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市那些事

2014-08-21徐平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早市菜农油条

徐平

北京早市之早,出乎我的意料。早晨5点多醒来,再无睡意,为不影响家人休息,便悄悄出门。现在天亮早,出门向北不远,便看见眼前人头攒动,还有人从身边快步走过,不断向那里汇合。基本不用找,顺着人流,一头扎进去你会发现原来早市已经在眼前了。走近细看,发现是一个个地摊,把四面八方的人们吸引到了这里。

这儿就是北京的官批早市。

我喜欢逛早市,只要有空闲就去遛遛,图个悠闲自在。听说小贩们早上不到六点开市,各自就位就忙活开了。北京的春天,无风就暖暖的,小贩们卖力的叫卖,“菠菜一块钱一捆啊”,省下许多讨价还价。

比不上商场的精致和胡同的情调,早市这地儿就一个字“俗”。

北京早市商品之丰富,价格之低廉,让人印象深刻。这里蔬菜瓜果排排坐,个个都水灵,但价格却要比超市里便宜上一半。冬瓜、南瓜、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大葱、白菜、土豆、萝卜等新鲜蔬菜应有尽有;草莓、芒果、桑葚、香瓜、山竹、哈密瓜、西瓜等时令水果一应俱全;新豌豆、鲜笋、嫩玉米都有人叫卖;鸡蛋、猪肉、活鱼、鲜虾摊位挤满了路边;就连一位养花人也不失时机,向过往行人推介他的茉莉花、仙人球、玻璃海棠。仔细察看各种产品标价,绝大部分价格低廉,蔬菜、肉蛋价格及水果价格之低令人难以置信。看来,咱北京人并不都是大款,价廉物美仍是许多人的需求。

北京早市上卖东西者,大多为四周郊县菜农。对这些菜农来说,早市既是他们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到市区赶早市,没有最早,只有更早。早来就能占个好位置,早来就能多接待几个顾客。我不知道昌平、大兴到车公庄的距离有多远,但从一个驾车卖菜人急促的吆喝声中,可以知道赶早对他们有多么重要。这些菜农,他们离市区很远,为赶早市,可能是全北京起得最早的一批人;他们又离市民最近,每天都在安排市民的饭桌,调节他们的胃口。没有他们,习惯了赶早市的市民们就无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北京人应该感谢他们。

北京农业嘉年华近期在昌平举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的小贩信誓旦旦地说,他这就是那运来的草莓,馋馋的我哪里逃得掉这种诱惑,先买两盒再说。再买两根油条吧,我提着大包小提搂着终于找到队尾,前面大妈友好地冲我微笑,呵呵我没有加塞。大妈仿佛并不陌生,她讲油条还是趁热好吃,不过凉了无妨,我抢着回答“熥”一下就好,大妈讲不对,要将油炝锅放些白菜,出锅前把切成段的油条放入就很好吃。我说这有点像豆泡(北京的一种豆制品小吃)的做法,大妈接茬,别提豆泡,这不刚买了一块豆腐、一包豆泡,拿了豆腐丢了豆泡。这话说的我乐也不是,大妈您没回去找找;去了没找见呢,看不出大妈脸上有任何不悦。

北京早市的消费群体,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或是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或是要为上班的年轻人准备早餐,或是想趁早赶鲜,或是因为早市商品物美价廉,纷纷把逛早市当作一天的开始。这里,讨价还价的是老年人,耐心挑选商品的是老年人,在人群中东张西望寻找购买对象的是老年人,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往回走的是老年人,提只鸟笼子不买东西只凑热闹的更是老年人。还有一位耄耋老人,须发皆白,坐在轮椅上,被一个中年男人推了过来。老人坐轮椅逛早市,虽没买东西,但看一看新鲜的瓜果蔬菜,听一听笼子里鸟的叫声,便一脸幸福相;中年男人推着轮椅在人群中行走,当熟人用“推老人出来转转”与他打招呼,他回一声“出来转转,您也来啦”,脸上洋溢着一种孝行受到承认、被人尊重的自豪感。我注意到,北京的早市上,被交换的不仅是商品,还有中国人勤俭持家的古朴民风和贤孝友爱的时代温情。

早晨7点半,我往回走了,早市还没散。大街上的汽车渐渐多起来,一个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届时北京市宽广的街道就不再属于菜农们的三轮摩托、农用车和平板车,他们必须在市民们乘坐的公车、私车将大街小巷灌满之前,赶紧出城,把三轮摩托开回家,接着侍弄自家一亩三分地中的黄瓜土豆,或到树上摘果子、田里刨食,以备赶下一个早市。深感北京郊县的菜农虽然也是北京人,但作为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臣民,只有早晨这段时间才属于他们。

我印象中过去北京的早市并不这么早。如果说北京的早市确实变得越来越早了,那是这座城市从面积到人口都在不断膨胀的结果。人们放着懒觉不睡赶早市,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从早市东头走到西头,拎着大包小包突破重围累出一身汗还真有点晨练的意思。回头看看人群,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赚到了的满意表情,市井范儿里看北京,北京城又多了份人味儿。

北京的早市,熙熙攘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了北京市民大众的亲密朋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市菜农油条
夏天的早市
早市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油条为什么要两根一起炸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早市上的歌手
热闹的早市 等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