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后期藩镇割据的乱世写照

2014-08-20李鑫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5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

摘 要: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藩镇割据局面。中央与藩镇之间、各个藩镇之间,冲突不断,尤其是德宗和宪宗时期,冲突最为频繁、激烈,而写作于正处德宗、宪宗时期的《柳毅传》,是对当时藩镇割据的乱世写照。

关键词:《柳毅传》 写作主题 时代背景

在文学史上,唐代以前中国小说还处于萌芽阶段,主要描写的是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很少关注现实生活。唐代以后,被称为“传奇”的短篇文言小说开始逐渐发育成形,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渐趋完备,而且开始着眼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广阔的社会面貌,在文学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在这其中,《柳毅传》自诞生以来,就被看做是唐传奇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鲜明充实的人物形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特色,使得《柳毅传》成为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之作,而且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柳毅传书”也成为我国流传最久的传说之一,不少人将其与梁祝、天仙配、白蛇传并称为中国四大神话传奇故事,2004年7月17日国家邮政局还发行了《民间传说——柳毅传书》特种邮票一套。

《柳毅传》写落第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阳探亲访友时,遇见龙女在荒野牧羊。龙女向他诉说了自己受丈夫泾川君次子和公婆的虐待,并被赶出家门的情形,托柳毅带信给她父亲洞庭君。柳毅激于义愤,答应为龙女捎书。返乡之后,柳毅按照龙女所示,下到洞庭龙宫,见到了龙宫的富丽豪华,向洞庭君陈述了龙女的不幸遭遇。龙女叔父、洞庭君之弟钱塘君闻知此事,大怒,飞向泾阳,前往讨伐,与泾川君一场恶战,把侄婿杀掉并吞下,救回了龙女。洞庭君屡次大摆筵席,美酒佳肴,舞乐阵阵,答谢柳毅千里传书。钱塘君要把龙女嫁给柳毅,但遭到柳毅的严词拒绝。柳毅离开龙宫后,返回人间成家立业,几经周折,续娶范阳卢氏,而卢氏实际上就是龙女化身,他俩终于成了幸福夫妇。而柳毅也因此获得了进入仙境的机缘,最后得道成仙,成了仙人。此后,柳毅与龙女备享荣华富贵,长生不老。

《柳毅传》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对于《柳毅传》主题的研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多数学者认为《柳毅传》这部小说歌颂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纯洁爱情。但是,这一认识不仅没有抓住作品的精髓,而且与作品文本的本来面目不符。首先,作者通篇着墨的重点并非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柳毅传》中,描写柳毅与龙女之间关系的文字只占四分之一的篇幅,关涉到二人感情的笔墨更少,显然作者的着力点不是放在男女关系上,而是倾注大量笔墨来描写入宫和饭宴的场面以及富贵、神仙之事。其次,从故事的发展脉络来看,柳毅与龙女之间并没有产生过真正的爱情。毫无疑问,当初柳毅帮助龙女传书,纯粹是出于同情和义愤,并不夹杂其他私心杂念。后来柳毅娶二妻,先后亡故,虽多有感触,但也丝毫没有流露出对龙女的一丝怀念眷恋之情。龙女对柳毅虽然始终念念不忘,但只是心怀报恩而已。而且,即使二人结发为妻,也没有产生真正的爱情,只是在龙女为柳毅生了孩子之后,“毅益重之”,可见看重的还是“传宗接代”,用文中的话来说,“无重色之心”,有“爱子”之意。总而言之,柳毅不是因为爱龙女而救龙女,龙女也不是因为爱柳毅而嫁柳毅,柳毅是出于行侠仗义,龙女是发自知恩图报,与男女自由爱情完全不相干。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柳毅传》的主题应该是反对婚姻包办制度,对此早就有人产生了疑问。[1]那么小说到底反映的是什么主题呢?我们不妨从《柳毅传》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唐代传奇小说蕴藏着丰富的史学价值,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传奇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还内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线索等待挖掘。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柳毅传》作者李朝威的准确生活年代,但是从《柳毅传》结尾的部分来看,可推出其大致生活在约公元766年至820年,这个时间段正是唐后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的地位受到极大挑战,宦官、藩镇专权,中央王权受到极大的制约。在李朝威生活的年代里,发生过的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王叔文等人领导的永贞革新。这样的大事件对中年李朝威的思想肯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作者描写这样一个神奇的人神故事,可能表达的不仅仅是人神之恋那么简单,表面上讲的是龙间之事,实际上象征着人间现实。文学始终是一面镜子,映照的是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柳毅传》中的人物入手,或许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写作主题的理解。

《柳毅传》的第一个人物形象是柳毅。历来专家学者对柳毅的观点大致一致:一个封建社会应试不第的儒生,一个见义勇为的侠士,为人诚恳正直,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慨然允诺,传书洞庭,见义勇为,不负重托,威武不屈,性格坚强。但是,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洞庭君、钱塘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理解《柳毅传》写作主题的重要突破口。

当柳毅进到洞庭府内时,作者通过柳毅的眼睛,再现了洞庭府内的繁华。“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谛视之,则人间珍宝毕尽于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宫中有着数不尽的宝物,富可敌国。有人认为:“洞庭君具有庄重谦和、宽宏大度、诚实谨慎,勤学好礼、体恤百姓等种种美德……他治下的洞庭水国亦俨然一儒家理想的礼乐之邦。”[2]但这并不能否认洞庭君霸占一方的事实。我们从钱塘君的所为来看,就会更加明显:当钱塘君得知自己侄女被欺负后怒不可遏,“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乃掣青天而飞去”,表现出了钱塘君的骄横跋扈。尤其是钱塘君在报仇过程中,杀人如麻,残暴无度,更是让人瞠目。“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就连洞庭君都觉得其“太草草”,但是钱塘君的行为并没有受到“玉帝”的惩罚。钱塘君不畏天庭权势,不服“玉帝”约束,具有非常明显的叛逆倾向,可以想象“玉帝”在面对钱塘君时,是没有什么威信的,这与唐王朝中央政权衰弱的现实很相似。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面临着严重的藩镇割据局面。各个藩镇之间,冲突不断,尤其是德宗和宪宗时期,冲突最为频繁、激烈,而《柳毅传》的写作年代正处德宗、宪宗时期。《柳毅传》所描述的洞庭龙王、钱塘龙王、泾川龙王各霸一方,征伐不断,生灵涂炭,生产破坏,与当时的藩镇割据局面完全一致。由于大权旁落,唐王朝往往会依靠有实力的藩镇,对藩镇之间的混战也持默认的态度,并希望借此来维护藩镇势力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统治的目的。

在《柳毅传》的写作年代,唐朝国境之内藩镇割据,各霸一方,互相争斗,战乱频仍,一些实力较弱的藩镇经常受到实力强大藩镇的欺凌,为了防止自己被强大藩镇吞并,弱小藩镇经常采取联姻方式与强大藩镇建立友好关系。《柳毅传》中洞庭龙王把自己的女儿远嫁给泾川龙王,就是对当时藩镇之间政治联姻的反映,[3]而钱塘龙王对泾川龙王所杀六十万、伤稼八百里的恶战,正是当时藩镇割据、互相争斗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面对地方藩镇割据和中央宦官把持的局面,有识之士并没有放弃,他们把唐王朝的复兴当成自己的使命。公元805年,王叔文、王伾、柳宗元等人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由于改革触及到了宦官和藩镇的利益,结果王叔文被贬渝州司马,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也同时被贬为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的失败,对当时的士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士人们纷纷选择了退隐或者依靠地方藩镇。如果说永贞革新反映了士人对唐王朝的期望之情的话,那么,革新运动的失败则导致了士人对唐王朝的失望。因此士人们对前途感到十分的迷茫。在小说的末尾我们看到,柳毅最后成了神仙,这也是以柳毅为代表的士人们无奈的选择:报效朝廷之路已被阻隔,投靠藩镇又很难建功立业,且缺乏安全感,内心始终矛盾着,最后只有选择一条消极的、避世的道路——修道成仙。

《柳毅传》虽然是一篇神话传奇小说,但反映的都是当时的人间现实。由于我们可以看到的作者李朝威的资料甚少,很难确证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的真实主题,但是,如果我们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发生的历史事件与作品的内容相互结合印证,或许对《柳毅传》的写作主题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解读。

注释:

[1]周承铭:《重新评估<柳毅传>的思想价值》,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2]朱俊松:《传奇以弘道——<柳毅传>新探》,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 年,第6期。

[3]王启衡:《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及其现实基础》,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李鑫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 264000)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生态时代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转型升级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时代背景:“药引”还是“药量”
时代背景下国产电影的平民美学
文化外交的时代背景与应用价值
泰国恐怖电影兴起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