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

2014-08-21李丽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摘 要】职业倦怠,是每一个行业都无法避免的问题。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加者,高校辅导员同样不能置身事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互成因果、相互影响,有鉴于此,基于自我效能感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为预防和降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对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做了简单的概述,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出发,对避免和减少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

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支管理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不仅是做好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建设水平一流、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职业倦怠,是影响高校辅导员教学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从保证高校辅导员群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确保学校和学院各项教学管理活动稳定、有序的角度出发,我们都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问题概述

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都是舶来品,引入我国更是只有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在对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充分论述之前,首先让我们对二者做一个准确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主要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以何种水平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主观上的自我判断和自我感受。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对自己的能力做出的判断,虽然有时候会有失偏颇,但它却能增加个体战胜困难的信心,使个体在面临来自外界的困难时及时做出反应,从而积极的寻求化解困境的措施。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主要是指服务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在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事实上,职业倦怠几乎是所有服务行业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只要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只要有压力,职业倦怠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院校除任课教师以外最主要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负担者。他们既要部署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又要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学习生活方面的管理工作,繁重的工作压力不仅严重损害了广大高校辅导员的身体健康,而且给他们的精神和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互成因果、相互影响,共同对高校辅导员的成长发展施加着影响。一方面,当职业倦怠过强时,就会降低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产生质疑;另一方面,职业倦怠的产生可以在无形当中激发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其主动调整其情绪和心理,鼓舞其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负担,积极、勇敢的去化解职业倦怠这一制约其发展的难题。

二、自我效能感,为化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困境保驾护航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互成因果、相互影响,有鉴于此,基于自我效能感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发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为预防和降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提供有益的借鉴。在笔者看来,要想化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困境,除了从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之外,更应该将着力点放在微观层面上,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发挥自我效能感在克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中的积极作用。具体来看,主要是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从高校辅导员自身来讲,要强化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干预,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和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有效解决其职业倦怠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外因,是问题产生的辅助因素,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问题。要想彻底化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困境,就要从辅导员自身着手,通过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来积极有效地对这一问题做出应对。强化心理干预,除了要求学校定期组织对广大辅导员的心理教育培训之外,还要引导教师加强日常的心理暗示,协助其通过多种方式发泄自己的郁闷和压力,有意识的开展心理调试训练,从而使其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挫折能力。此外,高校辅导员还要不断提升其个人综合素质,积极加强对辅导员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升其解决问题和化解困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上传下达作用。

从外部环境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要真正认识到辅导员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巨大作用,不断优化广大辅导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做好相应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切实解决广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长期以来,高校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对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这也是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学校必须要逐步转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要逐步改善辅导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加大辅导员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系统支持,通过提供现代化的管理辅助设施等手段逐渐减少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 朱冬香,李雪光,王媛.基于自我效能感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5):219-221.

[2] 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27):81-83.

[3] 王成.提升自我效能感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手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2):145-148.

作者简介:李丽(1989- ),女,满族,辽宁兴城人,贵州师范大学2012级教育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