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山东省“黄三角”发展战略研究

2014-08-22李慧明李彦文

鄱阳湖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滨州市德州市东营市

李慧明 李彦文

[摘 要]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之点在于通过一种前瞻性的环境友好政策,以市场机制和技术革新促进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强调市场经济竞争和国家“明智”管治推动下的绿色革新可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破坏,实现“环境”与“发展”之间一种兼得或共赢的共生性关系。本文通过对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近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现代化审视表明,“黄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化,以及经济发展的轻量化、清洁化、节约化和生态化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现代化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发展实践中的“生态化”理念还有待深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稳固和提升。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理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062.2;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4-0068-11

[作者简介]李慧明(1973—),男,法学博士,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共中央编译局政治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环境政治与全球气候治理研究;(山东济南 250022)李彦文(1973—),女,法学博士,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欧洲非洲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研究。(山东济南 250014)

[基金项目] 2013年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生态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山东省‘黄三角发展战略研究”(2013RKB115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绿色中国梦:现实挑战与战略选择”(13CZZJ08)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绿色变革视角下的国内外生态文化重大理论研究”(12AZD074)的阶段性成果。

2009年国务院批复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使山东省的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在我国省区发展史上属于重大的战略举措,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从生态现代化理论视野出发,审视山东省的这一发展战略,特别是实施和落实这种发展战略的实际成效,评估其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思路,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并进一步促进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省经济社会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这在当前形势下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总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规律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生态现代化理论及其视野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欧的一种生态政治理论,缘起于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不相容性的理论假定的反思,致力于如何实现环境问题的预防和通过市场手段克服环境问题。生态现代化的核心之处在于两点:一是超越末端治理的环境技术革新,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有效控制环境伤害的发生;二是国家采取灵活有效的环境政策约束和引导市场行为,把生态原则贯彻和融入到其他政策之中,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绿化”。①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之点在于协调国家、市场、技术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一种前瞻性的环境友好政策,以市场机制和技术革新促进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强调市场经济竞争和国家“明智”管治推动下的绿色革新可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破坏,实现“环境”与“发展”之间一种兼得或共赢的共生性关系。生态现代化战略包括三个核心性构成要素:一是在目标设定上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并重和共赢;二是在动力机制上强调“技术预防”或技术引领主义;三是在运行机制上强调市场的优先性。②

生态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工程,是在生态化的标准和目标下推动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来看,生态现代化标准至少应该符合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化,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增长并没有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反而得到有效保护并有所改善。二是经济发展的清洁化,也就是工农业生产的废物排放得到有效回收利用或降到可控的标准程度,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废物排放,使经济社会活动的环境负效应达到较低水平。三是经济发展的轻量化,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发展不再追求规模和数量的扩张,而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金融、旅游、服务业)显著增强。四是经济发展的节约化,具体表现就是节能减排,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能效的提升和单位GDP水耗和能耗的降低,并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循环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五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化,就是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符合生态系统本身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并且进行生态修复。总体而言,本文所强调的生态现代化标准实质上可以概括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绿化,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向一种集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经济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平衡和协调发展,实现二者的双赢。

二、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生态现代化评估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的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以及烟台市的莱州市,陆地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6。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生态现代化成效的分析,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特征多种多样,根据目前的理论研究及考虑到评价指标的代表性、综合性、可操作性以及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主要以本文确定的“五化”作为一级指标,每个指标下面又选取了部分代表性的17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见表1)。其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化一级指标下的5个指标,反映经济发展过程的能耗及废物排放量,这些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节能减排的效果越不好,反映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压力越大,因此体现了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绿色”要求反向的变化关系,故为逆向指标(负向);而其余所有二级指标的数值越大,反映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程度越高,体现了与本文所确定的评价目标一致性的变化关系,故为正向指标。

(二)对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现代化评价

1.对黄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总体而言,近五年来黄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与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吻合。如图1所示,2008年以来,黄三角所涉6个地市的GDP都稳步快速增长,各地市的GDP增长基本都维持了两位数的速度,特别是2009年之后,各地市增长明显加快,这反映了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确实是促进和激发了这两大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固定资产投资来分析,如图2所示,黄三角地区近年来呈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2008年以来6个地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滨州和东营两个地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东省和国家实施黄三角发展战略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投资热潮,从而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外商直接投资来看,由于受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加之外商直接投资具有的周期性,如图3所示,从2008年开始,烟台市、潍坊市和淄博市都有大幅上升,然而,滨州市、东营市和德州市几个地市却有程度不同的反复波动。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大的国际背景的影响,但山东省实施的黄三角发展战略仍然推动了大部分地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特别是滨州市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有了明显增长,已经超过淄博市,成为6个地市中排名第三的地市,这也反映了黄三角发展战略对滨州市经济发展的推动效果非常明显。

2.对黄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1)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化发展的分析评价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黄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并不令人乐观。根据山东省及黄三角有关地市的官方统计资料,黄三角所涉6个地市的“三废”排放量从2008-2010年这段时间除个别地市外大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之后上升趋缓,但废水排放总体上仍呈上升趋势,而工业固废的排放情况2011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这种迹象表明“三废”的排放量与经济的增长仍然没有出现稳定的脱钩现象。尤其是潍坊市和烟台市的废水排放增长较快,烟台市的工业固废排放稳步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三角战略实施以后这些地市的工业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退化速度提升。就二氧化硫排放量而言,2010年之前都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但2010年之后淄博市、潍坊市、滨州市、烟台市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2012年又有一个小幅下降,只有东营市和德州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东营市作为黄三角地区核心城市,而且也是石油化学工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其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现代化程度确实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纵观这6个地市,只有德州市的废水排放量从2010年以后出现了下降趋势,淄博市、潍坊市、滨州市的工业固废排放量2011年以后有所下降,东营市和德州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但总体来看,这种下降并不稳定,有时还有反复,整体而言,黄三角地区的“三废”排放并没有出现与经济增长明显的“脱钩”(decoupling)①趋势。

不过,与此同时,如图4、5所示,随着经济质量的整体提升,6个地市单位GDP的能耗和电耗都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三角地区经济技术的进步和整体质量的提高。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黄三角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节能目标基本得以实现,近年来的能耗和电耗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表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东营和烟台市的单位GDP能耗和电耗都较其他地市低一些,这反映了这两个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节能减排目标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2)对经济发展轻量化的评估

轻量化也叫做非物化(dematerialization)或去物化(immaterialization),是指降低物质和能源密度(物质比例)的过程,如生产和消费的非物化,实际上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增长不是依靠物质性的量的扩张,而是非物质性因素的含量越来越大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的轻量化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提升,是生态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从粗放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比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产业和旅游业等行业比重的提升。

第一,黄三角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评估。根据山东省有关书籍统计,黄三角地区6个地市的旅游收入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潍坊市增长更加明显,5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3倍以上,淄博市、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的旅游收入都翻了一番以上,而烟台市位居第一,其增长程度尽管不如其他地市,但其规模和基数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市,而滨州、德州和东营市的入境旅游收入相对较低。旅游外汇收入更多地反映了该地区接待外国游客的情况,这无疑与每个地市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烟台市地处沿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接待外国游客的数量肯定较多,而滨州市、德州市、东营市的旅游资源相对较少,接待外国游客肯定也较少。图6反映了黄三角6个地市旅游总收入的变化,图表显示6个地市都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实际状况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完全相对应,烟台市位居第一,潍坊第二,淄博第三,而东营市、滨州市和德州市相对较低。这说明东营和滨州作为黄三角的核心城市,应该积极拓展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绿色旅游业的发展,因为东营地处黄河入海口,具有较为丰富的湿地景观资源,滨州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旅游资源,需要积极开发和拓展。

第二,黄三角各地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评估。高新技术产业是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轻量化(非物化)的重要指标。根据山东省有关统计资料,近几年黄三角各地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平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整体而言,烟台市、淄博市和潍坊市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德州市、东营市和滨州市相对比例较低。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作为黄三角核心区的东营市和滨州市,虽然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与烟台市和淄博市相比,东营市和滨州市的发展基础较低,尤其是滨州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本身就比较低,因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就比较低。

第三,黄三角各地市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情况评估。农林牧副渔业是反映生态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山东省有关统计资料显示,黄三角6个地市农林牧副渔业产值都平稳上升,但总体而言,东营市和淄博市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其他几个地市相比较,东营市和淄博市传统的重化工发展水平较高,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黄三角战略发展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提升该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包括生态种植业、生态林业、生态副业和生态渔业,特别是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和滨州市都濒临海洋,要更加注重加强生态渔业的发展,滨州市和德州市应该突出加强生态种植业和生态林业的发展,提升生态农业的比重,增强该地区整体生态现代化的水平。

第四,黄三角地区各地市第三产业发展状况评估。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轻量化(非物化)水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反映该地区经济内涵越轻,非物化程度越高。如图7所示,黄三角6个地市近五年来的第三产业发展非常明显,占整个GDP的比重都增长了5个百分点左右。通过图表数据我们看到,滨州市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6个地市当中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滨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较高,但与此同时,东营市的第三产业却最低。作为黄三角地区的两个核心地市,滨州市和东营市的较大反差说明该地区第三产业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东营市作为一个传统的重化工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3)黄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节约化评估

循环和节约,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经济,这是生态现代化的重要要求。近年来,建立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正如黄三角战略《规划》明确界定的,所谓高效生态就是:“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第一,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的评估。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是工业发展节约化和走向循环利用的重要标志,图8显示了黄三角6个地市近几年工业固废回收利用率的变化。通过图表显示数据,我们看到,近年来黄三角各地市工业回收利用率并不平衡,东营和淄博市基本上维持上升态势,而潍坊市、烟台市、滨州市和德州市都有某种程度的反复甚至下降,这一方面表明工业固废回收利用可能会随着年度工业产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说明近年来这些地市工业发展的速度可能较快,固废回收利用的设备或技术没有达到同样的速度。因此,黄三角地区的工业固废回收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方面的设备、技术和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黄三角地区各地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评估。工业用水是节省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山东省作为工业大省,工业用水耗量巨大,必须加强节约用水和重复利用。根据山东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黄三角各地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都稳中有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三角各地市工业用水效率的提升。但与此同时,烟台市、东营市和潍坊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因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当然也与工业产业的种类和产业设备有关,但科技水平的提高无疑会带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这也正是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核心要求,就是通过科技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黄三角各地市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评估。三废回收综合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循环经济的重要标志。根据山东省有关数据统计,总体而言,近年来黄三角各地市的三废综合利用水平在平稳上升,特别是淄博市在这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其三废综合利用不仅位居首位,而且还在大幅提升,2010年较前两年有了非常大的增长。这一方面说明,三废综合利用可能与每个地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有关,比如淄博市是一个传统的重化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其三废产生应该比其他地市高,所以就促进了其回收利用产品产值较高,而滨州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发达的地市,工业三废产生的量较少,所以其回收利用产品产值就不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科技水平的支撑和政策的推动与激励,对于促进三废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4)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清洁化评估

清洁化是生态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从粗放走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所谓清洁化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负效应应该降到最低,在经济活动的入口和出口都能够达到对环境影响的最低限度,使用清洁能源,低消耗,低排放,在产品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低污染(甚至无污染),对自然环境和人都没有副作用。清洁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内涵式和质量型的重要标志。

第一,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评估,这是反映经济发展清洁化的一个最核心的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是造成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现代传统工业发展的一个最大负效应。图9显示了黄三角各地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近年来的变化。图中数据显示,近年来黄三角6个地市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仍然不太稳定,淄博市、东营市和烟台市一直稳中有升,三个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2009和2010年甚至都达到了100%,但是德州市、滨州市和潍坊市有下降趋势,尤其是德州市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有大幅下降,这说明从整体来看,黄三角地区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黄三角各地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评估。“垃圾围城”现象现在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产量惊人,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有关统计数据,总体而言,黄三角6个地市除了潍坊市以外,其余地市近年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淄博市和东营市到2010和2011年都达到了100%,这反映了近年来黄三角地区总体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增强。但是,其余几个地市要达到国务院和山东省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黄三角各地市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评估。“化学需氧量”(COD)是一种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黄三角6各地市有着非常不平衡的结果,只有德州市的去除率有所上升,而其余大部分地市都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黄三角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的严峻形势,一些地市的反复也说明该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加强。

(5)黄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评估

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降低,甚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在增量的过程中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改善和修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第一,黄三角地区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评估。城市园林绿地面积是反映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化加快的同时通过人为因素保证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城市化进程加快无疑会使原先的耕地或林地消失,城市建筑和道路桥梁的建设使城市面积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加强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给城市留出园林绿地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如图10显示,整体而言,除了潍坊市之外,其余5个地市近五年都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但相比较而言,虽然淄博市在6个地市中的面积不大,但其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却远远超过其余地市,这一方面说明淄博市城区面积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淄博市非常重视城市的绿化。尽管近年来滨州市特别突出强调“生态滨州”建设,但德州市和滨州市的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却最低,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的绿化工作。

第二,黄三角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评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是“环境建设”指标的重要内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5%。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资料,除了德州市以外,黄三角其余5个地市近年来都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都超过了35%,而德州市只有在2011年的绿化覆盖率降到了35%以下,其余时间均超过了35%,这反映了黄三角各地市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也反映出城市绿化覆盖率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持了较好的态势。

三、结论

如上所述,本文从生态现代化理论出发,对黄三角近年来的生态现代化成效进行了评估,有些具体评价指标的划分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推敲和斟酌,有些标准之间的区别并非完全排他性,比如清洁化与节约化有时很难区分,但是,本文的主要意图在于通过这种量化指标,把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现代化程度清晰地呈现出来。尽管这种直观呈现和评价可能是不完备和有缺陷的,而且仍然是一种粗略和全景式的宏观描述,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五年来该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而言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包括能耗、电耗的降低,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长足发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提升等。与此同时,包括三废的排放、工业固废的回收利用、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等在内的一些指标,也反映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并没有质的改善,生态现代化的“拐点”还没有真正出现,这从中反映了黄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距离真正的生态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所强调的:“尽管《规划》批复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应看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矛盾依旧突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①但是,从黄三角地区目前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赶超式”发展战略,黄三角发展战略的“高效生态”定位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并且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绩,这说明该地区在走向生态现代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整体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局面。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黄三角地区只要目标明确,方向清晰,一定能够突破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责任编辑:胡颖峰

猜你喜欢

滨州市德州市东营市
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组织线上教学专项培训会议
滨州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开赛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鸟屎运
小刺猬遇到了小麻烦
最美还是夕阳红
学生写话(4)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尚小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