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自己的内心世界
2014-08-20曦明
曦明
从建国门驶向永安里时,北京交通广播的《一路畅通》节目主持人正连线拥有32年看球经历的于丹老师。这是巴西与德国世纪之战的前夜,作为德国的球迷,于丹老师就像一个小女孩儿一样,诉说着她对德国队的热爱。
就在几天前的论文答辩中,于丹和其他几位老师给一个来自英伦的小伙儿做论文答辩评委。听到这些答辩老师聊着世界杯的话题,旁边老师怂恿英伦小伙儿:快说你喜欢德国队,于丹老师一定会高兴的。英伦小伙儿未诺,淡定又略有悲伤地说:我喜欢的球队(英格兰)已经出局了。一下子,于老师就惺惺相惜了:这才是真球迷,不因支持的球队出局就改变或忿恨。
还是这档节目,在德国与法国的四分之一决赛之前,骨灰级球迷白岩松作客,畅聊他的足球观。了解白岩松的人都知道他最喜欢阿根廷队。但如今的老白内心似乎很淡定,他说自从不再偏执地局限自己的立场,他已经能够享受每一场比赛。这是超越输赢的,哪怕是哥斯达黎加这样的黑马走到最后,你也能为他们的表现欢呼,并陪着他们笑到最后。
于丹和白岩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球迷,也很有代表性。听前者讲她的球迷生涯就像看她把《论语》变成家常的鸡汤。她说她看了32年足球、8届世界杯,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坚持。可是这32年德国只是在久远的1990年夺得了大力神杯,而且屡屡距离夺冠只有一步之遥,相信于老师一定是哭傻了吧!
白岩松就睿智许多。喜欢和执迷都有其惯性,很多人都说最难忘的是初恋,可是真正在相隔十年以后相逢,你就知道难忘也能忘了。足球也是一样,即使是恒久如克洛泽,也只是参加了四届世界杯而已。一个资深的骨灰级球迷,不会不了解一支球队的更迭转变。除了地域和语言,足球的世界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的永远不过是凭吊历史。
于丹有于丹的见解,白岩松则有白岩松的风格。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并不会认同于丹,只有执着地喜欢着某一个球队的才是真球迷,用爱情的标准来衡量爱好,让那些无辜的球迷们躺枪。
和预想的一样,于丹的“球迷论”在论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尽管她只是针对来自英伦的某个具体人而定义,但因为散播在大众传播平台上,进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对足球理解相对片面的于丹老师所始料未及的。
常识对一个人而言异常重要,熟读中华书局典籍的于丹,我不认为她会比白岩松更懂足球。但你不能因此而批评她不懂足球,或者不是真球迷。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做出非此即彼式的判断需要勇气,但更需要常识。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说,每当你批评别人的时候都要想到,他们未必有着如你一般的优越条件。常说“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于丹老师应该知道这一点。难道喜欢每一场比赛,支持每一支球队,享受每一个合理的进球,就不是真球迷?
如果真球迷都是因喜欢的球队失意而伤春悲秋,继而罢看、不关注,那么足球这项运动估计也就发展不起来了。
于丹老师喜欢的德国队和白岩松支持的阿根廷已经会师决赛,用他们各自的球迷观推论,结局或有两种。
一种是于丹老师为德国队夺冠而皆大欢喜,另一种是于丹老师因为阿根廷逆袭而神伤。至于白岩松,谁赢他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