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褒贬义成语语用现象研究
2014-08-20章望婧
摘 要:本文首先对与成语“守株待兔”相关的语料进行详细的描写分析和统计,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守株待兔”这一褒贬色彩明显的成语进行分析,探寻其语用褒贬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成语 守株待兔 语用 褒贬色彩
一、选题缘起和语料来源
(一)选题缘起
汉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1]我们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汉语成语语用褒贬变化现象的研究这一块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理论层面上,缺乏具有创新意义的系统总结论述。因此,我们认为对汉语常用褒贬义成语语用的研究很有意义。
刘叔新(1982)指出,成语的意义包括理性义和色彩义。[2]色彩义指成语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等。成语的感情色彩和所有词语的感情色彩一样有褒义、贬义、中性义。汉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稳固性的特点,但是一些成语的感情色彩随着语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以成语“守株待兔”为例,有这样两个例句:
例1.只知守株待兔的企业家,永远只能做小业主。(1993年人民日报/4月份)
例2.李江让干警埋伏在王家附近守株待兔,终于在黎明前等着了王艳。(1994年报刊精选)
两句都用了“守株待兔”,例1的“守株待兔”是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意思,也指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意思,句中的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而例2的“守株待兔”中“株”指王家,“兔”指王艳,它表示干警坚守岗位,等待目标任务的出现,该语境中的成语已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反而有褒义色彩的倾向。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用意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二)语料来源
我们以北京大学语料库中“守株待兔”的96条语料为分析对象,排除重复、无效的语料,剩余94条,分别对其进行考察,并依据不同的语境对其分类,考察“守株待兔”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褒贬情况。
二、词典释义
(1)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守株待兔”的解释是: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2)《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对于“守株待兔”的解释是,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集释一九1040):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株:树桩。故事所表达的哲理是把偶然性当成了必然性。后来用[守株待兔],比喻死死守住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三、基于语料的语用意义分析
(一)坐等意外收获的侥幸心理,比喻死守狭隘经验
该义项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它的语用环境也都是贬义的。例如:
例3.如果再不改变“[守株待兔]”“等客上门”的老一套,铁路未来的生存、发展就成问题了。(当代\报刊\人民日报\1996年人民日报)
(二)寄希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比喻坐等机会,不懂主动争取
该义项偏贬义,但与上述第一个义项相比,贬义色彩有所减弱,这主要是受到了语用环境的影响,它所出现的语用环境基本以中性色彩为主。例如:
例4.编辑功能的调整在于变过去的[守株待兔]、等米下锅的“来料加工”为瞄准市场需要、积极策划参与。(当代\报刊\人民日报\1995年人民日报)
(三)坚守在某个地方,等待目标的出现或者意外的收获
“守株待兔”的意义逐渐引申为长时间待在某个地方,等待目标的出现或获得意外的收获。无论是该义项还是它出现的语用环境色彩都是中性的。例如:
例5.有时白熊趴伏在浮冰上“[守株待兔]”,一旦海豹从水中探出头来,白熊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入水中……(当代\应用文\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四)坚守在某个地方,耐心等待目标人物的出现(主宾常常都为“人”)
该义项在第三个义项的基础上更为细化,体现了施事的“耐心”这一品质。在语用环境色彩上,则以中性和褒义色彩为主。例如:
例6.两战士多次“[守株待兔]”,均未见到这位神秘的送报人。(当代\报刊\人民日报\1994年人民日报)
(五)下定决心,坚守岗位,等待预期目标人或物的出现
这个义项完全体现出了“守株待兔”在语用环境中的褒义特点。因为褒义的语用环境以及主语“人”身上的坚毅品质赋予了该成语褒义的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成语在不同语用环境中褒贬色彩的变化。例如:
例7.李江让干警埋伏在王家附的[守株待兔],终于在黎明前等着了王艳。(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
(六)借用该成语的故事原型或以“守株待兔……成语”形式出现
在这些语料中,“守株待兔”以被借用典故的方式出现在句子中,并不体现明显的褒义或贬义色彩,只是在引号中被借用的一个词。例如:
例8.他善于用寓言说明道理,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都出于韩非之文。(当代\应用文\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四、成语“守株待兔”的语用意义理论分析
在语用学研究中,有两个核心概念:语用意义和语境。里奇(Leech 1983)认为,意义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语义的和语用的。语义意义(semantic meaning)就是句子表达的字面意义,即词语本身的意义,它表示一种二元关系:X means Y。而特定场合下的语句意义指的才是语用的意义,它表示一种三元关系:X means Y by Z。它关注的不是词语本身的意义,而是说话人用这些词语表达一些什么样的意义。因此它也被称为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3]
如上所述,语用意义是一种三元关系,将语境作为参照物对语言的语用进行分析,是语用学研究的显著特征。语用意义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就必定以同语境共生作为其生成的根本途径,这是因为语言运用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的。endprint
“守株待兔”是一个褒贬义非常显著的成语,它在词典中体现的是贬义色彩,它出现的语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贬义色彩、中性色彩和褒义色彩。
依附于原词是词的语用意义的根本属性,词的语用意义不能脱离原来的词而存在。语用意义的产生和理解,都要以原来的词为基础。对原词依附的性质、类型、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不能失去这种依附性却是一切词的所有语用意义所共有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点作为词的语用意义的根本属性。“守株待兔”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统计数据表明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并未脱离原来的意义而存在。例如:
例9.继而发展到一些中学生专门蹲在学校或电子游戏厅的门口“[守株待兔]”,敲诈钱财。(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
当“守株待兔”处在中性色彩的语用环境中时,该成语的褒贬色彩比较灵活。一方面,词的语用意义要依附于原词,包括可能依附于原词的意义;另一方面,语用意义又要同词汇意义有区别。基于此,语用意义往往区别于词汇意义。因此,“守株待兔”在中性色彩的语用环境中产生了中性、偏褒义、偏贬义等不同感情色彩的语用意义。例如:
例10.找不到大蚂蚱只好[守株待兔],小孙点上支烟在门厅里坐下来,看着外面的小丑又叫又跳地招揽顾客。(当代\报刊\故事会\故事会)
例11.如是,[守株待兔]三次,无效果。他寻思,她是在西安上学吧?师大,外院,财院?(当代\报刊\作家文摘\贾平凹de情感历程)
例12.所谓观望,要求你准备时刻捕捉机会,不是[守株待兔]。(当代\报刊\1994年报刊精选)
在具有褒义色彩的语用环境中,“守株待兔”中“守”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往往被赋予了美好的品质,比如顽强的毅力,不放弃的精神,不懈的追求等。主体身上这种褒义的感情色彩使“守株待兔”从成语本身的贬义色彩向语用环境下的褒义色彩转变。将语境作为参照对语言的运用进行分析,是语用学研究的显著特征。语用意义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因而就必定以同语境共生作为其生成的根本途径。例如:
例13.这些显著的潮流转换,很多人似乎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以静制动,[守株待兔]。(当代\报刊\读书)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初步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成语“守株待兔”的一些语用意义是语言运用者在特定语境下赋予它的临时意义,这就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渗透了个人的独特观察、思考、感受的结果,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个人特点。陈述者为了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常常要在特定的语境下选择恰当的情景来表现,因此当“守株待兔”被运用于不同的语境中展现不同的语用意义时,是为了帮助表达者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这也恰恰是词汇语用意义的根本功能。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2]刘叔新:《词汇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文献:
[1]刘洁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Z].北京:开明出版社,200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商务印书馆,2012.
[3] Martinich(马丁尼奇).语言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5]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杰弗里·N·利奇.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7]黄琳皓.成语意义演变个案考察——兼论成语意义演变的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8]李燕凌.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常用成语功能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
[9]孙维浠.论语境与语用推理[D].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4.
(章望婧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8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