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课堂沉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2014-08-21杨良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杨良舅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改变以前那种教师“演说”的单一教学模式,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生成的作用,这就强调课堂上师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然而许多教师发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是件难事,许多学生在问题面前常常表现出沉默的应答方式,教师抱怨学生在课堂上沉静如海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见课堂沉默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课堂沉默作为师生言语交际的障碍,不仅影响到师生双方的情绪和教学态度,还影响到课堂氛围和教学节奏,所以对课堂沉默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那么造成课堂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课堂沉默?解决课堂沉默对师生双方有什么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及实践,从师生两方面总结出造成课堂沉默的原因,提出解决课堂沉默的策略。

二、课堂沉默的含义

沉默是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它的交际主体只能是教师和学生,它的交际链也只能有两种形态:教师——学生,这是师生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所以课堂沉默可以相应定义为: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广义上它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所有沉默现象,狭义上它指课堂讨论和教师提问时学生的沉默。

三、课堂沉默的原因

1.教师课堂沉默的原因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大班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起主导作用,往往出现“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授课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方式,这种方式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要求低。课程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采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法,很少发言。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式和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加之教师教学用语缺乏艺术性,使学生对课堂毫无兴趣,产生心不在焉、冷漠的态度。

(2)提问策略不当

中国学生在课堂中经常是不主动的,这就要求教师起很好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然而有些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或者是在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时采用不当的提问策略,问题太难导致学生无从回答,又或者太无趣以致学生不屑回答。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急于提问,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致学生来不及思考,难以提取相关知识,导致输出困难,陷入无话可说、焦躁不安的尴尬境况,不敢回答问题。抑或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给予否定,一一纠正答案,使学生自尊受挫,以致学生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愿冒险回答教师的问题。

(3)不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总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很少与学生进行交谈,与学生之间划出一道鸿沟来保持自己的“师威”,使学生望而生畏。有些教师即使跟学生关系好,也仅限于个别学生而已,有些教师存在偏心心理,对个别成绩好或自己喜欢的学生给予特别“优惠”对待。这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一种无足轻重的失落感和能力不及人的自卑感,逐渐不愿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样积极参与,而是把自己看做陪衬或看客并伴随着失望、不满、冷淡、嫉妒等负面心理。

(4)教师对学生参与的期望值和强化值低

罗森塔尔(Rosenthal,R.1968)通过实验指出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的期望和强化将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如果教师期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他会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期待信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课堂参与的机会,并对学生的参与给予表扬和鼓励加以强化,学生将接受到教师期望参与课堂的信息,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强化自己的行为,养成课堂参与的行为。反之如果教师形成对学生课堂参与的消极期望,带来的则会是学生更多的沉默。目前很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方式,这种方式忽视学生个别差异,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低,对学生参与课堂的期望值和强化值低。

2.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

(1)不好的学习习惯及焦虑和受挫心理

长期在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习惯静静地倾听,默默地做笔记。教师提问题时则习惯叫个别学生来回答,而不是鼓励学生自愿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和沉默的课堂习惯,他们很少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提出异议,对教师的提问采取被动回答的方式。师生权利的不平等,专制的课堂使学生产生焦虑心理,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受挫体验也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可能由于学生的语言功底不扎实或在回答问题时被教师一一指出错误,遭受挫折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只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2)自我观念差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观念可视为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看法。包括对自己能力、性格以及人际关系的看法,还包括对预期目标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对自己的正负评价。其中自信心和自尊心是自我观念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许多学生自尊心强,但对自己的能力又不够自信,这样不可避免地使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和发表言论时患得患失。表现为言语交际恐惧,课堂回答问题易怯场,生怕闹笑话,担心受教师批评或同学取笑,因而以沉默应付。自信心缺乏不仅表现在对自己言语能力的否定态度上,还有对自己的观点、理解持否定不自信的态度。

(3)个性在课堂参与的差异

个性在课堂参与的差异上主要表现为不同学生在言语方面、学习风格方面、学习归因方面的差异。梅海德在《现代语言学简明教程》里对男女性别在课堂沉默中语言方面的差异表现为,女生更注重语言表达的形式,多用礼貌用语,这些都会降低她们课堂互动的参与,更多的表现出沉默。根据格拉沙和赖克曼(Grasha & Reichman)的六种学习风类型,竞争型、协作型、参与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会在课堂教学和讨论中表现得积极参与。依赖型、回避型学习风格的学生由于他们害怕困难、回避困难或依赖别人指导,所以在课堂中比较容易沉默。而独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喜欢自己思考,不愿与别人合作,必要时才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想法。根据维纳的学习成败归因理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把失败归于内因,即努力程度不够、学习能力低等将会使人自暴自弃,而把失败归于外因,即学习内容困难、任务重、教师教学法等将使人继续努力。不同性格的学生成败归因不同,对课堂的参与性则不一样。endprint

四、解决课堂沉默的策略

1.解决课堂沉默对教师的要求

(1)真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从内心上真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必须彻底转变精英教育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充分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只要认真培养、挖掘他们的潜能,就能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

(2)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尽管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课堂沉默。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教师可适当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如解决共同的问题进行全班教学,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小组教学,解决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教学。通过教学形式多样化,在保证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减少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

(3)形成互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民主还是权威,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营造平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每一句话,鼓励大家互相交流,甚至允许学生挑战教师的权威。通过教师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愉快的环境中,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朋友,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2.解决课堂沉默对学生的要求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习惯,应该积极思考教师传授的知识,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同时在相互学习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中,在活动中养成勤于动手、敢于探究、好于表达的学习习惯。

(2)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建立信心

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只有高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学生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建立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大胆展现出来,在自我肯定中形成重要感和成就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任务,积极完成既定目标,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3)正确的自我归因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学生把成败归因于不同的维度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和收到不同的学习结果。学生应该把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和任务艰难度,而不是归因于自己能力的高低或者运气的好坏,要相信自己只要付出努力,终能形成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底,消除受挫和焦虑心理,建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冯秀红.英语课学生沉默原因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3(2).

[2]李佳美.论教师、学生、文化因素对大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3.

[3]张海英.从英语课堂沉默分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4).

[4]王健,张静.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5]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

[6]梅德明.现代语言简明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汉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