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创新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4-08-20夏颜

艺术评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音乐教育高校

夏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音乐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就是以教育为主,但和其他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差别,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深地接触音乐艺术,提高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以及提高其素质涵养。本文从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教育模式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指导者,应该打破“你听我讲,你问我答”,“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艺术不只是僵硬地传授本领,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去激励、唤醒、鼓舞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占主导地位,而教师只是起辅助和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自己掌握的较全面的音乐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功底等能力来指导教育学生以一种审美的角度去学习、了解发现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内涵,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美的世界中去生活和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教师除了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音乐技能以外,还应该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传递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把音乐艺术教育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这也需要相应的教学模式与之适应,使学生在音乐教育的世界里翱翔、陶醉和领悟,从而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现状

(一)学生的现状。从两方面来研究大学生普遍存在音乐基础不坚实、音乐欣赏能力高低以及接受能力等情况。一是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好。大部分学生在刚进学校时对音乐的理念和五线谱都不是很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接受对音乐知识方面的教育相当有限。大部分学生只对流行歌曲感兴趣,而遗忘了我们传统的古典音乐。对音乐语言的表现能力也是一窍不通。如:学生对音色、节奏、力度、音准等表现能力一无所知。二是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如今的大部分学生对艺术性强、内涵丰富的高雅音乐不愿意用心去倾听,导致学生对了解音乐背景知识的缺乏。即使大部分学生对音乐也非常的热爱,但只是流行音乐来的热情追随者。因此,他们对古典音乐教育的知识背景及文化都缺乏热情。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学都还是在以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和教学方法为主,以这种模式来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静态式教学,所有的知识都是老师传授,学生只是一味的跟着老师的步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培养一个具有全面的、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然而在现今的社会中,一个全面的、具有创新思维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成为社会的佼佼者。所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是对现在的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创新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学科的综合式教学

如今的音乐基础教育都倡导课程的整合和各门学科的综合。综合是培养具有综合型素质人才的教育宗旨和重要手段。任何学科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采用综合的教育手段来学习、感受音乐的奇妙,这会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甚至对其他学科也有强烈的求知的欲望,也就对各科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能在音乐中快乐学习,也能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乐趣。同时,在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尽可能多地看书,包括专业书、历史的、娱乐的、文学的,甚至理工方面的,任何感兴趣的书都可以看。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刺激大脑,激发对音乐以及各类学科的学习潜能。音乐的学习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博的知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对音乐艺术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更可能的运用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再结合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指导作用,让学生从不同的领域吸收营养,从多方位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使他们对音乐的潜能不断被激发,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教学模式。

(二)开放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古老的一种传统教学方式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授课方式,无论是“一对一”的技能小课,还是集体授课方式在课堂中进行有关音乐的理论课程,都是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各大高校课堂式教学的特点主要是低效益高耗时和满堂灌,它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音乐本来是一种情感艺术,可以诠释人类真挚的心灵和情感世界。音乐教学在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多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并结合调查、实训等开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积极、乐观的参与课堂中去,充分发挥了课堂的主导作用也实现了音乐艺术的情感性和社会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内涵。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要跟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运用多元化、开放性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同时又能体现音乐艺术特点的光明道路和完整体系,实现有效地培养综合型人才,增强其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运用多种媒介结合式教学

音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莫扎特曾说过:“如果可以用文字来表达,我何必还创作音乐呢?”这句话正说明了他理解音乐艺术的真谛。音乐是一种审美艺术,然而艺术可以提供有意义的认识体验,是其他任何途径都体验不到的,这样的体验,对人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兴趣是人们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倾向,使其集中精力了解事物自身魅力。如:教师可以运用音乐的独特艺术特点,创造出一个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意境,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快乐、深刻地探索和感受音乐美,而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教学设备成为一种播放音乐的媒介。我们可以在教学课程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将所感受到的乐感或自创的音乐播放和展示出来,结合多媒体与教学充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促使他们的情感想象和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情操。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音乐教育高校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