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2014-08-20左倩

艺术评鉴 2014年13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表现力高校

左倩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舞蹈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舞蹈教学中片面强调技术难度的评价已经逐渐落伍。随着舞蹈教育改革的深入,舞蹈理论的不断创新,舞蹈审美标准已经开始向舞蹈艺术特质回归,更重视舞蹈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舞蹈编排的思想性和美感。所以本文中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主要从锻炼扎实的基础能力,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身体素质;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思维;通过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增强;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艺术修养等几个方面研究高校在舞蹈教学当中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如何培养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学 表现力

著名的作家闻一多说过,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最为直接、珍贵、强烈而又充分的表现形式。实际上,他是在说,所谓舞蹈本身就是有关美的艺术形式,是有关抒情的艺术形式,是有关人的心理状态的表达,表现社会现实的艺术,是人们内心情感动荡不安时候出现的一种形体活动。近些年来,国内外众多舞蹈赛事尤其是重大赛事很多时候在对舞蹈进行评价是仅仅注重舞蹈技术难度这一指标。因此,导致众多舞者在练习时仅仅注意舞蹈技术训练,却不关注对于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感受。而身为舞蹈教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时,一定要注意培育学生所拥有的理论上的舞感,并且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理解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感情,使得舞蹈理论能和作品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表现舞蹈内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注重几个方面内容。

一、通过体验和观察生活来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就舞者而言,想象力是必须具备的一种创造力,想要激发舞者内心的表演激情增强表现力,必须通过舞者的丰富想象力来完成。在舞蹈教学,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相关舞蹈练习、表演之间的充分结合十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舞蹈的设计当中,其原型最终是来自于现实,通过创作的的舞蹈形式,来源于生活,塑造舞蹈形象再现生活,反映生活。舞蹈的创作者和表演者需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经常深入到现实生活当中,观察人的外在表现以及心里情感状态,全心全意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把这些来自真实生活的素材进行理性的揣摩和分析,把这些真实体会和感受有机的融入到舞蹈及人物情感中去,才能夠增加舞台上的表现能力,创造出最好的成果。因此,在舞蹈教授中,老师需要利用学生的个人体验来刺激鼓动学生勇敢去想象。譬如,见到喇叭花能激发学生会是滴答吹响小军号;看雨,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小草发芽......利用上述的幻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会作品的内涵及感情,从而使得通过这种想象将自己融入作品中,使得作品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夯实基础能力,增强艺术感染力

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优美精准的动作技巧,因此舞者的反应能力以及协调性实际上是评判舞感的基本标准和尺度。训练舞感离不开扎实的舞蹈功底,无法离开具有高水平的灵敏协调性的舞蹈技巧。利用专业的高技术含量的训练能够不断增强舞者的技巧,能够不断改善舞者所需要具备的协调性。想要提升舞者自身素质,一是需要加强技术方面的训练,二是要对自己所具有的舞感准确度加以训练,这种舞感需要舞者的动作与内心做到身心一致方能表现出来。常言道,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因此舞蹈很多适合就是在手脚指等细微的肢体动作、转动方向以及屈伸度上,还有对于动作所需要的点线面的掌握上,看起来这些动作很细微,可是却又不可以轻易被无视掉。只有将所有细节都很好的领会把握,才可以有效地表现舞者和作品的感染能力。

三、深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由传统的舞蹈教育的影响,个别教师认为舞蹈是一种技能,技术教学,学生只接受和模仿的舞蹈技巧就可以,没有舞蹈理论知识并不会影响舞蹈的表演,所以使许多学生不注意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太多的重量舞蹈表演技巧。事实上,每一支舞的作品,尤其是经典之作品,基本都是特定时代和历史的反思,即每一个舞蹈作品是时代的反映,有意义的和特定的情感。只有深入分析背后的因素,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创造情感,舞蹈表演可以说属于二度创作,用技术和技能的舞蹈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技术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应该扩展到与民族意识相关的东西,如张继钢的藏族题材的舞蹈创作,动作中尤其以腿部动作多而灵活,这是因他在西藏的生活习惯,是一个深入的观察在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设计的,只有在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出舞蹈的自然表现力,给人一种美感。

四、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综合素质

舞蹈不仅是简单的身体动作,光鲜的舞台娱乐,更多的是社会和文化习俗和情感方式的反思。在舞蹈发展历史中,我们很轻易就能发现舞蹈自始至终就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巨量的文化历史信息,我们可以从舞蹈中发现不同时间地域文化和群体的各种风俗习惯、思想情感等等内容,乃至历史事件。舞蹈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就一定要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积淀,强大的艺术修养和自身品德修养。所以,在教授舞蹈时,负责任的成熟的老师应当要不断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要促进他们吸收存储人文历史知识和提升自身修养。譬如,学生不仅需要关注舞蹈艺术等方面的相关学习,还应该广泛的去阅读、涉猎人文社科知识;要拥有创作编排舞蹈作品的能力,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技能,要学会表现自身的思想情感。另外,学生需要不断融入社会中,去感受体会各项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改善他们的舞台经验以及心理承受力,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舞蹈功底。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

在教授舞蹈中,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表现力,就必须要充分恰当的使用相应的方法,树立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舞蹈功底,老师教授相关知识只是手段这种观念,要在实际教授中充分采用范例、问题以及情景等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把案例恰当合适地引入课堂。例如,藏族民间舞的教授时,可以用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受。老师可以选择讲解员的身份,利用有关藏族的文化视频播放,帮助学生感受藏族文化。利用对于舞蹈语言的学习和对于藏族文化习俗的掌握来感受藏族舞蹈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表现能力。

六、掌握并把握音乐的节奏感,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舞蹈必须要用音乐来做其思想主体。不同的舞蹈有着各自的音乐风格、旋律等,而在音乐的配合下舞者才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舞蹈同音乐完美结合,也表现了音乐的内涵。作为世界知名的舞蹈家的王子文曾经说过:“假如你要想攀登舞蹈的顶峰,让音乐的感染力扩散到自己身体周围,用真实的情感去充分领会音乐所具有的内涵,将音乐传递到你周边的人,如此你就是达到了舞蹈的巅峰”。所以,对于乐感的好与差因素是舞者表现力水平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表现力和乐感好的学生要比那些不好的学生的思想感情、动作表情以及表现力都强。在教授舞蹈中,老师能够利用现场演示以及讲授,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我音乐节奏,强化乐感,提升舞蹈表演时的表现能力。

此外,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老师应当细致注意学生,寻找在表演里面他们的不足。如果学生有不到位或者失去对舞蹈信心,那么应当及时的纠正他们的观念,帮助他们改正过来,让学生可以从主观上积极去学习领会舞蹈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教授舞蹈这项工作里,想要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并非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我们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积淀。而要寻找舞感就必须具备极高的整体人文素养,就必须具备高度协调的身心机能,我们要高度的关注舞感的培养,当然同时要强化自己的肢体动作技巧,使得舞蹈不仅是动作的展示,要让舞蹈的风格多样化,有力表达出舞者内心的情感,增强舞蹈表现力。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表现力高校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大学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方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