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收较大数额财产应当适用听证程序

2014-08-21吴尘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5期
关键词:法律解释

【摘 要】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批指导案例6号——黄泽富、何伯琼、何熠诉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的发布引发了学界热烈的讨论。该案件的争议点在于没收较大数额财产是否要举行听证,对《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等”字应作何理解。文章将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对《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进行法律解释,并最终证明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应当适用听证程序。

【关键词】没收较大数额财产;听证程序;法律解释

一、案件回放与法院判决

2005年6月2日,金堂工商局会同金堂县文体广电局、金堂县公安局对原告黄泽富、何伯琼、何熠的门面房进行检查,因原告未能出示《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金堂工商局出具了《扣留财物通知书》,决定扣留原告的32台电脑主机。何伯琼对该扣押行为及扣押电脑主机数量有异议遂诉至法院,认为实际扣押了其33台电脑主机,并请求撤销该《扣留财物通知书》。2005年10月8日金堂县人民法院作出行政判决,维持了该《扣留财物通知书》,但同时确认金堂工商局扣押了何伯琼33台电脑主机。同年10月12日,金堂工商局以原告的行为违反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在何伯琼商业楼扣留的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电脑主机32台”。

黄泽富、何伯琼、何熠对金堂工商局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四川省金堂县人民法院于2006年5月25日作出行政判决,撤销了金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宣判后,金堂工商局向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9月28日以同样的事实作出行政判决,维持一审法院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判决。生效裁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虽然该条规定没有明确列举“没收财产”,但是该条中的“等”系不完全列举,应当包括与明文列举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类似的其他对相对人权益产生较大影响的行政处罚。为了保证行政相对人充分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保障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也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适用听证程序。关于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标准,应比照《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较大数额的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罚款”中对罚款数额的规定。因此,金堂工商局没收黄泽富等三人32台电脑主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属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对黄泽富等三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为,金堂工商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被处罚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本案中,金堂工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只按照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告知黄泽富等三人有陈述、申辩的权利,而没有告知听证权利,违反了法定程序,依法应予撤销。

处理这一案件就是要论证没收数额较大的财产是否应当适用听证程序。《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只明确提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适用听证程序,并没有提及没收数额较大财产,但同时法条又以一“等”字,给了法官解释的空间。这里的“等”是不完全列举的“等外”之意,还是“完全列举”的等内之意呢?没收数额较大的财产是否应适用听证程序呢?这需要运用法律解释方法来解答。下面,笔者将先简要介绍法律解释方法的相关概念,然后再运用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来解释《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二、法律解释方法及其位序

法律解释方法就是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案件裁判的大前提——法律规范,进行解释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手段。由于法律规范的模糊性、不周延性以及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在许多案件中,法官适用法律规范前需要对该规范进行解释,这就需要运用法律解释方法。

对于法律解释方法的种类划分,国内外学术界有不同观点。综合各家观点,我认为法律解释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义解释、论理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其中,论理解释又包括体系解释、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类推解释与反对解释、当然解释。

那么,这些法律解释方法之间的位序如何?在解释法律规范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这些法律解释方法吗?关于法律解释方法的位序先后,目前并没有定论,但国内外学界一致承认文义解释的优先性。经过文义解释如果获得单一结论,就得出解释的最终结果;如果获得复数结论,就需要再采用其他解释方法。解释者在选择其他解释方法时,必须在各种解释方法之间进行衡量、选择,并论证使用这一解释方法获得结论的合理性。

接下来,笔者将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对《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进行法律解释,以论证适用听证程序的范围包含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

三、没收较大数额财产应当适用听证程序——以法律解释方法论证

(一)以文义解释方法论证

文义解释,是指按照法律条文用语的文义及通常使用方式,来阐释法律的意义内容。法律条文是由文字词句构成,要想确定法律条文的意义,必须先确定其词句的意义。因此,法律解释,必须先由文义解释入手,且所作解释不能超过可能的文义。否则,就超出了法律解释的范围,而进入另一阶段的造法活动。解释法律,应尊重法条文义,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及其稳定性、可预测性价值。作文义解释时,一般应按照词句的通常意义解释。因为法律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而设,是社会生活规范,应当考虑社会成员的理解力,并且法律概念多取于日常生活用语。但如果日常生活用语在成为法律专用名词之后,有其特殊意义而与日常生活用语不同,则应按法律上的特殊意义解释。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中“等”作何解释?以文义解释的方法,我们参照《新华字典》对“等”的解释。在《新华字典》中,“等”用作助词时,既可表示列举未尽,还存在列举之外的情形,如:关羽、张飞等不悦;也可用于列举后煞笔,表示列举已尽,如: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等”既有“等内”之意也有“等外”也有“等内”之意,根据文义解释,得出了两种可能的结论,因此,需要借助其他法律解释方法进行解释。endprint

(二)以历史解释方法论证

历史解释是指法律解释者通过对一项法律规范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的分析,发现该法律规范的真实含义。历史解释又称法意解释、沿革解释、主观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方法的运用,是最为符合法治精神的,这是其根本的实践价值所在。通过运用历史解释方法,回到法律规范制定的历史文件、历史背景中,帮助法律解释者理解立法者制定法律规范时的意图和目的,了解法律规范的真实含义,真正做到“依法”,符合法治精神。考察中外法律解释实践,运用历史解释方法一般要考虑三种情况:一是立法的一般历史背景;二是该法律的制定过程;三是同一项法律的修改过程或发展史。对《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运用历史解释方法进行解释,可以参考该项法律规范制定过程中的历史文件。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曾提交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该报告中指出,草案第四十二条中规定,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较大数额罚款”三种行政处罚,当事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有些代表提出,这一规定对保证行政机关正确地处理违法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是必要的,但这项制度仅适用于这三种行政处罚,范围较窄,吊销各种许可证和执照也是对当事人权益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建议扩大允许听证的范围,更充分地保护当事人权益。因此,建议将这一规定修改为:“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报告明确指出草案适用听证程序的范围较窄,建议扩大允许听证的范围,以更充分地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建议对原规定进行修改,除了建议将吊销营业执照修改为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还在列举之后加了“等”字。可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添加的“等”,应是“等外”之意,包含了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之外未列举的情形。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这份报告在1996年3月16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上得以通过。1996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通过,其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采纳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的建议。

由此可见,根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这份文件,我们可以得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范围除了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还应包含其他未列举情形,法条里的“等”表示列举未尽,是“等外”之意。但是,没收数额较大的财产是否应属于适用听证程序的未列举情形呢?对此历史解释法无法解答,我们还需要借助其他法律解释方法进行论证。

(三)以目的解释方法论证

目的解释,又称客观目的解释,是指依据“符合理性的”或“在现行有效的法秩序框架内客观上所要求的”目的对法律规范进行解释。它与历史解释不同,历史解释探寻的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本意、目的,而目的解释探寻的是法律规范所应当符合的客观目的。因此,运用目的解释方法时会涉及利益衡量、价值判断。这就要求解释者在作出目的解释时进行合理性、正当性论证,让法律解释者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以期最大程度地保障法律决定的可接受性或正当性。

根据目的解释方法,我们首先应探究听证程序的设置目的和价值追求。行政听证程序是指听取当事人意见,给予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机会的法律程序。行政听证程序是在适应约束扩张的行政权,保护弱小个体合法权益的需要中产生并发展的,它要求行政机关在采取对行政相对人权益产生较大影响的行为时,给予相对人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并为自己辩解的机会,以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其实质是程序公正。没收财产,当数额达到较大程度,对行政相对人的生产、生活会造成重要大影响,影响相对人的财产权益,如果相对人有需要,应为其举行听证会,给予其陈述、申辩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

因此,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应适用听证程序,它符合听证程序的设置目的和价值追求。但较大数额如何认定呢?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9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没收财产是否应当进行听证及经营药品行为等有关法律问题的答复》中称:“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行政机关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未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的,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确认该行政处罚决定违反法定程序。有关较大数额的标准问题,实行中央垂直领导的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没收处罚决定,应参照国务院部委的有关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规定认定;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没收处罚决定,应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认定。”根据该答复,黄泽富、何伯琼、何熠诉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的较大数额的认定应根据《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根据《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较大数额的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罚款”,金堂工商局没收黄泽富等三人32台电脑主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属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应当适用听证程序。

参考文献

[1]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39-140.

[2] 梁慧星.论法律解释方法[J].比较法研究,1993(1):47-48.

[3] 蒋惠岭.历史解释法 历史解释法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J].法律适用,2000(11):38.

[4] 任国松.法律解释方法的位序[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32.

[5] 刘勉义.行政听证程序价值内涵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 1998(1):46-47.

作者简介:吴尘,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解释
论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