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威客模式的众包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4-08-22董大海
孟 韬,张 媛,董大海
(1.东北财经大学 萨里国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2.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一、引言
伴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者获取知识更加便捷,消费者具备了参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能力。尤其是在Web2.0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更注重通过网络与消费者进行交互作用,消费者不再是产品和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创造者,企业的传统创新方式也在向开放式、平台式、协作式的创新模式转变。由此,一种新型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和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式——众包随之产生。众包(crowdsourcing)意指把传统上由内部员工或外部承包商所做的工作外包给一个大型的、没有清晰界限的群体去做[1]。
企业实施众包的目的是利用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即利用企业外部大众所具有的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2],兼有降低成本、宣传企业之效。因此,企业要想实施众包必须了解众包的参与者为什么愿意参与众包项目,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参与行为,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激励大众积极参与众包。只有吸引了大众的参与才有可能进一步地激发大众集体智慧作用的发挥,实施众包也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众包有多种类型,本文选取已有研究较少的威客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进行解析,分析影响众包参与行为的多种因素,试图对企业如何激励大众积极参与众包活动并提高其参与效果产生促进作用。
二、众包研究综述
众包具有多种类型,包括: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模式、以维基百科为代表的维基模式,以及威客模式等[1]。Afuanh和Tucci(2012)将众包分为竞标式和合作式两种,多个个体接受企业或组织的发包并竞争取胜的威客模式属于竞标式,多个个体一起工作来解决问题的开源模式和维基模式都属于合作式[3]。目前对开源模式和维基模式已经有了较多研究,对威客模式的研究较少。“威客”(Witkey)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大众出售智力产品获取收益的互联网交易模式;二是指通过互联网出售自己的智力成果而获取收益的人[4]。在威客网站上,任务的发包者或提问者在威客网站上提出具体的任务,感兴趣的“威客”通过提交解决方案获得报酬,威客平台网站则可以获得客户提供的产品标价的一部分作为的收益来源或通过获得广告收入等其他方式盈利。知名的威客网站如InnoCentive、任务中国、猪八戒等。许多世界知名公司也都开设了专门的网站来邀请消费者和其他外部人员为公司提供产品创新思路和设计,如星巴克的My Starbucks Idea网站,戴尔公司的Ideastorm,宝洁公司的Connect+Develop;Iphone4的用户也可以编写游戏等应用软件上传到苹果公司网站供广大用户下载。目前全球共有威客网站过千家,注册会员超过1亿人,交易额超过百亿美元。
虽然众包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是关于众包的一些研究已经遍及营销、创新和组织等研究领域,和众包相关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研究关注于参与众包的大众在众包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大众发挥的作用,消费者角色的转换。第二类研究从企业的创新角度出发,认为企业不仅要利用内部的创意,更要整合外部创意,企业可以通过用户创新、顾客参与、开放式创新来实现对大众创新的吸收、整合和利用。第三类研究从生产和组织模式的角度,研究了众包所形成的群体组织的性质,认为这种模式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
关于众包参与者角色转变的研究中,Kleemann和Günter认为消费者已经积极的、直接的参与到了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整个提供过程中了[5]。他们指出众包模式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消费者类型,即“工作的消费者”(Working Consumer),并进一步指出消费者的角色出现了转变的趋势,消费者现在变得更像是与企业一起创造价值的合作者(Co-Workers),消费者承担了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职能,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5]。托夫勒(2006)提出了“产消合一经济”(Prosuming Economy)这一概念,并指出“产消合一”的重点将是企业将内部的部分工作转嫁给消费者[6]。而到了Web2.0时代出现了“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这一概念。用户可以自己创造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和内容,用户成为了“内容创造者”(Content Creator)。Prahalad和Ramaswamy(2005)指出消费者参与企业创新的模式正在挑战公司传统的价值创造模式,用户通过互联网,借助网络的互动性、快捷、个性化和开放性等优势,使得自身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并且这一影响正在蔓延到企业的整个价值链[7]。消费者的角色已经出现了转换的趋势,消费者从过去纯粹的消费者向价值共同创造者转变;消费者从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的参与者转变;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消费者纯粹消费和被动接受产品和服务转变为企业和消费者合作开发产品、生产产品甚至销售产品,消费者是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合作者。而这所有的转变都为众包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众包中的大众也正是具备这些新特点的新型消费者群体。
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看,众包实质是用户创新、顾客参与、开放式创新的新的表现形式。Hippel(1976)提出了“用户是创新者”的观点[8]。用户创新理论强调不仅生产者可以进行创新,用户也能够进行创新,提倡关注用户创新。在企业的众包实践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正是利用企业的用户在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设计、以及提供。因此,众包和用户创新是密切相关的,而且众包还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众包可以实现一个较大群体的互动,因此可以更好的获取一个较大群体的顾客的隐性需求信息,而这对于企业开发产品和服务非常的有帮助。国外营销学界对顾客参与(Customer Participant)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其研究历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从企业的视角研究顾客参与,该阶段主要从经济原理的角度,关注顾客参与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二是从顾客的视角研究顾客参与,主要探讨顾客参与对顾客本身的影响,特别是对顾客感知质量和顾客满意的影响;三是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审视顾客参与,强调鼓励顾客参与到价值创造过程,成为共同创造者将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Chesbrough提出了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的创新范式,他指出当企业在发展新技术的时候,应同时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有价值的创意结合起来[10]。众包可以看作开放式创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开放式创新的研究侧重于组织之间的合作,而众包比开放式创新更加关注于企业与大众间的合作。
从生产模式和组织模式角度开展的一些研究更加深化了众包的研究。互联网为大众合作生产提供了一个大规模合作(masses collaboration)的生产平台,使得大众进行生产成为了可能[11]。众包之所以能够创造价值,在于众包利用了全球互联网形成的网络,而网络节点上蕴含了赋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的资源[12]。Benkler将这种现象称为是“基于共同性的大众生产”(commons-based peer production),认为这种模式不依赖于市场或清晰的组织层级,大众是自发进行互动和协作的[13]。常静等人认为大众生产中大众是自愿参与的,大众与企业之间不存在雇佣和管理的关系[14]。开源运动领导者之一的Raymond在其《大教堂与集市》一文中使用“集市”(bazzar)一词来比喻包括众包社区在内的网络社区的组织特征,以区别于大教堂似的企业组织[15]。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组织层级分明的,自上而下的类似于大教堂模式的组织,而众包的生产方式则正是类似于集市的、自由的、松散的模式。Demil 和Lecocq提出了“集市治理”的概念,他们通过集市治理与市场、层级和网络的比较分析认为集市治理具有三个特点:以开放许可作为特殊的合同关系、双边交易受到开源社群的影响、激励与约束机制较弱[16]。虽然集市治理的激励和约束力度都很弱,不确定性大,但是它能够降低交易和生产成本、具有数量庞大的潜在参与者、形成了持续的互惠效应,因而集群治理有独立存在的逻辑。
三、研究假设与模型
现有的针对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从参与者的动机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对众包参与行为进行解析的研究较少。本文为了能更好地解释大众参与众包这一行为,在较为宏观的层面,引入在技术接受模型(TAM模型)[17]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技术接受整合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模型)[18],拟对哪些因素影响了大众的参与行为以及如何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在UTAUT模型中,社群影响是自变量之一,然而本文研究的威客模式是竞标式众包,单一参与者直接以在线方式向发包方递交任务结果,具有竞争关系的参与者之间并未有或少有互动行为,显然社群影响在本研究范畴中不适用。另一方面,本文认为众包具有参与主体的三方关系(triadic relationship)、契约关系的松散型与短暂性等特点,这增加了作为交易行为的众包的复杂性。因此众包交易的完成依赖于三方关系的建立和延伸,直至信任关系产生,进而减少不确定性并防范机会主义[19]。本文认为参与者对发包方以及第三方威客网络平台的信任程度对众包行为有重要影响,因而用信任替代社群影响作为一项自变量。其他自变量仍为参与众包的预期收益、预期努力和促进条件,大众参与的意愿为中介变量,参与行为作为因变量,以此模型检验自变量对大众参与行为的影响情况,同时检验参与意愿的中介作用。
图1 研究模型与假设
(一)预期收益对大众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
Yang等人对“任务中国”上的威客进行的研究表明,威客对获取报酬的预期是激励和吸引他们参与的重要因素[20]。Lakhani等人对InnoCentive.com社区中获胜大众的研究表明大众对货币奖励获取的预期是吸引他们参与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还包括解决问题获得的满足感等其他影响因素[21]。Brabham对图片网站iStockphoto众包社区中的用户调查显示获得金钱,提高个人技能,获得乐趣是参与者加入社区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2]。Leimeister等人在对威客网站SAPiens的研究中指出大众对学习知识或技能的提高,对报酬的获得,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获得职业机会的预期是影响其参与到社区中的重要因素[23]。这些研究表明吸引和激励大众参与到众包活动中来是因为参与众包活动能够为参与者自身带来某些利益,满足他们的一些需要,有的学者将这些因素概括为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24],也有的学者分为个人动因和社会动因[25]。无论何种分类,归纳这些因素有:经济报酬、乐趣、知识获得、职业发展、寻找新工作、技能提升、交友、成就感等。本文也由此来形成题项并衡量预期收益。本文认为参与者预期的众包给参与者带来的利益水平将会影响其参与意愿,进而影响参与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大众参与众包的预期收益对其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
(二)预期努力对大众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
大众是否参与众包活动,除了会考虑自己能得到哪些收益,同样也可能会考虑如果他们参与众包的容易程度或付出努力的程度。目前,参与众包的大众大多是利用闲暇时间来参与众包的,因此大众参与众包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虽然参与众包会为大众带来诸如收入、乐趣、满足感等各种收益,但是如果参与众包活动比较困难,需要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等,那么大众根本就无法支出如此多的闲暇时间。Lakhani等人的研究指出参与者有充足的业余时间也是促使参与者参与众包的主要原因[21]。Sun等人在对国内众包平台网站“任务中国”中参与IT设计相关任务的威客的实证研究中指出收益与成本比对参与者的满意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威客的参与行为[26]。虽然,Sun等人没有直接研究大众的预期努力对其参与行为的影响,但收益与成本比可以间接表明参与者对付出的努力的预期可能会影响其参与行为。本文借用UATUT模型中预期努力的定义,用预期参与的容易程度来衡量努力预期。因而,大众预期的参与众包活动的容易程度会影响其参与众包活动的意愿,进而影响其参与行为,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大众对参与众包的的努力期望对其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
(三)信任对大众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
在众包中,大众与发包方以及众包平台之间进行了价值的交换,在这种交换的过程中就涉及三方之间的信任问题。史新和邹一秀(2009)指出威客平台中的作弊问题是阻碍用户忠诚度提高的最大障碍[27]。同时,在智力成果的支付方面,通常是发包方将报酬支付给众包平台,然后众包平台扣除一些相关的服务费用后再支付给大众,大众通常是在方案提交后才能获得收益,因此大众可能面临无法获得收益的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众包平台网站的信用非常重要。因此,本文试图对信任是否对大众的参与行为存在显著影响进行实证的研究。关于信任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信任的主要来源在于被信任者的能力、仁慈与正直这三种特征[28]。而且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对信任概念的界定多集中于认为信任是信任方对被信任方的善意、诚实和能力的信心。因此,本文将信任定义为大众对于众包平台和发包方在善意、诚实和能力方面所持有的信心,并将从诚实、能力、善意三个维度的变量来测量大众的信任态度。因而大众对众包其他参与主体和众包平台的信任影响其参与众包活动的意愿,进而影响其参与行为,假设3如下:
H3:大众对于发包方和众包平台的信任对其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
(四)促进条件对大众参与行为的影响
促进条件指使用者认为组织与技术设施支持信息系统使用的程度,分为感知行为控制、促进因素和兼容性3个子因素[18]。促进条件在本研究情景下,将促进条件定义为大众认为参与众包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的来自于其他组织或个人以及众包平台技术设施等方面支持的程度。根据本文的研究情景,在本文中促进条件只包括感知行为控制和促进条件这两个子因素。其中感知行为控制反映了大众所感受到的参与众包活动过程中存在的自身知识与能力和外部环境的约束因素。促进因素指能够使大众完成众包任务更加容易的客观环境因素,包括来自众包平台、发包方,其他众包参与者以及参与者的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当大众产生参与众包的动机之后,是否能获得一些来自发包方以及众包平台网站等参与主体的帮助和支持也可能会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目前,众包平台网站、发包方对众包参与大众提供的帮助较少,任务很多时候基本由大众独立完成,这可能会降低其参与的的积极性。史新和邹一秀认为威客平台存在着信息服务能力不足[27]。众包平台网站与大众间的沟通渠道不足,大众无法顺畅的反馈所遇到的问题;发包方不能及时的回答威客的问题,对任务的辅助支持较少。而这些将不利于众包任务的完成,也会影响大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信心。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假设4:
H4:促进条件对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有正向影响。
(五)参与意愿对参与行为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参与意愿是指个体企图参与到众包活动中的行为的主观几率,是其参与众包的行为的意愿强度。参与行为是指大众参与众包活动所进行的所有活动,包括浏览任务、参与任务、提交方案等行为。Davis指出行为意愿是参与行为的最有力的预测指标,行为意向和参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关系[17]。大量的学者将UTAUT模型应用于各种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大部分验证了行为意向对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认为众包活动参与者参与的意愿程度越高,参与者参与的频率也会相对较高,参与者提交任务的次数也会有所增加,相应的中标等其他行为也会较多,即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意愿与参与行为之间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5:大众对众包活动的参与意愿对其参与行为有着正向影响。
H6:参与意愿在众包影响因素与参与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H6a:大众对众包活动的参与意愿在其预期收益对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H6b:大众对众包活动的参与意愿在其预期努力对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H6c:大众对众包活动的参与意愿在其对发包方和众包平台的信任对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四、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选择 “猪八戒网”中的参与众包活动的威客为问卷发放对象。“猪八戒网”是目前国内知名的威客网,个人通过该网站平台参与和完成企业有偿委托的包含创意设计、网站建设、营销推广、文案策划、建筑装修等上百种服务任务。目前平台已拥有1000万个人和企业参与者,完成了240万次任务。“猪八戒”平台运行比较成熟,注册威客数目众多,交易量大,具有典型性。同时,调查问卷的发放也要借助网络进行,在“猪八戒网”上有威客的人才库,在这些人才库中可以找到威客的联系方式,如邮箱,腾讯QQ账号,甚至某些威客的电话号码;而且在人才库中可以进入威客的个人空间,在其个人空间里可以发站内信与威客取得联系。本研究通过这些联系方式,经询问并得到威客的同意后,进行问卷的发放,提高问卷的回收率。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06份,扣除存在回答前后矛盾、填写不完整、回答有错误等问题的35份问卷,有效问卷数为171份。
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本文尽量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如表1所示。具体问卷设计方面,本文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设计。同时,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在问卷正式定稿及调查之前,选取了30名“猪八戒网”社区参与者进行了问卷的预测试和深入访谈,对问卷中的相关题项进行了调整。
五、研究结果
(一)量表信效度检验
如表2所示,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结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因此本研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所有题项均保留。本研究利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提取了7个因子,并且各个分题项的因子最大载荷值均大于0.5,说明本研究中所用到的量表的效度较好。
(二)数据分析与解释
本研究通过SPSS18.0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来验证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在回归分析之前,对数据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了检测,容忍度(Tolerance)在0.576和0.836之间,并未接近于0;方差膨胀因子(VIF)在1.197和1.736之间,数值不大,因而均显示不存在共线性的问题,可以进行多元回归。
1.自变量对参与意愿的回归
将预期收益、努力期望和信任作为自变量,参与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总体回归效果显著,假设检验的情况如下:
① H1通过验证。预期收益的t值为3.731,其值大于2,Sig.值0.000<0.05,预期收益对大众参与众包活动的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这表明预期收益能显著影响大众参与众包活动的意愿,参与众包所能获得的乐趣、额外收入、职业发展机会、新的工作机会,以及能力的提升等收益会吸引大众参与众包。
② H2不成立。预期努力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对大众参与众包的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H2没有通过验证表明威客预计自己参与众包活动的容易程度对其参与众包活动的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进而H6b也不成立。究其原因,首先,参与众包之前用户并不能很好的衡量参与的容易程度,大众更在意收益的获得,缺乏对其将要付出的成本的考虑与评估。其次,对于某些用户而言,任务的困难和挑战反而能够为其带来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并不降低他们参与众包活动的意愿程度。
表1 各变量量表 单位:百万美元,现价
表2 信度与效度检验
表3 自变量对参与意愿的回归结果
③ H3通过验证。信任的t值为5.826,其值大于2,Sig.值0.000<0.05。信任对大众参与众包活动的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2.自变量对参与行为的回归
将预期收益、预期努力、信任、促进条件作为自变量,参与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预期收益、努力期望、信任对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由于这几个因素与参与行为的关系并不是本文理论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因而不进行详细分析和数据展示。而促进条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对大众参与众包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H4未通过验证。究其原因,在威客模式中通常由威客自己独立完成某项任务,而很少能够获得来自于发包方、威客平台和朋友等其他群体的支持。由于一贯缺乏外界其他群体的支持和帮助,使其在参与过程中不太关注这方面的因素。
3.参与意愿对参与行为的回归
将参与意愿作为自变量,参与行为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如表4所示,总体回归效果良好,参与意愿的t值为5.417,其值大于2,Sig.值0.000<0.05,说明大众参与众包的意愿对其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
4.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
由表5结果可知,在模型1中,预期收益和信任对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在模型2加入参与意愿后预期收益和信任仍然显著。因此,参与意愿在预期收益和信任对参与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H6部分成立,H6a和H6c成立。
表4 参与意愿对参与行为的回归结果
表5 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六、结论与建议
互联网平台加速了企业创新模式的演化,促进了顾客以及社会大众参与价值创造与创新的兴起。从长期来看,由于Web2.0时代为多主体间的便捷、即时、移动化的信息互动开创了难以想象的空间,因而这种依托互联网的大众参与创新的模式的发展也才刚刚开始。众包模式应用的重点在于利用大众的集体智慧,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弥补内部资源的不足,获得企业创新的新动力。众包的参与者成为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合作者,他们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他们是兼具生产者、创造者和消费者等身份的统一体,这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者-企业关系和创新模式。
企业如果拟采用众包模式,必须要吸引大众的参与,必须要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大众的众包行为。本项实证研究证明,参与众包的预期收益和对众包平台和发包方的信任会给参与众包的意愿和行为的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前文论述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第一,企业需重视应用众包模式。企业通过采用众包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可以利用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利用顾客和大众的知识与技能来开发产品和服务,并能提升顾客体验和满意,从新的途径来加强顾客与企业的关系。因而并不是资源缺乏的小企业才适合使用众包模式,大企业也需应用众包,这一点已被诸多国外知名大企业成功应用众包的实例所证明。和国外相比,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众包模式应用方面还比较滞后。是自建网站,还是利用第三方众包平台?采取竞标式,还是合作式?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应着手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众包应用方式。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了大众对众包平台和发包方的信任不论对其参与意愿还是参与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因此威客平台要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提升大众对众包平台和发包方的信任。一方面,众包平台应该信守对参与大众的承诺,积极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众包平台的品牌。另一方面,众包平台应该审核发包方的资质,建立发包方的信用记录,并将发包方的信用记录对大众公布。
第三,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提高大众预期收益。目前的众包类型中,虽然有些活动大众是无偿参与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众包活动给参与者提供了货币性报酬。而大众预期收益中往往对货币性报酬的预期是主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点在国内更为显著。尤其是在威客模式这种众包类型的活动中。因此威客网站应当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网站管理者可以对发包方的定价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定价进行指导、评估和管理,促使发包方制定合理的众包任务价格,确保大众参与众包活动能获得应得的报酬,从而提高大众参与积极性。
第四,从多途径提升大众参与众包的预期收益。在众包平台上参与任务的大众多是具备相关技能的大众,同时众包平台上有很多雇主,因此众包网站可以给参与的大众建立一个人才库,这样不仅有利于用人企业获得所需人才更能增加大众的就业机会,提高大众参与众包活动的预期收益。除此之外,在预期收益中,成就感也是大众看重的一个方面。众包平台网站可以根据投标次数、中标次数、雇主满意度等等方面的指标来对大众进行评级,并在其标志中显示其级别。众包网站可以对高级别威客或一些“明星威客”在网站中进行宣传、或组织见面活动、或给予物质奖励,一方面满足其成就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其他威客。
第五,提高众包平台的服务水平,降低大众参与难度,提供更多促进条件。在实践中,促进条件与努力预期还是能够影响大众的参与意愿,众包平台需要在这两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建立任务描述标准,并进行严格审核,使大众明确任务要求,使其参与更加容易。这样既可以减少大众判断任务完成要求所要付出的努力,也可以使大众更好的选择参加与自身能力更匹配的任务,使大众参与容易程度提高。其次,众包平台应该和参与大众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建立充分有效的反馈机制,尽可能的为大众提供帮助;提供完善和直观的大众参与教程;精简的任务操作流程;建立大众交流社区;发包方应该积极、快速解决参与大众对众包任务提出的疑问。
七、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存在以下研究局限。首先,本文对众包模式类型的选择是有限的。本文只选择了威客这种形式的众包模式,并没有对开源模式、UGC模式(用户创造内容模式)等其他众包模式进行实证研究。而且威客平台属于第三方平台,在众包模式中企业可以自建众包平台,本文没有研究这类企业自建平台的众包模式。不同类型的众包模式的大众参与行为影响因素会有所不同。其次,没有对预期收益进行进一步分析。预期收益可分为内部收益、外部收益,或者经济收益、社会收益,本文没有设定预期收益的二级指标,没有进一步考察不同收益类型对参与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再者,预期努力对参与意愿的影响和促进条件对参与行为的影响在本实证研究中并未得到验证。这只能说明本研究采集的数据不支持这两个假设,并不说明理论是错误的。如果样本量再扩大一些,或者采取实验法,也许会得出更接近实际的结果。众包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量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在中国却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Web2.0应用工具的发展,以及参与、共享、协作、创新的文化理念的普及,未来中国企业的众包以及威客模式的应用将快速增长。对此的理论研究也急需发展。上文研究局限中提及了需进一步研究众包其他类型的影响因素、不同预期收益类型的分析、两个未证明假设的验证。除此之外,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还可以在以下方向开展。
第一,研究参与者之间的互动、网络机制。在现有的威客模式下,参与者通常是单独完成任务的,但是在开源模式、维基模式等其他众包类型中,每个参与者仅完成一部分的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很频繁,参与者形成的网络成为企业网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网络中,企业和大众,大众之间如何互动?以及不同的互动方式和互动程度对这一网络的发展、众包的成功、企业的创新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是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二,研究不同类型的参与者、不同类型的众包任务的影响因素。可以对不同参与度的大众参与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如核心参与者与边缘参与者的比较;对参与不同众包任务类型的大众参与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第三,研究参与动机、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众包已成为顾客和大众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因而需考察顾客和大众参与动机和参与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顾客和大众的知识如何向企业内部转移,与企业内部研发和知识管理体系如何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化解这些负面影响[32]。这方面研究所得出的管理建议将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HOWE J.Crowdsourcing: Why the power of the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M].New York: Crown Business Press, 2008: 23-25.
[2]BROWN P, LAUDER H.Huma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and collective intelligence[C]//BARON S,FIELD J,SCHULLER T.Social capital: critical perspective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226-242.
[3]AFUAH A, TUCCI C L.Crowdsourcing as a solution to distant 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2, 37(3):355-375.
[4]LIU Feng, ZHANG Linlin, GU Jifa.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et witkey mode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Syestems Sciences, 2007, 4(4):341-352.
[5]KLEEMANN F, GüNTER G, RIEDER K.Unpaid innovators: The commercial utilization of consumer work through crowdsourcing[J].Science, Technology & Innovation Studies, 2008, 4(2): 5-26.
[6]TOFFLER A.Revolutionary wealth[M].New York: Knopf Press, 2006:137-139.
[7]PRAHALAD C, Ramaswamy V.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 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5:8-13.
[8]HIPPEL E V.The dominant role of users in the scientific instrument innovation process[J].Research Policy, 1976(3): 212-239.
[9]SILPAKIT P,FISK R P.“Participatizing”The service encounter: A theoretical framework[C]//BLOCK T M,UPAH G D,ZEITHAML V A.Service marketing in a changing environement.Chicago, IL: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85:117-121.
[10]CHESBROUGH H.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Cambridg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2-6.
[11]TAPSCOTT D, WILLIAMS A.Wikinomics: 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M].London: Portfolio, 2006: 6-11.
[12]钟耕深,朱雅杰.基于众包的商业模式优化[C]//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2010.
[13]BENKLER Y.Commons-based peer production and virtu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2006, 14:394-402.
[14]常静,杨建梅,欧瑞秋.大众生产者的参与动机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9(5):423-425.
[15]RAYMOND E S.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Musings on linux and open source by an accidental revolutionary[M].Sebastopol,CA: O’Reilly, 1999:23-36.
[16]DEMIL B, LECOCQ X.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 nor network:The emergence of bazaar governance[J].Organization Studies,2006, 27: 1447-1466.
[17]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 1989, 13(3): 319-340.
[18]VENKATESH V, Morris M, Davis G B,et al.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 2003, 27(3): 430-450.
[19]LUHUMAN N.Trust and Power[M].New York: Wiley, 1979.
[20]YANG J, Adamic L, Ackerman M.Crowdsourc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c user behavior on task[C]//Pro-ceedings of the 9th ACM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2008.
[21]LAKHANI K, JEPPESEN L, LOHSE P.The value of openness in scientific problem solving[Z].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2007.
[22]BRABHAM D.Moving the crowd at iStockpho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rowd and motivations for participation in a crowdsourcing application[J].First Monday, 2008, 13(6): 84-95.
[23]LEIMEISTER J,Huber M,BRETSCHNEIDER U.Leveraging crowdsourcing: activation supporting components for IT-based ideas competi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9, 26: 197-224.
[24]HARS A., OU S.Working for free? Motivations of participating in open source project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2, 6 (3): 25-39.
[25]CIFFOLILLI A.Phantom authority, self-selective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of members in virtual communities: the case of Wikipedia [J].First Monday, 2003,8(12): 57-72.
[26]SUN Y, WANG N, PENG Z.Working for one penny: Understanding why people would like to participate in online tasks with low payment[J].Computers in Human Bahavior, 2011, 27(1):1039-1049.
[27]史 新,邹一秀.威客模式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9(1):71-72.
[28]MAYER R, DAVIS J.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 709-734.
[29]RYAN R, DECI E.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classic definitions and new direction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0, 25:54-67.
[30]MCKNIGHT D, CHERVANY N.What trust means in e-commerce customer telationships-an interdisciplinary conceptual typolo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2, 6: 35-59.
[31]THOMPSON R, HIGGINS C, HOWELL J.Personal computing: Toward a conceptual model of utilization[J].MIS Quarterly, 1991, 15(1):124-143.
[32]CHAN K W, YIM C K, LAM S.Is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value creation a double- edged sword? Evidence from profess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Across Cultures[J].Journal of Marketing, 2010, 74 (2): 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