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
2014-08-20施胜
施胜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音乐教育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的方向标。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学音乐新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和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高师必须重视,也是中学音乐教学所期盼的。中学音乐新课标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想顺利实施中学音乐新课标,就必须加大高师音乐专业全方位改革,把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新课标进行完美对接。
关键词:高师 音乐专业 中学音乐 新课标 对接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中学音乐新课标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为主要任务的高师,其专业教学却没有随着中学音乐教育改革而同步推进,也没有完全结合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还是一味向大、全、深方向发展。办学规模无限扩大,师资力量不能满足,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这些都严重偏离了高师音乐专业原本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律,与中学音乐教育脱节。
一、高师音乐专业当前的教学现状
(一)重专业轻文化
当前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轻视文化课程。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专业课搞好就行了,文化和通识课程可有可无。面对老师的劝导,他们极力狡辩:我们是搞艺术的,文化课跟我们没有多大关系,专业课的优劣才是衡量成败的标准。而文化和通识课程老师则认为,音乐专业学生文化课底子差,学习没有动力。因此,他们在教学中缺乏热情,随意降低教学难度深度和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学生重专业、轻文化现象的蔓延。
另外,高师也没有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人文类课程开设得少,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学时也很短,学生还没有弄懂讲什么,课程就结束了。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怎么可能让学生重视文化课程?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从大三开始就会选修擅长或感兴趣的课程,多数选择钢琴、声乐等技能课程作为主攻方向。很多学生并没有把目标定位成中学音乐教师,把自己当作从事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尽管高师也开设教育类课程,但始终认为,这与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相距甚远,不需要重视。
(二)重技能轻理论
重视技能课程,轻视理论课程是目前高师存在的另一现象。现在高师的音乐理论教学,非常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但真正联系到实际教学中却很少。课堂教学中以传授型为主,与学生互动或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却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学生普遍感觉到音乐理论课程枯燥乏味。学习理论课程,不仅要耐着性子深入教材,还要做大量的理论习题,效果还不能令人满意。还有些理论课程教师,往往注重书本知识的条理性,很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味地灌输死知识,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厌倦的原因之一。
技能课程就不是这样了:声乐学得好,可以在舞台上崭露头角;钢琴弹得好,可以举办音乐会;舞蹈跳得好,可以用优美的舞姿感染观众。这些既可以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同时又能满足日趋浮躁的心理需求。理论学得好又能怎样呢?总不能在舞台上做乐理习题和视唱练习吧。音乐理论课程非但不能满足其出人头地的欲望,反倒要求默默无闻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重技能轻视理论课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重单科教学轻横向联系
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比起其他专业来就显得有些特殊了。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同时并存,这倒完全符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规律,但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造就了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
第一,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联系。文化與专业课程缺乏联系的现象在高师普遍存在。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很少提及文化素养方面的内容,文化课教学也很少联系专业课知识,它们没有相互交融,也缺乏必要的联系。
第二,技术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缺乏联系。技术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缺乏联系在高师表现得尤为突出:钢琴主项学生居然不会即兴伴奏,声乐主项同学很少用带钢琴伴奏的乐谱直接演唱。技术理论课的老师也没把技能和其他课程进行横向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师音乐专业的发展,尤其对中学音乐师资的全方位培养起着十分明显的消极影响。因此,高师进行知识的综合联系,强化学科教学横向联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理论与技能课程缺乏联系。理论与技能课程严重脱节缺乏联系。音乐理论是学习各门课程最基本的启蒙知识,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体系,是技能训练的基础、技能实践的标杆,没有理论基础,再好的表演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开设音乐理论课程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再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
(四)重课堂教学,轻教学实践
高师是培养中学师资的重要阵地,高师音乐专业是中学音乐师资的摇篮。因此,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要以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本,强调教学完成,注重结合中学音乐教学实际。
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是以技术型、技能型和基本理论为主,但无论是其中的理论还是技能课程,最终都是以教学实践的形式来体现的。而目前高师音乐教学重课堂讲授,轻学生参与实践,重教学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知识技能教学;轻音乐教学实践的发展,重音乐理论讲述。这就会造成教学效果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的局面。教师舍得花大量时间将作品指导得尽善尽美,却很少教学生怎样将所学的知识与中学音乐教学联系起来。学生的技能知识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教学经验严重不足。虽然高师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见习活动,但走马观花似的见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就是教育实习时间也仅一个月,且被放在最后一个学年,即使学生在实习中发现不足,也没有时间进行弥补或纠正,大有流于形式之感。
因此,高师必须摆脱过去的教育模式,把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把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走上台去体验老师和学生的区别,让学生早日走进中学课堂,使学生尽快完成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实践、去亲身感受。
二、中学音乐新课标的要求
中学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必须强调以审美为核心,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轴线,通过审美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学音乐新课标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决定了中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当前对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无论从性质和任务、还是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还缺少充分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培养尖子,忽视面向全体。这些与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宗旨是完全相悖的。
面对音乐专业教育本身出现的问题,以及高师音乐教学与中学音乐教学完全相脱节现象,就使得必须坚持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寻找更好的方法把高师的每个“点”与中学的每个“眼”进行完美对接,使得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出能够更多熟练驾驭中学音乐新课标的新型教育人才,为新课标的更好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为了能够全面贯彻中学音乐新课标,完成美育教育的重要任务,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就必须与中学音乐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把中学音乐新课标作为高师音乐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今高素质、宽口径的基础音乐人才的教学计划,明确培养任务、建立一套科学有序、创新务实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来完善高师音乐专业教学。
三、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与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
(一)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高师音乐教师现在多为单一型教学,造成视野不是十分开阔。这就要求既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专业和文化素质,又必须一专多能;既能熟练掌握专业课程,又能指导学生音乐实践和教学的能力。教师还要多出去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吸收。教师还应多参加比赛,加强舞台经验强化自身的艺术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教师的能力提升了,才可能培养出适合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准教师人才。
当前高师的音乐教学内容过于老化,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像音乐史和音乐欣赏类课程,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欧洲音乐史部分,应该补充各大洲不同国家代表性音乐的介绍,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师的音乐理论水平提高很快,但大多停留在做习题层面上。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把和声写作与钢琴练习结合起来训练即兴伴奏,把和声、复调与曲式分析联系起来进行创作,把声乐以及曲式联系起来进行作品分析等等。在教学中,始终强调学生不能孤立地学习每一门课程,要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地进行综合性学习。
另外,高师还应该做到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各个学科联系起来共同教学。例如,把声乐与钢琴结合起来训练边弹边唱,把乐理与视唱练耳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得乐理教学音响化、视唱练耳理论化等等。改革创作课程也可以作为一项内容。高师音乐的创作课程多半是歌曲创作,教学时,要利用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新颖活泼的思维方式,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把创作作品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舞台上以歌唱、演奏等形式进行充分地自我表现和展示,使音乐创作得到最大限度地延展。通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重视感觉培养,提高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要培養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逐渐喜欢音乐,对音乐更深层次理解。运用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交响乐和民族器乐以及各类声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总之,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使知识和技能融于艺术感染之中,化于音乐实践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当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改革课程设置,拓宽教学形式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要尽可能与中学音乐教学联系起来,不能按照专业音乐学院的课程方案进行压缩降低层次进行,要结合中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当地的音乐教学实际,也不能为了单一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而开设课程。为了完成于中学音乐新课标形成对接,可增设课程,尤其是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内容,还可考虑举办中学音乐新课标的讲座,改革教学实习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了解中学音乐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机会。
另外,让高师学生多走上讲台去实践和体验,把所学的知识在中学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下运用出去,加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环节,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逐步理解并掌握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让乐理、视唱练耳与和声,音乐欣赏和声乐,钢琴与和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知识的传授,开拓学习空间,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容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运用知识、探索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请经验丰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到大学课堂进行中学音乐新课标讲座或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让高师学生感受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形式、内容及步骤,在教学方法与途径上,强调音乐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并围绕学生个体来设计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这种狭小空间,走进社会这个大舞台去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出去。
(四)完善课堂教学,强化艺术实践
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和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多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我实践,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
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尽可能全面接受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教学中,从内容到步骤,都要突出目的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注意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学生的水平和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和掌握,不能只顾及某一个层次或其中比较突出的学生,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网罗所有教育对象。
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注重艺术实践,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学校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各种艺术实践的机会,狠抓常规排练,改变单一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主动和创新性学习。
另外,加大综合素质培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把重点放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和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对接上。
四、结语
只有把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和中学音乐新课标对接上,才有利于高师人才培养和中学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高师必须依据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标与内容,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以满足中学音乐新课标对高师培养人才的全面要求。
高师多主持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会教、会唱、会弹、会演、会编、会创、会写、会用的高素质基础音乐人才。在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把德育和美育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把高师音乐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到中学音乐新课标中,以完成二者完美对接。这是高师的培养计划决定的,也是中学音乐教育所期盼的。
参考文献:
[1]汪明舒.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7,(05).
[2]郁正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陸德明.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杨贵仁.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书[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
[6]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7][美]詹姆士·L·穆塞尔梅贝尔·格.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M].张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