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2014-08-20徐晓琳

新课程·中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革命者海鸥海燕

徐晓琳

作为一个老师,最关键的是能教书,会教书。那到底“教”是什么?《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真正达到目的。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入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高尔基的《海燕》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段)

师:文章中的“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生:是勇敢坚强、自信乐观、富有献身精神的形象。

师:这一形象的刻画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生: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

师:具体指无产阶级革命者中的哪些人?

生:(不知该怎样回答)

师:(启发学生)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就渴望、欢呼,迎接暴风雨的到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望着疑惑的学生进一步启发)人有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三种,海燕属于哪一种?

生:先知先觉的那一种。

师:所以海燕象征着哪一种人?

生: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师:那文章对海鸥、海鸭、企鹅又是怎样描写的?

生:海鸥“呻吟着”“在大海上飞窜”;海鸭“也在呻吟着”;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子躲藏在悬崖底下”。

师:它们又象征着一群什么样的人?

生:不革命的人。

师:海鸥也是不革命者吗?它不也在叫着,也在大海上飞吗?

生:海鸥象征着革命者。

师:它是和海燕一样真正的革命者吗?

生:不,它是假革命者。

显然,这样的提问老师也是煞费苦心,学生的思维也似乎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可事实上,一旦离开老师这种“挤牙膏”“设陷阱”的提问,学生也只能望文生义,胡乱猜测。

案例二:同一教学片段

师:根据下面的表格分析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在大海上的表现,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生:填写上面的表格,并比较其异同。

海鸭和企鹅是一样的。它们显然是被吓坏了,尽量让自己躲藏起来;海燕和海鸥的表现从表面上看是一样的,都在叫、在飞。事实上,二者却有本质的不同。

师:这些形象分别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生: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海鸥象征着假革命者;海鸭和企鹅象征着不革命者。

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好的课堂提问有什么要求呢?

首先,要吃透教材。这是设置好的课堂提问的前提。只有教师吃透了教材,才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的要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其次,要熟悉学生。课堂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学生,所以,教师的一切课堂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应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这样提问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第三,设计问题要准确、严密,有明确的针对性。立足于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关键的字词、关键的句子、关键的段落作为突破口,就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另外,问题要针对学生来提,而且发问的语言要准确、严密。

第四,问题设计要巧妙,要有启发性。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有一首南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教参”中对“木兰”人物形象定位是这样的: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扭转学生认知上的偏差,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案例三:

师:“愿望”最能反映人内心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请问诗歌中木兰有什么愿望?请用原诗回答。

生:(仔细阅读诗歌)木兰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另一个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师:这样两个愿望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孝顺父母,热爱家乡。

师: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第一个愿望,木兰为什么要“替爷征”?

生: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师:不出征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师:那我们从第一个愿望可以看出木兰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不仅孝顺父母,还热爱国家,勇于承担责任。

师:我们把第二个愿望改成“愿携万两金,送儿还故乡”,行不行?

生:不行。虽然两个愿望的结局都一样是回到家中,但是原有的愿望不仅表现出木兰对家乡的热爱,写出了她急切盼望回到家乡,做父母亲的乖女儿,重新过上那种和平、美好的生活,而且还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不贪慕名利的女子。

事实证明: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

第五,设计问题要注意难易适度,繁简搭配。各个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要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像案例三中的“问题二”以下的就是化整为零。教学鲁迅先生的《故乡》一课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如何理解《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地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地上路吗?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就解决了。只有难易适度,繁简搭配,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轻负荷,高质量”应该立足于每一堂课,而要让每一堂课变得高效,就必须重视课堂提问,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问题的设计上狠下工夫。

(作者单位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革命者海鸥海燕
霸道海鸥谁能治
“海鸥”展翅 “美好”起飞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Friendship
赏春
赏春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
海鸥猎潜
怎样做个建设时期的革命者
革命者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