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者视角下的科技期刊论文评审和发表流程

2014-08-22何丽余晓

关键词:均值论文流程

何丽 余晓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北京晨报》2014年2月11日报道,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了国际论文114.3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中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但与世界平均水平10.69的数字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评审和发表流程不尽合理。为此,笔者基于作者视角对科技期刊论文评审和发表流程进行了探讨。

一、科技期刊论文评审及发表流程概述

科技论文写好后要投稿到科技期刊发表,必须经过评审,才能决定是不是适合发表。每个期刊的审稿周期一般不同,核心期刊审稿时间较长,时间一般是3~6个月,甚至更长。

目前,国外许多科技期刊的编辑多是由专业学者兼职编辑,而我国的科技期刊基本都是由专职编辑从事文案工作。我国科技论文评审的流程一般是初审、专家审稿、主编终审。其中初审是由期刊杂志社内部编辑进行的,初审通过之后才能送外审,即专家审稿,然后再由主编进行终审,最终才能进入发表流程。

科技期刊论文评审通过后,还需要进行刊期的安排、稿件的编辑校对、排版印刷等过程,论文最终才能得以见刊,上述过程称为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流程。

二、作者视角下的论文评审流程

(一)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以期刊点评网(http://www.qikan001.com/)的用户点评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实证分析。该网站首页界面如图1所示。该网站针对“质量”、“审稿速度”、“发稿速度”、“编辑态度”的用户点评用的是5颗星,如“质量”上打的是3颗星则记为3,打的是5颗星则记为5。

笔者选取用户点评数量排名前10位的10种期刊为样本进行研究,选择每个期刊最新的50条左右有效用户点评作为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由于《数学学报》、《力学学报》的有效用户点评数量不够,分别只有47条和46条。同时,为了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样本数据,根据实际分析研究的需要,对样本数据进一步进行筛选: ①主要针对近5年(2009年至今)的数据,选取时间最近的50条左右用户点评;②初选的50条用户点评中,有些不够完整,如缺少对“发稿速度”的点评,对此视为无效数据予以剔除。

10种期刊用户点评数据统计表如表1所示。

图1 期刊点评网首页界面

刊 名质量评分均值/分审稿速度评分均值/分发稿速度评分均值/分编辑态度评分均值/分处理时间/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4.263.62.164.145 数学学报4.152.942.094.027 力学学报4.263.212.374.075 中国农业科学4.443.942.364.143 计算机工程3.984.242.084.102 计算机应用研究3.504.842.583.622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3.864.142.504.123 图书情报工作4.624.503.444.602 自动化学报4.583.702.564.484 计算机应用4.044.282.884.242

(二)数据分析及结果

作者对期刊论文评审流程的评分主要体现在“审稿速度”上,表2所示为针对“审稿速度”的用户评分均值及其对应的处理时间。文中可将3分视为5分制的及格线。作者对10个期刊“审稿速度”的评分,如果低于3分,则可视其对应的作者满意度为“不满意”;如果评分为3~4分,则可视其对应的作者满意度为“不太满意”;如果评分为4~5分,则可视其对应的作者满意度为“比较满意”;如果评分能达到5分,则可视其对应的作者满意度为“很满意”(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审稿速度”用户评分均值低于3,处理时间需要6个月以上,作者满意度为“不满意”;“审稿速度”用户评分均值为3~4之间,处理时间需要3~5个月,作者满意度为“不太满意”;“审稿速度”用户评分均值为4~5之间,处理时间需要2个月左右,作者满意度为“比较满意”;“审稿速度”用户评分均值为5,处理时间需要1个月左右,作者满意度为“很满意”。总体来说,作者最满意的论文评审处理时间是1个月左右,对论文评审处理时间需要2个月左右比较满意,对论文评审处理时间需要3~5个月不太满意,对论文评审处理时间需要6个月以上不满意。

(三)作者视角下的论文评审流程的改进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适宜的审稿处理时间应该为2个月左右。所以,部分科技期刊需要改进论文评审流程,将处理时间控制在2个月左右,尽量不要超过3个月。因此,要改进论文评审流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表2 针对“审稿速度”的用户评分均值及其对应的处理时间

表3 “审稿速度”用户评分均值对应的处理时间及作者满意度

第一,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提高整个论文评审工作的效率。通过使用在线投稿系统,可实现作者投稿、编辑审稿、专家审稿、编辑交流、编辑信息发布、稿件信息统计等功能,不仅能方便编辑部进行信息的统计工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编辑部编排工作的效率,减少低效劳动或重复劳动,避免因编辑个人时间的关系延误审稿结果的发布,使作者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稿件的审核状态并配合稿件的修订,从而大大缩短论文评审的处理时间。目前,很多杂志(如“审稿速度”用户评分均值前三位的《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工程》)已经使用在线投稿系统,提高了论文评审工作效率。

第二,准确把握编辑初审工作,节省下一级审稿的时间。编辑初审主要是对稿件的思想政治倾向、学术价值、体例、结构、形式、文字等进行判断,为下一级的审稿服务。初审中,要避免直接跳过初审进入复审或是代替专家审稿、越级审稿,并且坚持学术公正、公平、严肃性,同等对待每篇稿件[2]。编辑初审是科技期刊论文评审的基础工作,只有准确把握了编辑初审工作,才能为下一级的审稿奠定良好的基础,减少审稿专家精力的浪费,为专家外审和主编终审节约时间。上述环节的处理时间应控制在7~10天。

第三,提高专家外审的效率。专家审稿主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审查,如论文的观点是否正确,所采用的原理、公式、推导过程以及结论是否准确,试验数据是否与国外文献上数据有出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专家审稿是对论文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论文的创新性、先进性等进行正确的评价。因此,应选择适合的专家审稿人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从而提高论文外审的效率。上述环节的处理时间应控制在15~20天。

第四,改进主编终审工作,加快论文终审速度。主编终审是论文评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应特别重视主编终审工作,具体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主编终审要有问题意识,即需要重点关注终审稿件的查新、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栏目分布问题,一个有经验的主编,如果能准确把握上述问题,就能较快地得出正确的审稿结论;二是主编终审要有时间意识,主编终审工作应该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通过在线审稿系统合理安排审稿时间,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稿件终审结果延误过久。上述环节的处理时间应控制在10~15天。

三、 作者视角下的论文发表流程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择

10种期刊用户点评数据统计表如表1所示。

(二)数据分析及结果

表4所示为针对10种期刊“发稿速度”的用户评分均值。从表4可以看出,10种期刊中有9个期刊的“发稿速度”用户评分均值小于3,只有《图书情报工作》 “发稿速度”用户评分均值大于3,这说明作者对大部分期刊的发表周期不满意。

表4 10种期刊“发稿速度”的用户评分均值表

(三)作者视角下的论文发表流程的改进

第一,缩短论文发表周期。论文发表时滞是指期刊论文的出版日期与编辑部收到该论文日期的时间差,是衡量期刊时效性的重要指标[3]。针对同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那个期刊处理得快并在最短的周期内发表,该期刊就能得到作者的青睐。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保证期刊质量、稿件质量的前提下,对期刊进行扩容、扩版。如由原本每期96个版面增加到132版或者164版;如果期刊的发表周期达到1年以上,可以考虑更改出版周期,即改季刊为双月刊、改双月刊为月刊或改月刊为半月刊。由于期刊更改周期后的时效性增强,可以得到更多作者的青睐,进而获得优质稿源,这样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改变传统编辑方式。传统的编辑方式工作环节繁多、查阅稿件步骤繁琐,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期刊编辑工作过程由单向的封闭流程转变成了一种带有显著交互性特征的双向或多向信息流通方式,编辑、作者及读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的交流,使期刊编校和发表流程成为极具开放性[4]。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审稿、出版周期。

第三,对时效性要求高的稿件,可灵活安排发表刊期。有些极具创新性的热点问题,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在同时对其进行研究,因而都希望学术论文首先见刊。因此,对上述类型的稿件可以采取加急处理的方式,这样既能满足作者的要求,又为期刊获得了优质稿源。

参考文献:

[1]韩娜.中国论文数量世界排名第三,但被国外引用比例下滑[N].北京晨报,2014-02-11.

[2]赵燕.浅谈编辑初审工作[J].科技创业月刊,2011(16).

[3]陈芃.科技期刊质量的综合影响因素[J].青海科技,2008(8).

[4]薛茁芳.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素质与期刊质量[J].黑龙江水产,2010(12).

猜你喜欢

均值论文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