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软裁员是“变现”还是“变线”?

2014-08-21马文方

中国计算机报 2014年28期
关键词:鲍尔默摩托罗拉安卓

马文方

谷歌从2012年5月22日完成对手机厂商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到当年8月13日宣布对摩托罗拉业务部门裁员,间隔84天,裁员4000人。而微软从今年5月25日完成对诺基亚收购,到7月18日宣布重点针对诺基亚业务部门裁员,间隔55天,裁员18000人。

谷歌与微软:从“变现”到“变线”

企业的并购行为大致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在成熟市场迅速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比如说十多年前在PC市场上发生的多次并购行为,并购者更多看中的是对方在品牌、生产设施与人力资源上能否帮助自己提升市场份额;二是当产业趋势发生变化,企业原有的知识体系或者研发力量无法立即响应企业战略的调整,此时并购就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谷歌与微软在移动通信终端市场的并购行为,上述两种目的兼而有之。专利无疑是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主要目的,但让以开源方式稳居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第一的安卓,借助摩托罗拉移动的硬件平台挣些“外快”,也是谷歌心里的“小九九”。

尽管都是发生在移动通信终端市场的并购,但起点不同,诉求自然也有所区别。与谷歌2011年8月宣布约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时,安卓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相比,微软2013年9月宣布以约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时,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不足4%,而其中的主要份额是诺基亚贡献的,因此在收购时,微软在抢占市场份额上,心情要比谷歌急切得多。

说完了并购,再来看裁员。厂商裁员无外乎也有两种目的:一是裁减冗余人员来降低人工成本支出,进而通过节流的方式减少利润的损失,从财务报表上看,这算是一种“变现”;二是企业战略发生变化,带来业务架构调整,进而需要对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企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这种企业发展进程中对战略的调整,与汽车行驶中的“变线”类似。

谷歌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7个月时间内,先是裁员,紧接着以23.5亿美元出售摩托罗拉移动的机顶盒业务,今年1月30日又将摩托罗拉移动作价29亿美元,卖给了联想。有媒体计算过,算上摩托罗拉移动被收购时账面上32亿美元的现金,加上税收上的减免,和上述两次出售,谷歌的收购成本约为32亿美元。而谷歌在收购时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监管文件中,对摩托罗拉移动的1.7万多项专利评估为55亿美元。

最终,在向联想出售摩托罗拉移动时,谷歌保留了摩托罗拉移动绝大部分的专利和实验室,后者是一个近乎疯狂的研究机构,已知的研究项目包括模块化手机、电子纹身、通过药片与胃酸作用将身体变成密码的电子药片等,这些异想天开的研究,与谷歌的文化不谋而合。这场收购不仅让谷歌大赚一把,而且还化解了与安卓平台最大的手机厂商三星之间的矛盾。

资本市场上有个“吃鱼理论”,说炒股犹如吃鱼,最肥美的在鱼的中段,而鱼头鱼尾骨多刺利。谷歌的狡黠在于逮住摩托罗拉这条大鱼后,把鱼头鱼尾这些多骨带刺的部分剥离掉,坐享鱼的中段。

那么,微软为何不仿效谷歌,把诺基亚拆解以后一卖了之呢?

时至今日,谈何容易!根据Gartner的统计,2013年,三星、苹果、华为、LG和联想这5家厂商已经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超过60%的份额,其中后3名企业的份额分别在4.8%~4.5%之间,可能通过并购迅速增加市场份额的厂商也在这3家之中。尝到收购IBM PC业务甜头进而成为全球PC第一的联想,已经与谷歌成交,另外两家属于技术驱动型的企业,鉴于智能手机的市场已经成熟,似乎也没有了并购的欲望。成熟市场的另外一个标志就是品牌集中化,市场排名5名开外的其他手机厂商,通过并购挤进前5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微软很难找到买家。

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后,一年多来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份额几乎原地踏步,非但没有在前任CEO鲍尔默主导的微软向“设备+服务”转型之中证明鲍尔默的远见,反而在业绩上拖累了微软。

微软的初衷是想吃中段的鱼肚,但遗憾的是除了专利之外,微软吃的不是鱼肚而是鸡肋。

跨平台难行

今年4月2日,微软在旧金山举办的Build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其Windows系统对屏幕尺寸小于9英寸的移动设备免费。无巧不成书,10天前的3月24日,《中国计算机报》发表了笔者的封面文章《移动平台搅局战》,微软要想在移动市场获胜,必须要采取免费的策略。

该文认为,在PC时代,微软和英特尔之所以能分享整个产业90%的利润,原因在于它们分别占据着Windows与处理器平台的优势,尽管苹果基于Unix的MacOS操作系统在性能、安全和用户体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Windows先入为主,苹果在桌面计算上的份额一直是个位数。PC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容纳了Windows、MacOS和Linux三个操作系统,真正吃香喝辣的只有Windows。

而如今移动计算市场对于生态环境的容纳也是有限度的,即便是能容下第三名,但其日子也不会好过。

现在安卓和苹果的iOS已经遥遥领先,微软和英特尔要想重现昔日在PC市场的风光,必须对现有移动市场发动一场搅局战,必须争夺作为生态环境基石的操作系统的份额。在这场搅局战中,微软的武器是免费,英特尔的武器则是安全。

尽管招数与微软不谋而合,但是目标却截然相反。笔者强调的是:因为安卓的手机厂商根据出货量不同,每台手机要向微软支付几美元到二十几美元的专利费。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几美元到二十几美元可能就是低端手机厂商的全部利润所在。

因此,微软将Windows打造成移动市场唯一的免费操作系统平台,势必会迅速提高Windows的份额,平台优势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而微软则强调的是多平台战略,2013年已经把Office移植到安卓平台,据说,iOS版的Office 也已经整装待发。

回顾PC市场,NVIDIA的显卡和图形处理器GPU性能都是首屈一指,但在几年前,公司已经持续亏损,原因就在于英特尔和AMD的平台上都有自己的GPU。

今年上半年,微软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借助奶茶妹妹的加盟,很是火爆了一番。但小冰登陆微信后,很快就被腾讯封杀。小冰也只能在其微博上发出“救我!企鹅正在屠杀”的哀求。

试想,如果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也有Windows在PC市场的份额,腾讯有胆儿封杀吗?如果真有这样的份额,微软直接将小冰植入操作系统中,就像当年Windows捆绑IE浏览器一样,哪儿犯得着小冰可怜兮兮地求救。看来,还得从多平台战略上找找原因。

微软新CEO纳德拉上任后,将“设备+服务”调整为“移动+服务”。虽然鲍尔默指的是移动设备,但鲍尔默更希望的是苹果那种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垂直整合模式。而纳德拉的移动,更多地指向软件。事实上,纳德拉在表示了对鲍尔默的尊重的前提下,已经对微软的战略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意味着微软在移动领域开始“变线”。

然而,创新依旧是纳德拉的当务之急,这一点从Windows XP停止服务引发的轩然大波中不难看出。XP发布于2001年,之后,微软于2007年、2009年和2012年分别推出了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为什么这些后续版本无法吸引众多的XP用户呢?因为很多用户觉得XP的功能已经够用,或者说,后继版本在功能上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微软着力于在用户界面上体现后续版本的差异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当微软已经全面转向云后,听说Windows 9依旧将踏着传统升级换代的步伐,在明年春季亮相。endprint

猜你喜欢

鲍尔默摩托罗拉安卓
做一只站立的圆规脚
文物表情包
承前启后的摩托罗拉 Motorola Cycling Team
一种基于安卓系统的手机侧抓包分析方法
安卓L未至安卓M来了!安卓首泄漏M系统
摩托罗拉系统2014新品发布会在京召开
孟与摩托罗拉中国的复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