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西部荒漠地区生态移民后续发展的现象与对策探析

2014-08-21张星远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生态移民

张星远

【摘 要】生态移民政策在我国荒漠草原广泛开展以来,围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综合因素得以开展,在实施过程中,能否有效提高被迁移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增强被移民群众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该政策得以见效的重要原因,文章通过对阿拉善右旗移民试点的观察和走访,分析在移民过程中和定居后存在的普遍问题,试图解释和推导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被移民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平衡点,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荒漠草原;生态移民;后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一)阿拉善右旗生态问题概括

阿拉善右旗位于阿拉善盟东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东接阿拉善左旗,南邻甘肃省金昌、山丹、张掖、高台、临泽、金塔诸市县,西连额济纳旗。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中国第三大、世界第四大沙漠)贯穿全旗中北部,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其中71%的面积在阿右旗境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形成:“握手”之势,沙漠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草原沙化现象日益严重,阿拉善右旗的区域生态问题日益恶化。全旗横跨巴丹吉林沙漠,草原沙化、退化严重,荒漠化面积占全旗草原总面积的95%以上,很多地区已经失去了人畜生存条件,只能被迫搬迁转移,现在受到全球化气候变化,人为破坏和大风、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草原沙化、退化和盐渍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生态移民项目开展过程

阿右旗土地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全旗现辖5个苏木(镇)、1个管委会,39个嘎查,全旗农牧区人口4136户11845人。自上世纪末期至2012年,全旗通过移民搬迁、移民扩镇、整村推进、退牧还草、公益林补偿等重点项目实施,累计搬迁转移农牧民782户2191人,占农牧民总人数的16%,转移安置后从事种养业的农牧民395户1138人;转产后从事第二产业的农牧民245户687人;从事第三产业的142户366人。全旗参加农牧区养老保险4513人,领取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776人。主要安置地点分别为雅布赖移民新村、毫诺尔贡移民安置点、巴丹吉林镇奇石街移民安置点、巴丹吉林镇珠拉小区及分散安置点。

二、阿拉善右旗生态移民后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移民项目自在该旗开展以来,保证和提高牧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是该项目成功的重要标志,虽然在政府主导下使得当地整体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如果忽略牧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极易产生因收入下降导致农牧民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进而恢复到原有生活节奏中去,这不仅会使生态移民项目濒于流产,更会产生许多潜在的社会问题。在整个移民工程中,不仅要解决牧民现实生活的燃眉之需,更要以长远的眼光使这一群体能够接受新环境、适应新环境,真正实现农牧民“迁得出、稳得下、富起来”的最终目标。

在对该地区的调研中笔者发现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察觉出这些问题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各个环节相联系,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成为其他社会问题出现的诱因,具体表现为;

(一)移民群体中生机方式转变带来的生活困境

生态移民无疑会造成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阿拉善右旗由于采取集中安置的办法,把沙漠腹地以及较为分散的牧民集中迁移至城镇中,扩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人口,目的是保证被迁出地休养生息,牧民此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他们由牧区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享受城镇居民一切待遇,但是为了生计,这部分牧民必须从事城镇居民相应的工作,从对调查对象的工作分布来看,大部分牧民选择在当地或者到临近的张掖、山丹等地外出打工,该旗有几个较为大型的能源生产企业也为牧民提供了部分工作机会。从被调查者的口述中了解到,牧民基本上都能通过国家政策或自寻出路获得新收入,但是也有部分牧民因为其他原因至今还闲居家中,只靠向政府领取补贴生活。

从对生活的满意度来看,移民普遍存在生机上困扰,具体变现为现在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往并没有太大改观,部分家庭的生活水平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在移民以前,牧民大多数通过养殖羊和骆驼获取收入,如果羊群和骆驼群规模较大则收入也较为丰厚,由于养殖牲畜群存在闲时和忙时,牧民则可利用空闲的时间去旗里或附近地区地打工,因此计算下来一户牧民家庭在移民前平均收入可维持在4万至8万元之间,在移民后由于全面禁牧政策实施,大片草场成为了无人区,牲畜群不再被允许放养,牧民们无奈以极低的价格贱卖现有的牲畜群,一只羊的卖出价格在300-400元不等,而所卖牲畜的款项也基本全部用来购置新住房和生活所用,有存款的家庭少之又少。由于阿拉善右旗地理位置价位偏僻,居民的收入较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打工挣钱的收入远不能和放养羊群时相比。因此一个移民牧民除了做一些买卖以外,如果只是通过打工和领取政府补贴作为纯粹的家庭收入来源,最多只能和移民前的收入持平,但是劳动强度却较以要大很多。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可以理解为是生活水平的相对下降。

(二)生态移民后收入差距和不同年龄阶段对移民的满意程度

在移民工程实施以前,草场是当地牧民唯一的生产生活资料,原驻牧民世代生活在自己的草场上并以此维持全家生机,虽然本地区处于大陆性干旱地区,草场的载畜量十分有限,尤其近两年为了获得更大效益超载现象更为严重进一步使环境恶化,但是每一个牧民对于生养自己的土地往往有一种乡土情节,整体迁移是一个难以抉择且痛苦的过程,由于牧民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在新环境中也没有一技之长,虽然国家的优惠政策让大部分牧民搬进了楼房中生活,在卫生和交通便利等方面大为改观,但是生产方式的彻底改变让他们丧失了养家糊口的能力,原来牧民可以通过放养牲畜获得稳定的收入,而如今因为草场证收回只得依赖国家的补助度日。

从年龄分布上分析,该地区对于生态移民项目的开展存在年龄上的明显分野,年龄较大的牧民因为能够享受到国家养老保险政策,基本上属于衣食无忧的状态,对于目前的生活也较为满意;而较为年轻的牧民,年龄集中在20-45岁之间,尚有劳动的牧民则对未来存在深深地担忧,一是原有牲畜群因为搬迁的原因而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贱卖,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被剥夺,二是该群体成员担心如果有一天国家的补贴因为到期停止发放,则会使这些无收入的人群彻底断绝经济来源,致使造成生活上的困境。三是由于政府对于牧民今后发展规划较为模糊,通过资金上的补贴较多而对于提高劳动者就业机会和技能培养的考虑较少,使有牧民在长达两年多的搬迁完成后一直处于无业状态,这就给当地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不确定的因素。四是部分牧民对新环境和新身份感到不适应,面对新工作机会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思想,认为无论是打工还是做买卖都与自己的身份不相吻合,而面对较为复杂和艰苦的劳动环境一些人也不愿意去吃苦和适应新环境,在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时表现的较为木讷。因此在移民牧民中靠做买卖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因此,在生态移民项目开展后牧民的转型问题和后续发展问题变成了急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endprint

(三)转型中发展道路窄,市场不发达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阿右旗生态移民项目开展中,旗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发展规划,具体措施为通过全民缴纳养老保险解决牧民的养老问题;通过政府发放住房补贴解决牧民的住房和安置问题,通过种植抗旱性经济作物解决牧的收入问题,通过建设商业网点和市场转变使牧民能够转变身份。但是从实际效果上看评议,笔者发现一些项目属于中长期才能见到收益的项目,比如在原草场上种植肉苁蓉、梭梭等耐旱作物,这类药用植物生长周期慢,要想见到实际收益至少需要3年至5年的生长周期,而在投入方面则需要人工和材料等多方面的不间断投入,可以说在刚种植的前几年里完全是支出大于收入的状态,这对于刚刚定居下来的牧民来说压力是很大的。一些牧民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采取转租和委托办法,另外由于近两年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为以后能否有较高的收益也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另外,当地的主要经济部门以畜牧业养殖和矿产资源开采为主,因为生态移民的要求,给当地畜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部分牧民在移民后仍然从事畜牧业养殖,只是由过去的放养改成了圈养等形式,但是在圈养过程中,草料又成为了牧民支出的主要部分,由于当地种植业较少,很多牧民只能从更远的张掖、山丹和额济纳旗等地调运草料和瓜藤等,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在当地的商业部门中,由于阿拉善右旗人口较少,在旗驻地巴丹吉林镇常驻人口仅有8000人左右,商业活动仅维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居民的购买力有限,如果商业网点过分增加则很容易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当地近两年大力宣传和发展旅游业,但是宣传力度较额济纳旗等地还有明显差距,且该地区旅游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阿拉善右旗对于生态移民的生机问题想要健康、彻底的解决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四)移民与不移民的取舍困境及移民的回迁现象

由于阿拉善右旗的生态移民政策采取自愿原则,没有强制性措施,所以一些对未来有顾虑和满足于现在生活的牧民选择继续原来的生活,而放弃了成为城镇居民和参加社保的机会,同时,这部分人也对未来有一定的顾虑,具体表现为一是在草场证到期以后担心政府不再续签草场使用证,到时候他们的放牧行为就会变成非法行为;二是担心搬迁后的生活水平会下降,对于这部分人当地政府并没有采取强制手段进行管理,而是给予这部分牧民一定的期限,随时欢迎他们参加到生态移民项目中来。而相应的优惠政策也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便于牧民能够在意思自由的情况下做出合理选择。

在移民后的部分牧民中,因为生活水平下降,一些人已经考虑搬出现有的居住地,而回到原来居住地中,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牧民在原生活中刚刚达到脱贫状态,而进入新环境中又出现了返贫现象,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城镇找不到出路的牧民回到原有环境中也是合理的选择,但是因为草场使用证已经交归国家,牧民再大规模放养牲畜无疑会遭到政府的处罚,同时回到原来环境中的家庭也将丧失城镇中较为良好的卫生与医疗条件,这对于移民牧民来说却是构成了两难的选择。

三、研究结论和对策分析

生态移民在迁入地的适应与发展问题是一部分社会成员向另一部分社会成员转变的过程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种类的问题,因此这一过程也是一个较为艰难和渐进的过程。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必须个体、政府与社会协调处理,通力配合;对于生态移民工程,不仅要见到较好的生态效益,更要注重建设社会效益。只有两方面都兼顾并合理发展,才能更好处理人与自然、生态与社会的双重关系。

(一)对于国家而言,生态移民是一个复杂,牵涉各方利益的综合性项目,最为工程主导方的政府,首先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审视生态移民政策,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使该政策因为周期过长而磋商牧民的积极性,让移民牧民在短期能见到该政策带来的好处又能使它们对于以后政策的连贯性存在良好的预期。其次,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在改变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使理论中的优势你能迅速转化为现实中的优势,同时广泛联系和与相关单位合作,保证牧民在新环境中能够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再次,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草场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解除务工移民的后顾之忧,通过设立相关产业培训机构对移民进行统一培训,增强牧民的工作技能,提高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最后,要深刻发觉自身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二)对社会个体而言,移民群体想要更快适应社会,只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摒弃原有的旧观念、旧思路,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才能不被社会淘汰。适应社会,确保自身在移民后后续发展的健康,最主要的还是要求每个社会个体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看待社会生活在中的事物,并能够开动脑筋,脚踏实地的参与到工作生活中,需要努力学习技能,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增强自身社会适应能力。

(三)就社会层面而言,社会中的团地和企业在整个移民的后续发展问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何使移民群体更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社会舆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和团体始终应该本着宽容和积极地态度对待移民者,在接受和培训移民过程中要与政府达成联动,每个企业和团体都要以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和谐共存为出发点,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确保企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生态移民工程从实施之初到进一步深化,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体上该政策正处于良性运行的状态,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上述所提及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地区就会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和变化,也有待笔者进一步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2012年度阿拉善右旗农牧局退牧换草禁牧工作实施方案,2012年6月.

[2] 2012年度阿拉善右旗牧区生态移民安置情况调研报告(涉及到农牧局部分),2012年3月截止.

[3] 阿布力孜.玉素甫.关于新疆生态移民的意义和形式的初步探索[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 孟琳琳,包智明.生态移民研究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5] 葛根高娃,乌云巴图.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的概念、问题与对策[M].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

[6] 初春霞,孟慧君.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2

[7] 李皓.论生态移民与民族地区现代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与安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宁夏生态移民迁出地区环境恢复与治理刍议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生态移民经济恢复中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失灵
生态移民研究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