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着葫芦画瓢

2014-08-20成杰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陶渊明古诗词

摘 要:古诗词篇幅短小,但用字精炼,表意丰富,在学习时引导学生采用“替换”的方式,加以品读,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作品的精妙之处,最终达到把这种语言形式“吸收内化”的目的。

关键词:陶渊明 古诗词 替换

“比着葫芦画瓢”,是初学者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用它来学古诗词,也未尝不可。

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语意丰富、言简意赅,但朴实无华的语言,似乎又难以琢磨。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比着葫芦画瓢”,在保留原文形式的前提下,把原诗中的词语加以替换。在修改后的对比阅读中,品味原诗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比如首句可改为“少无适雅韵,性本爱当官”,而原作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俗”,改为“适雅”,“爱丘山”改为“爱当官”或者“爱经商”“爱游玩”“爱钻营”,诗歌的节奏没变,但写作者的境界与追求却天差地别。原作中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渴慕,对世俗生活的厌烦,展现得淋漓尽致。

下文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可改为“误落学海中,一去十二年”。“尘网”改为“学海”或者“商海、题海、情网、钱眼、官场、名利……”都行,年数则根据自己的经历适当加以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把“落”改为“掉、陷、入、进”,体会它们的区别。

很明显,既然是网,用“落”是最到位的,因为他本是想主动干一番事业,自己主动进去。作者在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并不是被骗进去,或者是无意中掉进去的。而“三十年”则是极言官场生活的痛苦漫长,其实只有十三年,但是对于一个热爱田园生活、追求自然的作者来说,那真的是度日如年,所以作者把十三年故意说成是三十年,恰恰起到了这样一种效果。

通过反复诵读,作者内心对自己早年不幸踏入官场的后悔、遗憾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按照这个思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就可以改为“笼鸟恋高空,困鱼思大海”。句式、意思一样,但“高空”“大海”,远不如“旧林”“故渊”,更能体现对过去生活的难忘。作者的外祖父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所以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逯钦立语)[1],他的个性与祖辈极为相似,“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由此看来它不仅仅是作者对自由的期盼,它所体现的更是自己先前在外祖父家那种精神富足、自由的生活。而“笼鸟”“困鱼”,一般指失去人身自由的人,但作者来去自由,只是世俗所束缚,精神受到约束压制,远不如“羁鸟”“池鱼”更形象准确。

后文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可改为“开荒北野际,高洁守园田”。原诗中的南野与南亩应该是一个词,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於南亩之农夫。”南亩谓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南亩。后文的“守拙”,则是不做官、清贫自守,也体现出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改动后的“北野”则显得不伦不类,“高洁”则不如“守拙”含蓄、委婉。

对于隐居后的居住环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引导学生把“草屋”改为“陋室、茅屋”,就失去了原文的清闲自在、满足之感。改为“华堂”,就体现不了住所的紧张、土地的稀少,这样的隐居生活注定是行不通的。这儿的“方宅”,“方”其实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一旦替换为“豪宅”,意思完全改变。把“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改为“榆柳遮后檐,桃李排堂前”,也远不如原文更加地形象到位。这儿的“荫”为荫蔽,此词既有“遮”的动作又有“遮”的结果。罗,“散布”的意思,让人想象到桃李树的随意种植,体现出一种“无意而为之”的意蕴,而“排”则是有意而为之。作者的那种“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宁静的心态跃然纸上。

对村落的描绘,诗歌中运用了倒装的手法,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如果采用正常的语序,“远人村暧暧,墟里烟依依。深巷传狗吠,树颠有鸡鸣”,表达效果大为减弱。原文采取的倒装手法,把需要突出强调的东西放到最前面,突出了村落的模糊与炊烟的轻柔,其中“依依墟里烟”,动静结合,一方面是隐隐约约的村落轻柔的炊烟寂静,另一方面是鸡鸣狗吠的独特乡村之声,组成一幅独特的田园美丽。这种方式现在何尝不可以运用呢?例如脉脉长江水,淡淡远山烟,车鸣闹市中,人声楼外天。

诗歌最后落笔在“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倘若改为“户庭无案牍,虚室有清闲。久在囚笼中,复得返自由”,看似对仗工整,实则意蕴迥然不同。“户庭”指,户外庭院、门庭、家门,所以“尘杂”远比“案牍”合适,而且暗喻人世间的烦杂琐事;“虚室”即空室(《庄子》“虚室生白”),则是指心灵的虚空明净。将一切烦杂琐事摒弃,心灵自然有“余闲”了。这样一来也暗合魏晋时期玄学崇尚清谈的风气。[2]除此外,“囚笼”专指拘禁或押送犯人用的木笼,“樊笼”指关鸟兽的笼子,对于人身自由的作者来说,前文自称“羁鸟”,自然这里不能用“囚笼”。回归自然的鸟才是自由自在的,一个“返”字体现了他心中的“归去来兮”。替换对比中,不难发现作者是在用心灵生活着。

至此,一个生活在外祖父遗风下,有着“猛志”,但又崇尚自然,内心渴望闲适、宁静的生活,让自己的心灵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隐士形象,走入了我们的视野。

语文学习毕竟离不开对语言形式的研究、揣摩。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用字精炼,表意丰富,在替换中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作品的精妙之处。因而品味古诗,与其单纯看原文,不如动手改写替换,最终达到把这种语言形式“吸收内化”的目的。

注释:

[1]渭卿:《陶渊明诗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李华:《陶渊明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成杰 山东淄博第五中学 25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渊明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猜诗词
陶渊明的“粉丝”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