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个平菇菌株综合农艺性状比较试验

2014-08-20唐丽娜等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栽培

唐丽娜等

摘要:采用秸秆复合培养基对5个不同地域的平菇商品菌株综合农艺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转化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新科101、泰平19、豫平5号、99、双抗黑平;新科101、豫平5号子实体颜色为灰白,双抗黑平、99为灰色,泰平19为灰黑;新科101、豫平5号较其它品种耐高温。

关键词:平菇菌株;栽培;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646.1+4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3-0058-02

平菇(Pleurotus ostreaus)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菌,在我国分布极广[1],又是诸多食用菌栽培品种中栽培数量较大、从业人数较多、食用人群较广的品种之一[2]。但平菇品种繁多,不同平菇品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性状[3];同一品种在地域上由于栽培管理等各种因素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现蕾时间、子实体性状、产量及抗逆性等也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域平菇菌株在当地的表现,本试验选用5个不同地域平菇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对其综合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为栽培选择优良菌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供试5个平菇菌株:新科101、双抗黑平、豫平5号、99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泰平19由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保存。

1.2培养基质

1.2.1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去皮)、麸皮40 g(煮汁)、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白糖20 g、琼脂20 g、水1 L。

1.2.2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7%、麸皮10%、白糖1%、石膏1%、石灰1%。

1.2.3栽培培养基配方豆秸40%、棉籽壳50%、麸皮10%,另加石灰3%。

栽培原料符合NY 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豆秸粉碎至1 cm左右,提前1天预湿。

1.3试验方法

1.3.1装料、接种采用聚丙烯栽培袋,规格18 cm×39 cm×0.004 cm,每袋装干料0.585 kg;装好料袋后常压蒸汽灭菌12 h,闷12 h后出锅;待料温降至23℃以下无菌接种(接种菌龄和接种量一致)。

1.3.2发菌管理料袋接种后置于温度20~25℃、相对湿度低于70%培养室内避光培养,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发现杂菌感染的菌袋及时清理;发菌期间倒袋2~3次。

1.3.3出菇管理菇棚内墙式排袋两端全开口出菇,保证不同菌株管理条件一致。出菇期栽培袋不注水,不使用任何农药。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以环境的预处理和卫生维护为主。

1.3.4试验设计供试5个菌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处理不少于50袋。

1.4栽培时间

2013年3~5月。

1.5评价项目

观察和记录不同菌株栽培袋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和污染率、出菇期间原基分化、采收时间及转潮间隔、病虫害情况、子实体形态,统计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比较

试验结果(表1)表明,豫平5号、99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满袋时间短,泰平19、新科101菌丝生长速度次之,双抗黑平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各菌株在栽培培养基上菌丝长势均强;各菌株杂菌污染袋数差别不大,杂菌种类主要是绿霉菌。

3结论与讨论

各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及满袋天数有差异,以豫平5号、99菌丝生长较快;各菌株菌丝均长势良好;99、新科101和豫平5号出原基较早、且原基整齐,子实体生长速度快;泰平19出原基较慢一点、原基较整齐,子实体生长速度较慢;新科101、豫平5号子实体颜色灰白,双抗黑平、99为灰色,泰平19为灰黑;生物转化率新科101最高,其次是泰平19和豫平5号。根据一、二潮菇出菇试验数据及温度记录,新科101、豫平5号较耐高温,泰平19、双抗黑平不耐高温,99介入两者之间。

本试验第三潮菇产量最低,可能与栽培袋失水严重有关,栽培中应适当为栽培袋补水,以提高出菇潮次和产量,补水时间为二潮菇结束后补水。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商品菌株在推广前,必须先进行品比试验[3],只有掌握各商品菌株综合农艺性状,生产中才可根据季节和当地消费者喜爱的颜色合理选择生物转化率较高的栽培菌株。

参考文献:

[1]

果有,班立桐. 5个平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2010(9):37-38.

[2]王庆武,安秀荣,薛会丽,等. 大豆秸秆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44(5):48-50.

[3]杜适普,石景尚,杨先庭,等. 十八个平菇菌株引种品比试验[J]. 食用菌,2002(1):11-12.

摘要:采用秸秆复合培养基对5个不同地域的平菇商品菌株综合农艺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转化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新科101、泰平19、豫平5号、99、双抗黑平;新科101、豫平5号子实体颜色为灰白,双抗黑平、99为灰色,泰平19为灰黑;新科101、豫平5号较其它品种耐高温。

关键词:平菇菌株;栽培;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646.1+4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3-0058-02

平菇(Pleurotus ostreaus)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菌,在我国分布极广[1],又是诸多食用菌栽培品种中栽培数量较大、从业人数较多、食用人群较广的品种之一[2]。但平菇品种繁多,不同平菇品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性状[3];同一品种在地域上由于栽培管理等各种因素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现蕾时间、子实体性状、产量及抗逆性等也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域平菇菌株在当地的表现,本试验选用5个不同地域平菇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对其综合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为栽培选择优良菌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供试5个平菇菌株:新科101、双抗黑平、豫平5号、99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泰平19由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保存。

1.2培养基质

1.2.1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去皮)、麸皮40 g(煮汁)、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白糖20 g、琼脂20 g、水1 L。

1.2.2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7%、麸皮10%、白糖1%、石膏1%、石灰1%。

1.2.3栽培培养基配方豆秸40%、棉籽壳50%、麸皮10%,另加石灰3%。

栽培原料符合NY 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豆秸粉碎至1 cm左右,提前1天预湿。

1.3试验方法

1.3.1装料、接种采用聚丙烯栽培袋,规格18 cm×39 cm×0.004 cm,每袋装干料0.585 kg;装好料袋后常压蒸汽灭菌12 h,闷12 h后出锅;待料温降至23℃以下无菌接种(接种菌龄和接种量一致)。

1.3.2发菌管理料袋接种后置于温度20~25℃、相对湿度低于70%培养室内避光培养,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发现杂菌感染的菌袋及时清理;发菌期间倒袋2~3次。

1.3.3出菇管理菇棚内墙式排袋两端全开口出菇,保证不同菌株管理条件一致。出菇期栽培袋不注水,不使用任何农药。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以环境的预处理和卫生维护为主。

1.3.4试验设计供试5个菌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处理不少于50袋。

1.4栽培时间

2013年3~5月。

1.5评价项目

观察和记录不同菌株栽培袋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和污染率、出菇期间原基分化、采收时间及转潮间隔、病虫害情况、子实体形态,统计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比较

试验结果(表1)表明,豫平5号、99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满袋时间短,泰平19、新科101菌丝生长速度次之,双抗黑平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各菌株在栽培培养基上菌丝长势均强;各菌株杂菌污染袋数差别不大,杂菌种类主要是绿霉菌。

3结论与讨论

各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及满袋天数有差异,以豫平5号、99菌丝生长较快;各菌株菌丝均长势良好;99、新科101和豫平5号出原基较早、且原基整齐,子实体生长速度快;泰平19出原基较慢一点、原基较整齐,子实体生长速度较慢;新科101、豫平5号子实体颜色灰白,双抗黑平、99为灰色,泰平19为灰黑;生物转化率新科101最高,其次是泰平19和豫平5号。根据一、二潮菇出菇试验数据及温度记录,新科101、豫平5号较耐高温,泰平19、双抗黑平不耐高温,99介入两者之间。

本试验第三潮菇产量最低,可能与栽培袋失水严重有关,栽培中应适当为栽培袋补水,以提高出菇潮次和产量,补水时间为二潮菇结束后补水。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商品菌株在推广前,必须先进行品比试验[3],只有掌握各商品菌株综合农艺性状,生产中才可根据季节和当地消费者喜爱的颜色合理选择生物转化率较高的栽培菌株。

参考文献:

[1]

果有,班立桐. 5个平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2010(9):37-38.

[2]王庆武,安秀荣,薛会丽,等. 大豆秸秆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44(5):48-50.

[3]杜适普,石景尚,杨先庭,等. 十八个平菇菌株引种品比试验[J]. 食用菌,2002(1):11-12.

摘要:采用秸秆复合培养基对5个不同地域的平菇商品菌株综合农艺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转化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新科101、泰平19、豫平5号、99、双抗黑平;新科101、豫平5号子实体颜色为灰白,双抗黑平、99为灰色,泰平19为灰黑;新科101、豫平5号较其它品种耐高温。

关键词:平菇菌株;栽培;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646.1+4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3-0058-02

平菇(Pleurotus ostreaus)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菌,在我国分布极广[1],又是诸多食用菌栽培品种中栽培数量较大、从业人数较多、食用人群较广的品种之一[2]。但平菇品种繁多,不同平菇品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性状[3];同一品种在地域上由于栽培管理等各种因素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现蕾时间、子实体性状、产量及抗逆性等也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域平菇菌株在当地的表现,本试验选用5个不同地域平菇菌株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对其综合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为栽培选择优良菌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供试5个平菇菌株:新科101、双抗黑平、豫平5号、99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泰平19由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保存。

1.2培养基质

1.2.1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去皮)、麸皮40 g(煮汁)、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白糖20 g、琼脂20 g、水1 L。

1.2.2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7%、麸皮10%、白糖1%、石膏1%、石灰1%。

1.2.3栽培培养基配方豆秸40%、棉籽壳50%、麸皮10%,另加石灰3%。

栽培原料符合NY 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豆秸粉碎至1 cm左右,提前1天预湿。

1.3试验方法

1.3.1装料、接种采用聚丙烯栽培袋,规格18 cm×39 cm×0.004 cm,每袋装干料0.585 kg;装好料袋后常压蒸汽灭菌12 h,闷12 h后出锅;待料温降至23℃以下无菌接种(接种菌龄和接种量一致)。

1.3.2发菌管理料袋接种后置于温度20~25℃、相对湿度低于70%培养室内避光培养,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良好,发现杂菌感染的菌袋及时清理;发菌期间倒袋2~3次。

1.3.3出菇管理菇棚内墙式排袋两端全开口出菇,保证不同菌株管理条件一致。出菇期栽培袋不注水,不使用任何农药。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以环境的预处理和卫生维护为主。

1.3.4试验设计供试5个菌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每处理不少于50袋。

1.4栽培时间

2013年3~5月。

1.5评价项目

观察和记录不同菌株栽培袋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和污染率、出菇期间原基分化、采收时间及转潮间隔、病虫害情况、子实体形态,统计产量,计算生物转化率。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比较

试验结果(表1)表明,豫平5号、99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满袋时间短,泰平19、新科101菌丝生长速度次之,双抗黑平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各菌株在栽培培养基上菌丝长势均强;各菌株杂菌污染袋数差别不大,杂菌种类主要是绿霉菌。

3结论与讨论

各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及满袋天数有差异,以豫平5号、99菌丝生长较快;各菌株菌丝均长势良好;99、新科101和豫平5号出原基较早、且原基整齐,子实体生长速度快;泰平19出原基较慢一点、原基较整齐,子实体生长速度较慢;新科101、豫平5号子实体颜色灰白,双抗黑平、99为灰色,泰平19为灰黑;生物转化率新科101最高,其次是泰平19和豫平5号。根据一、二潮菇出菇试验数据及温度记录,新科101、豫平5号较耐高温,泰平19、双抗黑平不耐高温,99介入两者之间。

本试验第三潮菇产量最低,可能与栽培袋失水严重有关,栽培中应适当为栽培袋补水,以提高出菇潮次和产量,补水时间为二潮菇结束后补水。

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商品菌株在推广前,必须先进行品比试验[3],只有掌握各商品菌株综合农艺性状,生产中才可根据季节和当地消费者喜爱的颜色合理选择生物转化率较高的栽培菌株。

参考文献:

[1]

果有,班立桐. 5个平菇菌株农艺性状比较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2010(9):37-38.

[2]王庆武,安秀荣,薛会丽,等. 大豆秸秆栽培平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44(5):48-50.

[3]杜适普,石景尚,杨先庭,等. 十八个平菇菌株引种品比试验[J]. 食用菌,2002(1):11-12.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栽培
母 校
草莓的立体栽培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