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
2014-08-21余乃东
余乃东
公园草坪上,一位母亲弓着腰,两手扶着孩子的腋下,汗流浃背地教孩子走路。有母亲的搀扶,孩子挺着胸,夸张地向前迈着大步。母亲一松手,孩子马上歪倒在草地上,母亲顺势躺在孩子的身旁,逗弄得孩子咯咯咯地笑。熟人跟她打招呼说:“你孩子还未学会走路啊?”她抬起头,一脸坦然地微笑着回答:“是啊,我孩子学得慢。”随即又抱起孩子继续学步,笑容依旧荡漾在脸上。多美好的画面!
三年前看到的那个画面,让我警醒 : 晚点学会走路的孩子,一旦掌握了要领,他的表现不比别的孩子逊色,还可能超越其他孩子。基础教育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当时立即联想到一次失败的教学经历。
那时我刚送走一届毕业生。班上有一名男生,他对知识的领悟稍稍滞后,总是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科作业。我对他总是阴沉着脸,他对我也敬而远之。我们考试学科老师都是高度负责的,于是,他便走马灯似的出入老师的办公室补作业、订正作业。老师们焦躁不安,不是皱着眉头指导就是厉声训斥:你怎么还不会做?刚开始他还面红耳赤,久而久之,面无表情,目光近乎呆滞,写字时手会不由自主地微微发抖。我在他身上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可成绩未见提高。
自此以后我开始认真反思了。我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下届学生面前,让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也不惧怕我,能亲近我。我暗下决心:应该像公园草坪上的母亲那样,用自己细腻的爱,陪伴孩子慢慢进步与成长。
我现在带的六(6)班就是那时接手的。孩子们刚升入四年级,吴周浔和熊雅馨两同学接受能力一般,首次语文测试,两人都不到均分。后来她们偶尔还会送给我一个倒数的名次。
吴周浔,瘦小的个儿,嫩白的脸蛋,头顶上夹着两个粉红色的蝴蝶发卡,喜欢穿绿色的上衣,走路一蹦一跳的。她有点懒,作业中的辨字组词,不熟悉的字就空着,不去查字典;阅读理解题,不知如何作答时,也空着,不再思考。我轻声指出她的不足,她冲我眨巴着两只大眼睛,舌尖一吐,微微一笑,送上一对小酒窝。问她为什么不完成周记,她眉头一皱,说不知写什么。
熊雅馨是一个可爱的小胖妞,说话时面部表情丰富,并辅以各种手势。她喜欢看课外书,有十万个问题等着我回答。她的学习也是一个字:懒。吴周浔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她全有。她不写周记的理由更充足——不会写。
让孩子慢慢来吧,我有三年的时间呢。
懒是吗?不着急。第一次是交谈后补写,第二次是批评后罚抄,如有第三次,加罚。每次都是亲切和蔼的,我有的是耐心。对孩子而言,语言教育有时不是万能的,小小的惩戒很有必要。她俩都是聪明的孩子,明白怎么做对自己有利,知道老师不会给她任何侥幸的机会,慢慢地自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只要作业有进步,我就会及时表扬,因此,她们上课更加专心,还能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我又会微笑地送上一个大拇指,课后作业的质量就更高了——她们终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我长嘘了一口气。
不会写周记是吧?分三个阶段总能解决吧。第一阶段:选取同学的周记给她们看——记叙的内容都是她们参与过的一些活动,再责令抄写一遍。目的有二:其一是让她们领悟到周记就是记述一周中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其二是让她们学习怎样用自己积累的词句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第二阶段:只要她们写周记了,不管什么内容,无论长短,无论能否突出中心,都给予肯定,激起她们的兴趣。第三阶段:教她们如何选材,用上恰当的写作方法等等,有亮点的篇目就让其在班上朗读,同学的掌声能让她们逐步建立起自信。现在周记再也不是她们的负担了,有时未到周末就有了习作的欲望,晚上一气呵成,第二天追着我修改。至此,我放下了悬着的心。
两年半过去了,两人的学习成绩曲线上升。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班上冲出两匹黑马:吴周浔语文95.5分,全班第一;熊雅馨95分,与另一同学并列第二。这个成绩我始料未及,她俩也惊讶不已。同学们听完我的宣读目瞪口呆,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目光充满了疑惑。当从我的眼神里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情不自禁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幸福爬上她们的笑脸。本次考试,班上语文均分终于挤进年级前三名,更可喜的是全班没有低于80分的,优分率100%。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深知欲速则不达,老师的急躁犹如厚重的乌云压在学生的头顶上,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他们处于紧张、焦虑、苦闷乃至麻木之中,何谈学习的进步?何谈身心的健康?何谈全面的发展?对于某些孩子,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老师要如同他们的母亲一样,耐心地携着他们的小手稳步前行。我坚信,只要老师不放弃,学生不松懈,在小学阶段,所有孩子的学习都会有顿悟的那一天。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小说《孩子你慢慢来》中有一个很经典的语段:我,坐在斜阳残照的台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公园草坪上母亲教孩子学走路的画面时时提醒我—— 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有母亲的情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路闪耀母爱的光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