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作品的感悟

2014-08-20郭永莉

艺术评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演奏莫扎特

郭永莉

摘要:莫扎特·沃尔夫冈·阿马德乌(1756-1791),欧洲古典时期作曲家。他的作品成为每一位音乐人学习古典音乐的必修课,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诠释的作品,几乎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比赛都规定要演奏他的作品,其重要性不可言喻。由于莫扎特音乐风格的特殊性,他的作品既是初级别到高级别学习过程中的必拉曲目,也是小提琴大师的必拉曲目。演奏莫扎特作品到底应该怎样捕捉他的音乐风格,怎样去演绎,并还原其原作,本文就个人实践稍作浅析。

关键词:小提琴 莫扎特 音乐风格 演奏

莫扎特一生悲苦,但是在这样的生活中,他还是不断地创作着。贫穷、疾病、妒忌……等等一切在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困扰和痛苦都无法使他消沉,他乐天的心情竟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害。所以他从不会让自己的作品透露出痛苦的信息,作品中非但没有对愤怒与反抗的呼嚎,甚至连挣扎的气息都不曾发现。后世的人们如果单听他的音乐,是绝对想象不出他的遭遇,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纯洁、多么高贵、多么明智!音乐史家曾经说过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来就不会把艺术作为自己对世俗的反抗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是仅借来表现他奇迹般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最值得欣幸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却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甚至可以说他天生就获得了这种幸福,并把这种幸福反复不断地传达给我们。精神的健康,理智与感情的平衡,难道不是幸福的先决条件吗?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渴望拥有的吗?以不断的创造,征服不断的苦难,以永远乐观的心情应付残酷的现实,不就是以光明消灭黑暗的具体实践吗?有了视患难如无物、超临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有希望把艺术中美好的天地变为美好的现实。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在他清明宁静的艺术和他清苦一世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的坚定信念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几次说过:“人生多美啊!”[2]这句话就是了解他艺术的钥匙,也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他伟大的主要因素。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号(K218)是在1775年10月间完成于萨尔茨堡的。全曲一共有三个乐章,这是莫扎特在完成了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七周后,又创作的协奏曲。尽管两首协奏曲创作的时间如此靠近,但是莫扎特的创作手法却与前大不相同。在这首协奏曲中,独奏小提琴的个性更加突出,乐队则更为单纯,第三协奏曲中的“对话”几乎听不到了。然而莫扎特风格依然,全曲散发出浓郁的法国芬芳。也许是第一乐章主题的缘故,这首协奏曲有时也被称为“军队”协奏曲。

曲体结构分析:

4.华彩

第一乐章:乐曲一开始,乐队就以全奏展示出号角般的主题旋律,小提琴独奏出现时再次在高音区奏出这一嘹亮的主题。有趣的是,当乐曲进行到再现部时,却再也没有出现这一主题旋律,这是莫扎特独具匠心之处,它不仅给期待中的听众以惊讶和诧异,也使得音乐的进行更加紧凑。

在莫扎特的时代是会有一些夸张的内容,但主要是在视觉上的。但总体是受教会和宫廷礼教的束缚及影响,作品大都中规中矩,非常精致,音乐情感的表达也同样受到极大的影响。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表达、复杂的节奏和激烈的音程冲突。这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及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谱例一:

作品(42-45)小节(见谱例一)。其中,呈示部主部主题是D大调主音号角般地多次重复和后面紧接着的分解主和弦的重复,简单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简扼的音乐材料,开门见山地呈现出主部主题,同时大三和弦也赋予了作品辉煌明亮的音乐色彩。

在演奏时,首先要注意音色的掌握。音色要有如号角般的明亮清脆,富有力量,决不能散,声音要集中,有整体方块性;在形态上模仿军队列阵行进的样子,整体上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仿佛透着掩藏不住胜利的喜悦;在运弓方面,第一个音要“冲”出来,用弓速来诠释力度,不要用右手压弓来表现力度。在这一弓“冲”出来时,注意右手对弓的控制。弓不要冲出来后跳得太高,以免后面的音的演奏受影响。强调一点,节奏必须平均、平稳。但是这样一来,在演奏中,往往会把作品拉死。莫扎特虽然一生疾苦,但是他是十分单纯乐观幽默的人。他把他的这种性格融入到了每个音符里面,因此,演奏时,音乐要有一定的跳跃性。如何做出来?就是在每个音符拉出来后,往回收一下。这样才能使音乐活起来,更加符合莫扎特的风格。

莫式演奏法中,每个音、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要有如皮筋一样的弹性,即拉出来后,往回收一下。其实莫扎特的作品与中国的文化有着十分相似之处,就比如这个“收”,中国的书法写法中也讲究“收”,比如写个“一”字,就有一个口诀“立峰起笔,中锋行笔,回峰收笔”。写一竖,也有一个“回峰收笔”,在书法中,强调的就是收笔,而不是甩出去就不管了的。莫扎特的“橡皮筋”处就应证在书法的“回峰收笔”处,整首作品是否精致细腻,也由此看出。无论是书法还是莫扎特的作品,这样的一“收”,立马显得整首作品大气但不失精致,激动但不显得暴躁。

第45小节的最后一拍是连接后面的四个八分音符的顿音的,注意“mp”的标记。这里不能像前面一样拉得气势辉煌,虽然前面有辉煌的主题,激扬澎湃,但在这里相反的要弱下来,要收回来。这样一收,加上顿音的奏法,马上就显现出了顽皮的风格。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常常与其歌剧中角色的轮番登场相呼应,在这里,音色的对比正应此意。在演奏这四个顿音时,弓应在靠弓根的三分之一处(略有浮动)。注意每个音都要挂好再出弓,要有一点音头,不然就显得音散。

谱例二:

作品第48-54小节(见谱例二)。其中从48小节开始就出现了很多连弓。演奏时要有如丝带飘扬般的连贯。莫扎特的连弓都有“< >”这样橄榄形的演奏标记,在演奏时都应要有橄榄形的演奏意识,即中间宽两头窄。

第49-51小节首先要注意分句。这不是按小节分的,而是按乐曲的呼吸来分的。在句中,着重音不是在49小节的第一个音符,而是在50小节的第一个音。在这个音上多用些弓段,这样演奏出来的效果,就能明显地感到“橄榄形”的音效。同样,后一句也是如此。莫扎特的创作十分精致,为了达到“橄榄形”的效果,他巧妙的运用4/4节拍“强、弱、次强、弱”的特点。在这句中,“次强”是句首音符,“弱”是第二,“强”是第三,“弱”是第四。如果不用“橄榄形”的意识来演奏它,单就节奏来演奏,突然发现,其实这样,也可以有莫扎特的风格。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对于句子或连弓的处理上,在第三个音上多用弓段,加快弓速的处理,会得到莫扎特风格的效果,笔者称它为“三音法则”。莫扎特的出彩之处就在与此,在严谨的规矩中,利用当中允许的基本成分,创造出新的亮点与独特的风格。endprint

第52-53小节要用中弓偏上部分演奏,有力的分弓。在第54小节的“f”后有一个渐弱的标记要有所体现。

谱例三:

作品的59-61小节(见谱例三)。59小节的第二拍,是59-61小节这句的开头,在第一拍连弓完后,以“mf”的力度拉这个音。

谱例四:

作品(66-71)小节副部主题(见谱例四)。其中66-67小节有着辉煌的情感,着重音在每小节的第二拍。

68小节的第一拍,两个八分音符要有弹性,不要压弓,用弓速代替力度,并使用全弓。

70-71小节这一连串的弱起连弓,演奏时尤其要注意运用“三音法则”。

谱例五:

作品第74-81小节(见谱例五)。其中74-77小节两句相同的音符,注意要有不同的演奏效果,要有对比。可以在前两小节用有力的分弓,后两小节用短分弓,尽量有一点点跳起来,不要过分,最好不用跳弓。

在78小节的一连串上行音之后,79小节的第一个音要“亮”出来,之后随即弱下来,为80小节做铺垫。

在演奏80-81小节时,注意配合呼吸。四分音符不要拉满,只拉半拍就好,有把音轻轻扔出来的感觉。

谱例六:

作品93-96小节(见谱例六)中的93小节每一拍的弱拍都有一个重音标记,演奏时要给予强调。94-96小节注意用复调的思维去演奏。

谱例七:

作品122-137小节,(见谱例七)。其中122-129小节,不要拉得太粗犷,整体是比较顽皮的感觉,128小节处要有一个渐强的意识,逐渐拉宽,为后面做一个缓冲。129-132小节渐强,到135接着渐弱。

第141-203小节为再现部,谱略。

再现部,与前面的演奏方法基本一致,要注意谱面的标记,可在某些地方稍作一点处理。比如:162-165小节处,可以在162、163小节处先弱,然后在164、165小节后强,与前面的处理颠倒过来。乐谱中出现了较多的颤音“tr~~~”,莫扎特的颤音有个特点,不把节奏拉满,比如55小节的后两拍,在这里颤音只拉一拍半,其余的半拍留给后面的十六分音符。莫扎特的“f”一般都要稍弱点,不像是浪漫派作曲家那样狂放,而是精致的,相当于“mf”。

前面讲到莫扎特的分句问题,可能有些抽象,现在附上谱例八,以做直观材料:

谱例八:

华彩部分不是出自莫扎特的手笔,可以稍自由的发挥。

通过对莫扎特作品的学习,使笔者在音乐的理解和领悟上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升华。莫扎特音乐风格的简约经典,在平凡中创造出的自我价值,哪怕一生悲苦,却也永远乐观向上。痛苦吧,我们用乐观把它埋葬;复杂吧,我们用简约将它掩藏;悲伤吧,我们用音乐的耀眼光辉将它永远笼罩。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全国小提琴演奏(业余)考级标准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付雷.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J].流行歌曲,1956,(01).

[3]付聪.中国人灵魂里本来就是莫扎特[DB/OL].豆瓣,2010年5月22日,http://www.douban.com/note/72665572/,2014年 3月25日.

[4]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第52-53小节要用中弓偏上部分演奏,有力的分弓。在第54小节的“f”后有一个渐弱的标记要有所体现。

谱例三:

作品的59-61小节(见谱例三)。59小节的第二拍,是59-61小节这句的开头,在第一拍连弓完后,以“mf”的力度拉这个音。

谱例四:

作品(66-71)小节副部主题(见谱例四)。其中66-67小节有着辉煌的情感,着重音在每小节的第二拍。

68小节的第一拍,两个八分音符要有弹性,不要压弓,用弓速代替力度,并使用全弓。

70-71小节这一连串的弱起连弓,演奏时尤其要注意运用“三音法则”。

谱例五:

作品第74-81小节(见谱例五)。其中74-77小节两句相同的音符,注意要有不同的演奏效果,要有对比。可以在前两小节用有力的分弓,后两小节用短分弓,尽量有一点点跳起来,不要过分,最好不用跳弓。

在78小节的一连串上行音之后,79小节的第一个音要“亮”出来,之后随即弱下来,为80小节做铺垫。

在演奏80-81小节时,注意配合呼吸。四分音符不要拉满,只拉半拍就好,有把音轻轻扔出来的感觉。

谱例六:

作品93-96小节(见谱例六)中的93小节每一拍的弱拍都有一个重音标记,演奏时要给予强调。94-96小节注意用复调的思维去演奏。

谱例七:

作品122-137小节,(见谱例七)。其中122-129小节,不要拉得太粗犷,整体是比较顽皮的感觉,128小节处要有一个渐强的意识,逐渐拉宽,为后面做一个缓冲。129-132小节渐强,到135接着渐弱。

第141-203小节为再现部,谱略。

再现部,与前面的演奏方法基本一致,要注意谱面的标记,可在某些地方稍作一点处理。比如:162-165小节处,可以在162、163小节处先弱,然后在164、165小节后强,与前面的处理颠倒过来。乐谱中出现了较多的颤音“tr~~~”,莫扎特的颤音有个特点,不把节奏拉满,比如55小节的后两拍,在这里颤音只拉一拍半,其余的半拍留给后面的十六分音符。莫扎特的“f”一般都要稍弱点,不像是浪漫派作曲家那样狂放,而是精致的,相当于“mf”。

前面讲到莫扎特的分句问题,可能有些抽象,现在附上谱例八,以做直观材料:

谱例八:

华彩部分不是出自莫扎特的手笔,可以稍自由的发挥。

通过对莫扎特作品的学习,使笔者在音乐的理解和领悟上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升华。莫扎特音乐风格的简约经典,在平凡中创造出的自我价值,哪怕一生悲苦,却也永远乐观向上。痛苦吧,我们用乐观把它埋葬;复杂吧,我们用简约将它掩藏;悲伤吧,我们用音乐的耀眼光辉将它永远笼罩。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全国小提琴演奏(业余)考级标准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付雷.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J].流行歌曲,1956,(01).

[3]付聪.中国人灵魂里本来就是莫扎特[DB/OL].豆瓣,2010年5月22日,http://www.douban.com/note/72665572/,2014年 3月25日.

[4]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第52-53小节要用中弓偏上部分演奏,有力的分弓。在第54小节的“f”后有一个渐弱的标记要有所体现。

谱例三:

作品的59-61小节(见谱例三)。59小节的第二拍,是59-61小节这句的开头,在第一拍连弓完后,以“mf”的力度拉这个音。

谱例四:

作品(66-71)小节副部主题(见谱例四)。其中66-67小节有着辉煌的情感,着重音在每小节的第二拍。

68小节的第一拍,两个八分音符要有弹性,不要压弓,用弓速代替力度,并使用全弓。

70-71小节这一连串的弱起连弓,演奏时尤其要注意运用“三音法则”。

谱例五:

作品第74-81小节(见谱例五)。其中74-77小节两句相同的音符,注意要有不同的演奏效果,要有对比。可以在前两小节用有力的分弓,后两小节用短分弓,尽量有一点点跳起来,不要过分,最好不用跳弓。

在78小节的一连串上行音之后,79小节的第一个音要“亮”出来,之后随即弱下来,为80小节做铺垫。

在演奏80-81小节时,注意配合呼吸。四分音符不要拉满,只拉半拍就好,有把音轻轻扔出来的感觉。

谱例六:

作品93-96小节(见谱例六)中的93小节每一拍的弱拍都有一个重音标记,演奏时要给予强调。94-96小节注意用复调的思维去演奏。

谱例七:

作品122-137小节,(见谱例七)。其中122-129小节,不要拉得太粗犷,整体是比较顽皮的感觉,128小节处要有一个渐强的意识,逐渐拉宽,为后面做一个缓冲。129-132小节渐强,到135接着渐弱。

第141-203小节为再现部,谱略。

再现部,与前面的演奏方法基本一致,要注意谱面的标记,可在某些地方稍作一点处理。比如:162-165小节处,可以在162、163小节处先弱,然后在164、165小节后强,与前面的处理颠倒过来。乐谱中出现了较多的颤音“tr~~~”,莫扎特的颤音有个特点,不把节奏拉满,比如55小节的后两拍,在这里颤音只拉一拍半,其余的半拍留给后面的十六分音符。莫扎特的“f”一般都要稍弱点,不像是浪漫派作曲家那样狂放,而是精致的,相当于“mf”。

前面讲到莫扎特的分句问题,可能有些抽象,现在附上谱例八,以做直观材料:

谱例八:

华彩部分不是出自莫扎特的手笔,可以稍自由的发挥。

通过对莫扎特作品的学习,使笔者在音乐的理解和领悟上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升华。莫扎特音乐风格的简约经典,在平凡中创造出的自我价值,哪怕一生悲苦,却也永远乐观向上。痛苦吧,我们用乐观把它埋葬;复杂吧,我们用简约将它掩藏;悲伤吧,我们用音乐的耀眼光辉将它永远笼罩。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全国小提琴演奏(业余)考级标准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付雷.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J].流行歌曲,1956,(01).

[3]付聪.中国人灵魂里本来就是莫扎特[DB/OL].豆瓣,2010年5月22日,http://www.douban.com/note/72665572/,2014年 3月25日.

[4]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演奏莫扎特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法语“莫扎特”年末“摇滚”申城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