市后,对其来说一切既是新鲜又是陌生的,在这个逐渐融入的过程中,受到周围其他被征地农民养老行为或需求的影响,其内心潜在的“比较”心理会使得其自身的养老需求预期产生变化;同时,受到周围其他原居民养老行为和需求的影响,其内心潜在的另一种“效仿”心理也会促使其自身的养老需求预期发生改变。因此,在该种路径下养老需求心理是需求对成本影响的基础要素,受到需求心理预期的变化影响,养老支付意愿发生改变,进而改变了其养老需求的层次和内容,产生了不同的消费项目,因而导致了养老成本的变化。这种内部转换路径可以细分为:第一,“需求心理预期→支付意愿→需求内容→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第二,“需求心理预期→支付意愿→需求层次→消费结构→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第三,“需求心理预期→支付意愿→需求层次→需求内容→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

3. “需求——心理(消费心理)——消费——成本”路径

“需求——心理(消费心理)——消费——成本”路径下养老心理要素的影响仍然是基础,但该种心理表现为消费心理偏好的变化。一方面,需求的产生能够刺激消费行为的发生,也会影响消费心理的偏好;另一方面,收入存在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不仅会使得需求趋于保守,也会使得消费行为变得谨慎,尤其在当期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当期需求的满足程度会受到影响,消费心理偏好会有所收缩,当期消费行为也会更加谨慎和保守。

对于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而言,失去土地使其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房屋拆迁则消耗了其大量的资金用于住房恢复,整体上其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且缺少保障,搬迁初期的收入水平和能力都将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由于补偿资金有限,而原有固定收入来源被切断,其当期收入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而需求和消费对于当期收入具有较为明显的敏感性表现,因此,在这种当期收入水平下降和预期收入水平难以预测的情况下,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变得单一化、集中化,养老心理偏好也会受到当期消费心理满足程度而产生波动,当期消费项目会发生变化,预期消费行为的设定也会变得更加谨慎,最终导致养老成本的波动。因此,其内部转换路径可以细分为:第一,“需求层次→需求内容→消费心理偏好→支付意愿→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第二,“需求内容→消费心理偏好→支付意愿→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第三,“需求内容→支付意愿→消费项目→养老成本”路径。

4. “心理——成本”路径

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尤其是周围其他群体的行为影响,养老心理和养老成本之间存在一种隐性的转换路径——“心理——成本”路径。该种路径下,由于需求心理或消费心理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支付意愿的变化,但原有的需求内容/层次和消费项目/结构均未发生变动,只是其中有的项目进行了支付并得到了满足,而有的没有支付且没有满足,因此,其内部转换路径主要有:第一,“需求心理预期→支付意愿→养老成本”路径;第二,“消费心理偏好→支付意愿→养老成本”路径。

三、“需求——成本”转换下的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成本识别

在上述转换路径的作用下,需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刺激着消费行为的产生,进而产生了与需求相互对应的成本费用;同时,不同的成本对应不同的需求,其成本的构成受到需求类型和层次的影响,是对不同需求满足程度的一种客观体现,比如物质需求会产生相应的物质购买成本、住房需求会产生相应的住房相关成本、医疗需求会产生相应的医疗费用支出成本等。

对于被征地前的老年农民而言,其养老成本相对单一和纯粹,主要是以传统家庭养老的成本构成为主,主要包括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消费成本、保障自身健康的医疗成本、必要的家庭照护成本和有限的休闲成本等。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劳动能力的退化,在失去土地后,长期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退出生产即退出劳动力市场,对于再就业、再教育的需求相对于城市退休老人而言并非很强烈,在养老周期的不断深入过程中,该部分需求会逐渐消失,由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就业和教育成本不存在或几乎很少,在此文章不再计列该种成本。此外,被征地后的老年农民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快节奏的生活、多元化的选择、高额的消费,还需要面对城市生活的风险、失去土地的损失、空巢带来的孤独、环境变化带来的适应等成本,因此,针对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这个特殊群体,在子女逐渐外出就业、家庭逐渐进入空巢、失去稳定收入来源和保障支持的情况下,其养老成本在传统显性成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隐性成本。而城市住房压力的增加、空巢下失能风险的上升、新环境下闲暇时间消费增多等也使得住房成本、服务成本、休闲成本等新型显性成本增加。

鉴于此,从成本的可视性角度对养老成本进行了识别,其主要的成本类型包括基本生活消费成本、住房成本、医疗成本、服务成本和休闲成本在内的五类显性成本;风险成本、机会成本、社交成本在内的三类隐性成本;以及转换成本、其他类成本在内的两类其他成本。

1. 显性成本

(1)基本生活消费成本

这里所指的基本生活消费是指狭义的基本生活消费,其成本仅是指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用于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类支出和必要的非食品类(如衣着、生活日用品、日常交通等费用)支出在内的费用成本的总和。从需求层次的角度看,基本生活消费是用于满足其最低生活保障或在其最低生活保障基础上维持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生存的必要性生活支出,是为满足其基本物质需求和必要的生活经济需求的基础性支出成本。从其成本内容构成上看,基本生活消费成本应当包括其日常吃、穿、行、用等各项物质产品的消费成本,即包括食品类支出成本、衣着类支出成本、生活日用品支出成本、日常交通出行成本、日常通讯成本以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支出成本[2]。

(2)住房成本

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有稳定住房保障不同,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失去土地、宅基地迁入城市后,其住房需要重新配置,随着房价和用工成本的日渐提高,其住房及其相关的支出都将是一笔较大的费用,在其整个养老成本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对于缺少稳定收入和无退休金收入的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在此将其住房成本单独计列以保障成本识别的全面性。

搬迁进入城市居住的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其住房的获得可以通过四种途径,即全额购买、租住、差额置换和自行建造。不同的住房获取途径会产生不同的住房成本,相应的住房装修、必要的家电家具购买费用都会有所不同,比如在花费较大金额购买房屋后,其可能会相应减少装修和购买家电家具的支出;租房居住则会省去一部分的装修费用;而差额置换或自行建造会在住房上花费相对少一些,其有可能会增加部分支出用于添补必要的家电和家具。因此,其住房成本是指其搬迁入城市后,通过各类方式获得住房和用于住房相关的所有费用之和,其包括住房购置/租用/置换/自行建造成本、住房装修成本、必要的家电家具购买成本、物业费支出成本和其他住房相关成本。

(3)医疗成本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生理机能在逐渐退化,心理情感变化较多,精神状态波动较大,对于老年人而言,对健康的渴望与需求程度是非常之强烈的。但健康又是多维、复杂的综合体,既有生理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因此其用于保障健康的费用支出主要根据其健康需求内容确定。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对于健康的需求主要包括预防型健康需求和治疗型健康需求两大类,即无病状态下的保健和有病状态下的理疗。而从其实际支出情况来看,其用于健康保障的费用支出也多为医疗保健类费用,因此,将健康保障所需的费用成本定义为狭义的医疗成本,即为用于日常健康保健和疾病理疗的相关医疗费用总和,其内容包括日常预防性药品和保健品购买成本①此处的药品和保健品不包括治疗住院期间针对某(几)种疾病的专用药品。、普通就医成本②就医成本主要是指挂号、门诊、诊疗等非住院类成本。、大病治疗和恢复成本③大病治疗和恢复成本包括常见大病治疗期间药品购买、住院、手术、治疗和恢复护理等总费用。和其他医疗类成本。

(4)服务成本

现代养老模式已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家庭养老,诸如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日渐兴起。从农村到城市,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养老面临着多模式选择、新环境影响等多种形式,并且家庭空巢化现象的逐渐增强,也使得其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被迫改变,同时疾病的增多、失能概率的增加也使得其对于家庭外的养老服务需求开始增多,因此,相应的养老服务支出和其占养老总成本的比例都会较之以前更大。在此,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服务成本主要是指其用于对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的消费费用总和,主要包括养老保障产品的购买成本④养老保障产品主要包括实物类产品、虚拟类金融产品、商业保险类产品等。、养老服务成本⑤养老服务主要是指社会机构养老服务。和其他服务成本。

(5)休闲成本

一方面,对于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而言,其养老期间的时间多为闲暇时间,由于其对于再就业和再教育的需求已基本不存在,因此其对于闲暇时间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对于休闲娱乐项目和产品的消费,这也是其养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生命周期逐渐向鳏寡期、空巢期的迈进,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突出,相对而言,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和子女多相处,能够老有所靠,尽享家庭带来的精神慰藉与关怀,而对于边缘化的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而言,在其空巢、失能等风险逐增的情况下,其社会支持的缺失和家庭关爱的减少更使得其对于精神归属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使得对于精神层面的闲暇时光消费成为必要。因此,从成本角度而言,用于休闲消费所产生的费用均为其休闲成本,其主要包括娱乐产品的购买成本、休闲活动实施成本、休闲娱乐服务消费成本和其他休闲成本。

2. 隐性成本

(1)风险损失及其机会成本

养老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往往没有规律可循,不同的养老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风险影响,而这种风险多为自身无法控制的系统性风险,其中,有些是生理疾病增多造成的健康风险,有些是养老资金不足带来的经济风险,还有些则是事先无法预测,可一旦发生将会对自身养老产生损失和负面影响的风险。

对于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而言,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经济上的供给力度不强、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和养老金缺乏积累等使得其生存面临的风险增加;同时,疾病的逐渐增多、身体机能的日渐退化和家庭空巢化的不断加剧,老人养老所面临的困难更大,抵御这种风险的能力也逐渐变弱,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这种身份上的特殊性和养老境遇的特别性使其养老所需面对的风险更加多元和复杂。从价值角度看,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在失去土地后,不仅损失了土地原有的生产价值,也损失了土地带来的经济价值,更甚者其损失了与养老息息相关的社保价值。因此,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养老过程不仅是一个维系生活享受晚年的过程,也是一个风险规避的过程,养老的风险成本客观存在,且多以损失的形式出现。

而经济学上还存在机会成本,即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对于养老而言,选择何种养老方式、消费何种养老产品等都需要其本人做出决策,而面对城市养老的多元化选择,其决策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根据需求偏好和热点需求的不同,对于养老消费产生的成本也会产生偏差,因此,在需求满足与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取舍,这种舍弃行为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失即是其机会成本。该种成本是隐性成本,往往养老对象自身并不关注,但实际上该成本已经发生。

(2)社交成本

社交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维系社会关系网络的必要手段之一,其既是一种隐性投资,同时也是获取尊重和交往的必要性投资。被征地农民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边缘群体”的代名词,带着这个特殊的身份在新的环境中生活,与周围城市居民、同时搬迁的被征地农民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融入和适应问题。没有人希望自己被看不起,因此,社交方面所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都是其社交成本的必要内容。

(3)转换成本

从农村到城市,从有地到无地,经历该种变化的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不仅是失去了稳定生活收入来源,同时还要面临社会关系网、养老制度、养老环境和消费选择等多个方面的变化,而其中对其影响最为直接的则是养老制度和政策的变化。相比较而言,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项目相对于农村要更成熟和全面,这种保障制度和政策的转变虽然增强了其保障力度,但从成本角度而言,新增的缴费项目和成本还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从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整体现状的比较上看,在制度的覆盖和保障的项目类型方面,以社会保险为主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普遍建立,而且公共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的覆盖程度相对广泛,内容上也能够较为全面的照顾到不同人群;而在农村,社会保险的覆盖程度还远远不够,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程度虽然较高,但对于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仍然还不能满足要求,而公共福利、社会救助等方面限制性较多,福利内容也多为低保、贫困户所设置,并非是广泛性的福利制度,因此,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明显而较大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一方面带给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更大的保障安全和更广泛的保障选择,但另一方面也无形的增加了其养老所需支付的费用成本。该种转换成本是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成本中有别于其他老年群体的特征性成本,因此,该种成本应当计列在内,对于失地程度不同的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该部分的成本存在差异,并和失地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3. 其他类成本

其他类成本主要是指除上述显性、隐性成本以外的,与其养老相关的未涉及的其他成本。

四、结 语

通过对“需求——成本”转换路径视角下的养老成本研究,总体上得出,养老需求对养老成本存在一定影响,并通过四大类十三种不同路径进行转换;需求与成本之间同时存在一定的平衡,根据需求满足程度的不同,成本会有所差异,即当需求满足程度越高时,需求对成本的产生具有促进效用,反之,当需求满足程度不足时,需求对成本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

然而,正是由于人的需求是在不断的满足——递进——再满足的过程中交替出现的,这种需求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梯性。而养老成本的存在是与需求相对应而产生的,为满足不同层次下的养老需求消费,养老成本会对应不同需求而存在,并且会随着需求的层次、热点、偏好和内容的变化而随之变动,因此,上述分析的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成本的构成一方面有别于被征地以前养老状态下的成本构成,另一方面在养老需求、消费、强度等因素的变化与影响下,该种养老成本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动态成本。

鉴于此,不论是在保障内容的设计上,还是在保障金标准的测算和厘定上,以成本还原的方式作为确定该些内容的基础是客观而又相对精确的。养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和负担情况,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其养老所需的资源种类和资金构成,因此,从成本的角度去研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不仅可以较为精确的反映其养老的真实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现有养老成本满足情况的比较而对保障政策的全面性和保障金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施国庆,黄晶.城郊被征地老年农民养老成本测算模型研究[J].思想战线,2010:43-45.

[3]高梦滔,毕岚岚.微观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3.

猜你喜欢

征地养老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基于GIS+BIM的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管理系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新消费ABC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