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新见
2014-08-21黄健
黄健
尽管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作用都很明显,然而随着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面对学生升学考试压力的问题,社会和家庭关心的焦点都放到了学生的成绩上,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些学校把体育课的时间都用到学习上来,特别是毕业班的体育课甚至被取消。学生学习、生活的巨大压力得不到释放,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不否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家庭和学校都应该重视体育教育,积极响应国家对青少年“阳光体育”的号召,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去学习、生活、发展。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笔者认为教师自身的身体素质、上课的言行都很重要。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身体、心理素质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育教师上课不宜太过严格,更不能把自己的日常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可体罚学生,并且在各种不适宜室外活动的天气情况下,教师应该取消室外体育活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发挥好表率作用。
上课时,体育老师应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方便做运动。课前热身的基本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热身运动做得不够充足,就会影响接下来的运动动作的完成质量。热身时可以让学生绕操场慢跑400米,做关节操和徒手操等。在教学生做动作时,教师要一边示范一边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动作要领的概念,然后教师进行慢动作的分解,让学生慢慢跟着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学得较快的同学可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掌握动作较慢的同学不应该过分批评,而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慢慢培养其信心,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对于某些身体不舒服、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教师应做好请假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在恢复锻炼中给予更多的关怀。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对自身要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呢?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小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做动作、一起玩闹。教师如果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将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例如在上篮球课时教师可以加入其中一队,在打球过程中,将一些要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们现学现用,将更有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讲给学生听。例如体育比赛中,应教导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可以为了夺取比赛的胜利而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要赢得坦坦荡荡,输了应该从中汲取教训,而不是怨天尤人。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服输的干劲,告诉他们不能甘于人后,问他们:为什么别人可以你却不行?现代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学生还没真正感受到,教师在学校便培养学生这种不服输的劲,对将来学生更好融入激烈竞争的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不同于其他以传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它更注重学生的实际锻炼。那么如何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锻炼机会呢?笔者认为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比赛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开展校运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们会积极地去准备,而这准备的过程就是锻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共同进步。比赛时更是能体现一种团队精神。但是这样的体育锻炼机会也不是越多越好,必须兼顾学生们的课堂知识学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大脑得到放松,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还有就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一刀切,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地安排教学的内容和练习的次数。在正式上课之前,进行学生体能测试,总体把握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例如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适合打球,也不适合快跑,可以让这些学生做些慢节奏的运动,例如踢毽子、打羽毛球等。而有些学生不喜欢某项运动,怎么都提不起兴趣去学习,教师就应该鼓励其去学习其感兴趣的运动。对于那些怕苦怕累、怕学不好而被别的同学笑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耐心地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的进步更明显。还有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培养和发展体育特长。例如有的同学爱好羽毛球,并且学得很好,教师就应该多指导,让其进行更规范的练习,争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体育课堂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教给学生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课堂学习的主动,让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体育课堂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学生身体的锻炼、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尽自己的努力,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爱上锻炼!
(责任编辑 周侯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