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十二)
2014-08-21
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
O-16Na-23Cl-35.5Ca-40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民间素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其主要原因是萝卜中富含人体需要的()
A.蛋白质B.维生素
C.淀粉D.油脂
2.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玻璃钢-复合材料②玻璃-硅酸盐材料③塑料-有机高分子材料④青铜-金属材料
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D.①②③④
3.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下列有关灾害发生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房屋倒塌
B.道路冲毁
C.车辆在水中浸泡生锈
D.泥石流淹没村庄
4.用下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用来搅拌的
C.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丙析出。将乙、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丙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乙>甲D.丙>甲>乙
6.液晶电视以其高清晰、低能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但科学家研究发现,制造液晶电视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0B.-3
C.+1D.+3
7.一天,小婧惊奇地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小婧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后可转化为纯碱。下列小婧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B.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吃这种馒头可抑制胃酸
D.小苏打能和酸反应,所以小苏打属于碱
8.下列归纳的对应关系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甲乙、丙、丁……A溶液碘酒、豆浆、自来水B常见含CaCO3的物质贝壳、珍珠、生石灰C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铁元素、锌元素、氮元素D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9.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有以下有关叙述:
①因为氢氧化钠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②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洁精”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③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④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⑤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可以干燥所有的气体。
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10.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上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B.P点溶液比M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C.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D.完全沉淀时,m1的数值为8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4分,共40分)
11.从Fe、K、C、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2个亚铁离子;3个氮分子;4个氢氧根离子。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溶于水使温度显著降低的盐:。
(3)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2.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目的是。
(2)切过咸菜的菜刀(未清洗擦干)更易生锈,原因是。
(3)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你认为孔越多燃烧越充分,理由是。
13.在化学家的眼里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要的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为化工合成提供足够的碳元素,既可以减少化工产业对煤和石油的消耗,又可以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1)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葡萄糖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肥厂用二氧化碳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超氧化钾(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载人航天飞机和潜水艇中可用它作制氧剂,供呼吸之用。超氧化钾(X)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2CO2=2K2CO3+3O2,则X的化学式为。
14.请你依据甲、乙两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在t1℃时,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图乙所示,在20℃时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A,若Z的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A可能是。
(3)若将t2℃时X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若将t1℃时250g10%X溶液浓缩成20%的溶液,应蒸发g水。
15.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反应均为常见反应。C为气态,F为紫红色固体,A、D、B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F。
(2)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D,D→E。
16.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仪器的名称:。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B”或“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填“c”或“d”)端通入。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17.实验盒中有5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5种溶液是Na2CO3、CuSO4、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4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3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
同学们从4种无色溶液中取出3种,贴上A、B、C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Ca(OH)2和NaOH。
【实验探究】
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AB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C是溶液。
第二步:依据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
①A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写出化学式),则A是溶液。
②写出C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步: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是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最后一种溶液是溶液。
【实验反思】
老师提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A、B两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C溶液该溶液是A溶液该溶液是B溶液18.碳酸氢钙的水溶液遇热时,碳酸氢钙会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将一定质量的Ca(HCO3)2溶液加热使Ca(HCO3)2完全分解,冷却后过滤,称得沉淀的质量为5g,所得滤液的质量为92.8g(不考虑CO2的溶解,忽略加热、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g。
(2)加热前原溶液中Ca(HCO3)2的质量分数。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H2O\]
【命题人:贵州钟承岳】
14.请你依据甲、乙两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在t1℃时,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图乙所示,在20℃时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A,若Z的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A可能是。
(3)若将t2℃时X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若将t1℃时250g10%X溶液浓缩成20%的溶液,应蒸发g水。
15.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反应均为常见反应。C为气态,F为紫红色固体,A、D、B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F。
(2)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D,D→E。
16.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仪器的名称:。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B”或“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填“c”或“d”)端通入。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17.实验盒中有5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5种溶液是Na2CO3、CuSO4、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4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3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
同学们从4种无色溶液中取出3种,贴上A、B、C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Ca(OH)2和NaOH。
【实验探究】
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AB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C是溶液。
第二步:依据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
①A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写出化学式),则A是溶液。
②写出C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步: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是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最后一种溶液是溶液。
【实验反思】
老师提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A、B两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C溶液该溶液是A溶液该溶液是B溶液18.碳酸氢钙的水溶液遇热时,碳酸氢钙会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将一定质量的Ca(HCO3)2溶液加热使Ca(HCO3)2完全分解,冷却后过滤,称得沉淀的质量为5g,所得滤液的质量为92.8g(不考虑CO2的溶解,忽略加热、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g。
(2)加热前原溶液中Ca(HCO3)2的质量分数。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H2O\]
【命题人:贵州钟承岳】
14.请你依据甲、乙两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在t1℃时,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图乙所示,在20℃时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A,若Z的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溶质析出,则加入的固体A可能是。
(3)若将t2℃时X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若将t1℃时250g10%X溶液浓缩成20%的溶液,应蒸发g水。
15.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反应均为常见反应。C为气态,F为紫红色固体,A、D、B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F。
(2)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D,D→E。
16.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仪器的名称:。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B”或“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用D装置收集O2,则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填“c”或“d”)端通入。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17.实验盒中有5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调查研究】
①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5种溶液是Na2CO3、CuSO4、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溶液。
②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
③研究方式:从4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3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
同学们从4种无色溶液中取出3种,贴上A、B、C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Ca(OH)2和NaOH。
【实验探究】
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
第一步: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AB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C是溶液。
第二步:依据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解释:
①A溶液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写出化学式),则A是溶液。
②写出C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步:取少量B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停止加热。
实验结论:B是溶液。
经过上述三步实验,同学们认为最后一种溶液是溶液。
【实验反思】
老师提出:鉴别出C溶液后,不需外加试剂,就可以简便地鉴别出A、B溶液。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取A、B两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加C溶液该溶液是A溶液该溶液是B溶液18.碳酸氢钙的水溶液遇热时,碳酸氢钙会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将一定质量的Ca(HCO3)2溶液加热使Ca(HCO3)2完全分解,冷却后过滤,称得沉淀的质量为5g,所得滤液的质量为92.8g(不考虑CO2的溶解,忽略加热、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g。
(2)加热前原溶液中Ca(HCO3)2的质量分数。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H2O\]
【命题人:贵州钟承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