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电商的突破

2014-08-20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14期
关键词:提子流通销售

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模式正在不断创新,预售式的销售方式目前已经越来越流行。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对农产品销售的研究,始于2012年。虽然他们开始研究的时间较晚,但成效显著。借助于电商平台,从大数据上看农产品的发展趋势,十分有意思。

从2011年开始,有大规模的消费者到电商平台上购买农产品,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农产品在线销售的品类也越来越多。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高级专家张瑞东就通过对整个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上的数据梳理,分析了农产品“难卖”这一问题。

流通体系之弊

张瑞东抛出了一个问题:苹果从最初的6毛钱一斤,经过层层的周转后,怎样变成了5块钱一斤?从果农到批发市场,之后到超市,再到消费者手中,苹果进行了一步一步加价的过程,这个背后我们其实看到的是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整个农产品流通中基本设施的缺乏。

张瑞东进一步解释说,这可能是源于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跟当下的服务支撑体系的矛盾。他大胆假设:是不是农产品特殊的属性跟新中国成立六十几年以来建设起的完善的工业品为主导这样一个流通体系,这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我们以前遇到买难卖难,都是希望改造前者,改造农产品的属性,倾向更大规模的生产,更标准化的生产,更加品牌化,改造这些的目的,实际上是让它适应工业化的流通体系。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在这个新兴经济的时代,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新属性,来跟农产品这样一个体系相适应呢?

这几年在电商平台上,我们观察到一点,就是一些标准化的大宗的农产品,其实已经很少发生买难卖难,是什么原因?张瑞东认为,因为它们已经和我们既有的传统工业化的流通体系非常匹配。更多的买难卖难可能发生在一些个性化的或者生鲜类的产品上,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这些非标准化的产品跟电子商务这样一个流通体系,产生了契合性。

张瑞东提到,从2012年开始,有一个新的群体在崛起。在网上卖农产品的,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网商,相反的,他们可能本身在城市里生活,或是在城市里打工,但由于看到农产品电商这个比较大的趋势,他们都回流到农村,开始投身到农产品电商的大潮。

电商新突破

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模式正在不断创新,预售式的销售方式目前已经越来越流行。2012年,淘宝平台做了预售的尝试:新疆馆预售库尔勒香梨。在梨成熟一个月之前,在平台上进行销售,之后根据订单量进行收购、销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卖家和生产者来讲,能够提早得到信息,会有效减少库存,降低耗损成本。对消费者来讲,也能在第一时间吃到新鲜的农产品。

发展到现在,预售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常态化。目前,国外的一些海鲜也都开始在电商平台上预售。

在电商平台售卖农产品和生鲜类产品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消费者“吐槽”也同样是一项技术活儿。例如,浙江遂昌电商在网上卖提子时,消费者评价中的差评很多,有的投诉不甜,有的投诉提子运到时就散掉了。于是,电商就在消费者购买之前,把所有的产品标准形成了一个公式,包括果粒的大小,一串提子有多重等等列出来。消费者收到货之后,再按照这个准来对比,由于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整个物流过程就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摩擦逐渐就减少了。

但亮点之后也满是挑战,这包括电子商务的运营能力亟待提升,电商人才短缺,冷链运输量瓶颈等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子流通销售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走进源丰提子园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我喜欢提子
商贸流通
我最喜爱的水果
销售数字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