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初探

2014-08-21谭习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锦囊计算公式梯形

谭习龙

科学教育不可或缺,探索精神弥足珍贵,因为它是通往真理之路。教育就是为了学生早日实现自主,只有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而我们结合黄爱华老师大问题教学的研究,着力进行构建小学数学“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个人觉得“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更适合规律性知识的学习。下面以苏教版第九册教材“梯形的面积计算”为例,谈谈如何构建“科学探究,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分层提问,促进科学探究

上课前一天老师针对“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挑战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问题(锦囊):一是大问题,二是粗线条铺垫问题,三是细线条铺垫问题。三个自主“锦囊”分别如下:

1.大问题:你如何想办法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2.粗线条铺垫问题:回想我们如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想办法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3.细线条铺垫问题:

(1)回想我们是如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第129页的梯形剪下来,看看哪两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全班46个学生,选择1号锦囊的有18人,选择2号锦囊的有20人,选择3号锦囊的有8人。这样由难到易分层搭梯,提出恰当的问题,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尽可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学习能力强、有挑战意识的学生往往挑战第一个问题。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挑战2、3号有明确线索并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全体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实践,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课前进行了兴趣盎然的自主实践,科学探究,很多同学能够把图1转化为图2至图6。其中选择1号锦囊的18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11人,转化为图3的有4人,转化为图4的有3人,转化为图5的有4人,有人转化为两个以上的图形,还有1人没做出来。选择2号锦囊的20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12人,转化为图4的有1人,转化为图5的有2人,有人转化为两个以上的图形,还有5人没做出来。选择3号锦囊的8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3人,有5人没做出来。

由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问题的外延越大问域越宽,越具有开放性与自由度,越具有挑战性,越能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留下充分的空间,学生想的方法也越多,创造性也越强。问题越具体,提示越多,挑战性也越小,方法也越少,创造性也越受束缚。也只有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学生的思维才有了更高的挑战,才会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才能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更强烈的情感,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师生互动,完善科学探究

在课前对学生探究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课中教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寻找出运用转化法推导新图形面积公式的三个步骤:1.转化成学过图形;2.找出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3.推导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再次科学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全班46名同学中,转化为图2的有42人,转化为图3的有6人,转化为图4的人有8人,转化为图5的有9人,转化为图6的有2人,还有1人没做出来。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可见在师生民主平等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思辨和质疑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运用规律,拓展科学探究

在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头总结自己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更加完善探究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后再让学生尝试运用上面的经验来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样做意在延伸探索,拓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自主科学探究的意识,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科学教育不可或缺,探索精神弥足珍贵,因为它是通往真理之路。教育就是为了学生早日实现自主,只有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而我们结合黄爱华老师大问题教学的研究,着力进行构建小学数学“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个人觉得“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更适合规律性知识的学习。下面以苏教版第九册教材“梯形的面积计算”为例,谈谈如何构建“科学探究,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分层提问,促进科学探究

上课前一天老师针对“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挑战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问题(锦囊):一是大问题,二是粗线条铺垫问题,三是细线条铺垫问题。三个自主“锦囊”分别如下:

1.大问题:你如何想办法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2.粗线条铺垫问题:回想我们如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想办法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3.细线条铺垫问题:

(1)回想我们是如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第129页的梯形剪下来,看看哪两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全班46个学生,选择1号锦囊的有18人,选择2号锦囊的有20人,选择3号锦囊的有8人。这样由难到易分层搭梯,提出恰当的问题,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尽可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学习能力强、有挑战意识的学生往往挑战第一个问题。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挑战2、3号有明确线索并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全体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实践,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课前进行了兴趣盎然的自主实践,科学探究,很多同学能够把图1转化为图2至图6。其中选择1号锦囊的18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11人,转化为图3的有4人,转化为图4的有3人,转化为图5的有4人,有人转化为两个以上的图形,还有1人没做出来。选择2号锦囊的20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12人,转化为图4的有1人,转化为图5的有2人,有人转化为两个以上的图形,还有5人没做出来。选择3号锦囊的8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3人,有5人没做出来。

由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问题的外延越大问域越宽,越具有开放性与自由度,越具有挑战性,越能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留下充分的空间,学生想的方法也越多,创造性也越强。问题越具体,提示越多,挑战性也越小,方法也越少,创造性也越受束缚。也只有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学生的思维才有了更高的挑战,才会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才能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更强烈的情感,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师生互动,完善科学探究

在课前对学生探究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课中教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寻找出运用转化法推导新图形面积公式的三个步骤:1.转化成学过图形;2.找出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3.推导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再次科学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全班46名同学中,转化为图2的有42人,转化为图3的有6人,转化为图4的人有8人,转化为图5的有9人,转化为图6的有2人,还有1人没做出来。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可见在师生民主平等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思辨和质疑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运用规律,拓展科学探究

在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头总结自己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更加完善探究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后再让学生尝试运用上面的经验来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样做意在延伸探索,拓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自主科学探究的意识,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科学教育不可或缺,探索精神弥足珍贵,因为它是通往真理之路。教育就是为了学生早日实现自主,只有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而我们结合黄爱华老师大问题教学的研究,着力进行构建小学数学“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个人觉得“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更适合规律性知识的学习。下面以苏教版第九册教材“梯形的面积计算”为例,谈谈如何构建“科学探究,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分层提问,促进科学探究

上课前一天老师针对“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挑战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问题(锦囊):一是大问题,二是粗线条铺垫问题,三是细线条铺垫问题。三个自主“锦囊”分别如下:

1.大问题:你如何想办法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2.粗线条铺垫问题:回想我们如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想办法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3.细线条铺垫问题:

(1)回想我们是如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第129页的梯形剪下来,看看哪两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4)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全班46个学生,选择1号锦囊的有18人,选择2号锦囊的有20人,选择3号锦囊的有8人。这样由难到易分层搭梯,提出恰当的问题,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尽可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学习能力强、有挑战意识的学生往往挑战第一个问题。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挑战2、3号有明确线索并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全体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实践,进行科学探究

学生课前进行了兴趣盎然的自主实践,科学探究,很多同学能够把图1转化为图2至图6。其中选择1号锦囊的18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11人,转化为图3的有4人,转化为图4的有3人,转化为图5的有4人,有人转化为两个以上的图形,还有1人没做出来。选择2号锦囊的20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12人,转化为图4的有1人,转化为图5的有2人,有人转化为两个以上的图形,还有5人没做出来。选择3号锦囊的8人中,转化为图2的有3人,有5人没做出来。

由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问题的外延越大问域越宽,越具有开放性与自由度,越具有挑战性,越能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留下充分的空间,学生想的方法也越多,创造性也越强。问题越具体,提示越多,挑战性也越小,方法也越少,创造性也越受束缚。也只有学生自主的科学探究,学生的思维才有了更高的挑战,才会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才能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更强烈的情感,他们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师生互动,完善科学探究

在课前对学生探究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课中教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寻找出运用转化法推导新图形面积公式的三个步骤:1.转化成学过图形;2.找出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3.推导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再次科学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全班46名同学中,转化为图2的有42人,转化为图3的有6人,转化为图4的人有8人,转化为图5的有9人,转化为图6的有2人,还有1人没做出来。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可见在师生民主平等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互相启发、思辨和质疑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运用规律,拓展科学探究

在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头总结自己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更加完善探究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后再让学生尝试运用上面的经验来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这样做意在延伸探索,拓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自主科学探究的意识,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猜你喜欢

锦囊计算公式梯形
玩转梯形
初入职场,不妨怀揣这10个锦囊
电机温升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银狐家的100个锦囊
梯形达人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春季养护锦囊,请收好
“悦读”小锦囊
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