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答题“八注意”

2014-08-21孟令卓

试题与研究·中考化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复查氧气答题

孟令卓

一年一度的中考备受广大考生关注,可以说中考是决定考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考生都精心准备、积极备考,也希望自己能够稳操胜券、金榜题名。但是有些考生虽然平时学得很好,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却在中考那几天发挥失常,最终与自己所报的理想学校擦肩而过,这不能不令人惋惜。因此,中考要想考好,答题时注意事项不可少,这里和大家一同分享中考答题“八注意”。

一、注意心情放松

心情紧张、坐立不安是影响考生正常发挥的主要障碍,每年都有不少的考生在这方面吃亏,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些考生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紧张,吃不好、睡不香,当进入考场后,面对那严肃的气氛,手脚颤抖、血压上升等,很多十分熟悉的知识不能得心应手。因此,广大考生一定要精神放松,敢于面对现实,做到心态平和,就当自己是一次平时练兵,轻装上阵,在心理上战胜自己。这样,你可能会超常发挥。

二、注意通览试卷

试卷发下来后,许多考生往往急于动手去做题,一题接一题,根本不看试卷的结构和题量。其实,这种做法容易漏掉试题,导致答题时间紧张。因此,考生在拿到试卷后,不要立即去做题,在答题之前最好用一两分钟通览一下整个试卷,弄清楚全卷共有几页,有几道大题,多少道小题,对试题的类型、试题的分数分配情况等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考生就能心中有数,稳住阵脚,并根据试题难易程度调整答题时间。比如,当发现题量很大时,则书写速度要快一些,不要对个别题目反复推敲,反复检查;相反,若是题量较少,题目较简单,考生就可以在书写格式、答题精度上多做一些考虑,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全局在胸。

三、注意严格审题

正确的审题等于成功了一半,错误的审题则意味着全军覆没。审题的基本目的就是弄清题意,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不同的题型考查的能力不同,解题的策略不同,评分方式也不同。所以,考生一定要严格审题,然后再解题。

1.审清关键字、词

有些中考题的题干和选项中都有关键字、词,关键是看考生能不能发现,审题时只有严格细致,才能疏而不漏。

例1某同学在实验室设计了五种制氧气的方法: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②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③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④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⑤用水通电的方法制氧气。以上五种设计()

A.全部正确B.①②③④正确

C.①③④⑤正确D.①②④正确

答案:D

2.审清各种条件

如物质的性质是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命题时可能故意忽略,所以考生对每个选项都必须细读,从中发现问题,切不要急于落笔。这类条件包括点燃、加热、高温、一定温度下、等质量、一定浓度等。

例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气体燃料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

C.细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B

3.审清题干与选项的关系

有些试题一般在选项中都设置干扰选项,而且稍不注意就会落入圈套。

例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理石由Ca、C、O三种元素组成

B.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碳酸钙中Ca、C、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

D.碳酸钙中含5个原子

答案:B

4.审清关键数字

如化学用语中数字很多,数字的大小及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因此,在审题时,要把每个符号、每个数字都看到,这样你会对各选项有一个总体分析,然后迅速判断。

例4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A.H2O:既表示宏观意义,又表示微观意义

B.2N2:表示2个氮气

C.Fe2+中的“2”:表示每个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D.2MnO2-4:表示2个高锰酸根离子

答案:A

5.审清答题要求

有些试题很简单,但由于对答题的要求没在意,导致眼高手低,平地失足。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很多,如题中要求写元素名称,你却写成元素符号,要求用序号回答,你却写成具体物质或仪器名称等。

例5正确区别物质能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在实验室通常用①澄清的石灰水、②带火星的木条、③紫色石蕊溶液、④燃着的木条等实验用品来区别不同的气体。为区别下列四组气体,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验用品的编号填在相应的空格中。

(1)空气和氧气:。

(2)氧气和氮气:。

(3)二氧化碳和氮气:。

(4)氧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1)②(或④)(2)②(或④)(3)①(或③)(4)①(或②或③或④)

6.审清思维误区

在中考中,有些试题的选项单独看来可能是正确的,但解题时要根据题意回答。这类题要回答到问题的本源上,与本源无关的选项不能作为正确的答案。

例6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气体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

A.都是无毒无害气体

B.在自然界都大量存在

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产物均为CO2和H2O

答案:C

7.审清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必须来源于细致的观察,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死记硬背,一些看似简单的实验,如果没有做过,就容易凭空推测,导致错误。

例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分别点燃一小块棉纤维和羊毛纤维,都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将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片刻后取出,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

答案:D

8.审清试剂用量及设置的陷阱

推断题是中考的难点,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推断题,都是物质的性质的具体体现。根据转化关系等信息,首先从头到尾把相关的物质推测出来,再把相关的反应写出来,还要注意每一步是否加入试剂,是否过量,过量的试剂发生了什么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要跟踪到底,方可水落石出。

例8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1)根据上图判断B的化学式为;Y的化学式为。

(2)写出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O2CO2(2)Fe+CuSO4=FeSO4+Cu(3)2CO+O2点燃2CO2

9.审清反应程度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考的必考点,可以通过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也可以通过一种金属与几种盐的溶液(或几种金属与一种盐的溶液)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析出的滤渣成分和所得滤液的成分。解题关键是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再根据现象推测反应程度,根据反应程度判断滤渣和滤液的成分。

例9现将铁粉加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成分是()

A.铁B.铁和铜

C.铁、铜、银D.铁和银

答案:C

10.审清计算题中的各种数据

计算题审题时,有的数据可能没有用,有的数据虽然有用,但有时还不能直接代入,需要考生认真分析,找出数据间的关系,再运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例10配制500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07g/cm3),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和水各多少毫升?

答案:解: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

5000mL×1.07g/cm3×10%=V×1.84g/cm3×98%V=296.7mL

需要水的质量为:5000mL×1.07g/cm3-296.7mL×1.84g/cm3=4804g

需要水的体积为:4804g÷1g/cm3=4804mL

答:需要98%的浓硫酸296.7mL,水4804mL。

四、注意规范解题

在审题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解题也可能出现失分现象。因此,必须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以免前功尽弃。解题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叙述要规范

语言的规范性常见于简答题,涉及的内容多数是实验以及化学原理,在回答时要紧扣题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文字量不在多而在于精,且逻辑思维严谨,否则就会丢分。

例11如下图所示,取三根粗细、长度均相同的光亮细铁丝,将其中两根分别盘成螺旋状,在每根铁丝的一端绑上粗铜丝,另一端系一火柴,点燃火柴,待快燃尽时,分别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到:Ⅰ、Ⅱ中铁丝都剧烈燃烧,且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Ⅲ中铁丝没有燃烧。

(1)为什么Ⅲ中铁丝不能燃烧?。

(2)分析Ⅱ中铁丝燃烧比Ⅰ中的更剧烈的原因:。

点评:这两个问题的答法可谓少而精,但是阅卷时还是有扣分的可能,或未达到着火点的原因没有用语言表述,或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没有说明,因此,答案表达的意义不完整。

答案:(1)实验Ⅲ中火柴在铁丝上方,用其火焰内焰对铁丝加热,内焰温度低,没有对铁丝充分预热,因此不能达到铁丝的着火点(2)铁丝绕成螺旋状,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更充分

2.化学用语书写要规范

化学用语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包括元素符号的书写、化学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字母的大小写,数字的位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使用、反应条件等都必须正确和标准,否则阅卷者由于分不清而要扣分。

例1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规范的是()

A.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可表示为:CaO+2

B.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MnO4

C.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燃烧CO2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

点评:化合价符号在元素符号正上方,若为两种原子组成的原子团,则在两种原子中间正上方,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标法不规范;燃烧的反应条件是点燃,燃烧是现象,不能作为条件,方程式书写不规范。虽然这些都是简单的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但是答卷时有些考生也容易出现类似问题。

答案:BD

3.解题格式要规范

解题格式的规范性主要是指综合性计算题,特别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总是有一些考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格式问题。

例13加热490gKClO3完全分解后产生氧气多少克?

点评:此题很简单,但是解题格式可能出现问题。解错的原因是相对分子质量和题给的已知、未知质量上下颠倒,虽然结果相同,但是由于规范性和科学性差,因此,在正规考试时,也不能给满分。

答案:解:设分解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96

490gx

24596=490gxx=192g

答:加热490gKClO3完全分解后产生氧气192g。

五、注意解题技巧

中考答题时讲究解题技巧可以节省时间,活跃思维,集中精力攻克难题。

例14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灾区部分水源严重污染,为保障当地群众饮水安全,需要消毒杀菌。有关卫生防疫部门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优氯净(C3O3N3Cl2Na)、二氧化氯(ClO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消毒杀菌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C3O3N3Cl2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

C.C3O3N3Cl2Na中N、C、O元素的质量比为7∶6∶8

D.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6%

点评: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一个C3O3N3Cl2Na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出现小数,答案为B。C和D均不用计算。

答案:B

六、注意先易后难

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的心理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则容易使人灰心丧气,产生挫折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走上恶性循环的轨道。考生在解答试题时,一定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争在不断满足的激励中,以愉快的心情做完全部试题。要记住,中考试题中较容易的和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部分试题是大家得分的重点。因此,可按易、中、难的规律先把较容易和中等难度的试题收入囊中,然后再对付难题。当然在解答难题时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但是你不会别人也会觉得难,即使做不上来也不遗憾,不会严重地影响成绩。

七、注意不漏试题

考试是一项严肃、公平的事情,每个考生都希望在这个大舞台上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丢题、漏答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这种事情的发生,有的考生很可能名落孙山,悔之晚矣。因此,考生一定要沉着、冷静,特别要看清大小题号、试题间的距离、试题题干内容的多少,以及试题对考生提出了哪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试题疏而不漏。

八、注意严格复查

考生在考试答题时要力求准确,千万不要粗做一遍而依赖最后复查。实践证明,第一次落笔最重要,第一遍做错了,复查时要想做对难度很大。这是由于考生对已做过的题目过于自信和思维定式的缘故。但是,题目解答完之后,还是一定要复查的,不要一做完就觉得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复查的目的就是确保答题万无一失。与审题不同,复查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所做的答案上。检查的内容包括:有无漏做题目,审题是否正确,提供的依据是否充分,阐述问题的过程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计算格式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总之,考生要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去检查自己已做过的题目,有些难题或个别试题的答案没准儿在复查时就可能产生灵感而茅塞顿开。除此之外,对考号、姓名的复查也应严格认真,以免影响自己的成绩。

预祝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点评:此题很简单,但是解题格式可能出现问题。解错的原因是相对分子质量和题给的已知、未知质量上下颠倒,虽然结果相同,但是由于规范性和科学性差,因此,在正规考试时,也不能给满分。

答案:解:设分解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96

490gx

24596=490gxx=192g

答:加热490gKClO3完全分解后产生氧气192g。

五、注意解题技巧

中考答题时讲究解题技巧可以节省时间,活跃思维,集中精力攻克难题。

例14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灾区部分水源严重污染,为保障当地群众饮水安全,需要消毒杀菌。有关卫生防疫部门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优氯净(C3O3N3Cl2Na)、二氧化氯(ClO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消毒杀菌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C3O3N3Cl2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

C.C3O3N3Cl2Na中N、C、O元素的质量比为7∶6∶8

D.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6%

点评: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一个C3O3N3Cl2Na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出现小数,答案为B。C和D均不用计算。

答案:B

六、注意先易后难

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的心理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则容易使人灰心丧气,产生挫折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走上恶性循环的轨道。考生在解答试题时,一定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争在不断满足的激励中,以愉快的心情做完全部试题。要记住,中考试题中较容易的和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部分试题是大家得分的重点。因此,可按易、中、难的规律先把较容易和中等难度的试题收入囊中,然后再对付难题。当然在解答难题时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但是你不会别人也会觉得难,即使做不上来也不遗憾,不会严重地影响成绩。

七、注意不漏试题

考试是一项严肃、公平的事情,每个考生都希望在这个大舞台上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丢题、漏答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这种事情的发生,有的考生很可能名落孙山,悔之晚矣。因此,考生一定要沉着、冷静,特别要看清大小题号、试题间的距离、试题题干内容的多少,以及试题对考生提出了哪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试题疏而不漏。

八、注意严格复查

考生在考试答题时要力求准确,千万不要粗做一遍而依赖最后复查。实践证明,第一次落笔最重要,第一遍做错了,复查时要想做对难度很大。这是由于考生对已做过的题目过于自信和思维定式的缘故。但是,题目解答完之后,还是一定要复查的,不要一做完就觉得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复查的目的就是确保答题万无一失。与审题不同,复查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所做的答案上。检查的内容包括:有无漏做题目,审题是否正确,提供的依据是否充分,阐述问题的过程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计算格式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总之,考生要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去检查自己已做过的题目,有些难题或个别试题的答案没准儿在复查时就可能产生灵感而茅塞顿开。除此之外,对考号、姓名的复查也应严格认真,以免影响自己的成绩。

预祝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点评:此题很简单,但是解题格式可能出现问题。解错的原因是相对分子质量和题给的已知、未知质量上下颠倒,虽然结果相同,但是由于规范性和科学性差,因此,在正规考试时,也不能给满分。

答案:解:设分解后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MnO2△2KCl+3O2↑

24596

490gx

24596=490gxx=192g

答:加热490gKClO3完全分解后产生氧气192g。

五、注意解题技巧

中考答题时讲究解题技巧可以节省时间,活跃思维,集中精力攻克难题。

例14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灾区部分水源严重污染,为保障当地群众饮水安全,需要消毒杀菌。有关卫生防疫部门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优氯净(C3O3N3Cl2Na)、二氧化氯(ClO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消毒杀菌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C3O3N3Cl2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5

C.C3O3N3Cl2Na中N、C、O元素的质量比为7∶6∶8

D.ClO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6%

点评: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一个C3O3N3Cl2Na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能出现小数,答案为B。C和D均不用计算。

答案:B

六、注意先易后难

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的心理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则容易使人灰心丧气,产生挫折感,降低人的活动能力,走上恶性循环的轨道。考生在解答试题时,一定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争在不断满足的激励中,以愉快的心情做完全部试题。要记住,中考试题中较容易的和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部分试题是大家得分的重点。因此,可按易、中、难的规律先把较容易和中等难度的试题收入囊中,然后再对付难题。当然在解答难题时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但是你不会别人也会觉得难,即使做不上来也不遗憾,不会严重地影响成绩。

七、注意不漏试题

考试是一项严肃、公平的事情,每个考生都希望在这个大舞台上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丢题、漏答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这种事情的发生,有的考生很可能名落孙山,悔之晚矣。因此,考生一定要沉着、冷静,特别要看清大小题号、试题间的距离、试题题干内容的多少,以及试题对考生提出了哪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试题疏而不漏。

八、注意严格复查

考生在考试答题时要力求准确,千万不要粗做一遍而依赖最后复查。实践证明,第一次落笔最重要,第一遍做错了,复查时要想做对难度很大。这是由于考生对已做过的题目过于自信和思维定式的缘故。但是,题目解答完之后,还是一定要复查的,不要一做完就觉得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复查的目的就是确保答题万无一失。与审题不同,复查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自己所做的答案上。检查的内容包括:有无漏做题目,审题是否正确,提供的依据是否充分,阐述问题的过程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计算格式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总之,考生要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去检查自己已做过的题目,有些难题或个别试题的答案没准儿在复查时就可能产生灵感而茅塞顿开。除此之外,对考号、姓名的复查也应严格认真,以免影响自己的成绩。

预祝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复查氧气答题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发现肺部结节该不该紧张?
现代快报:取消复查期限,“按日计罚”才能发威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GREE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