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乡村资源,丰富的素材宝库
2014-08-20熊金碧
熊金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长期以来,我们乡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文非常头疼,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那么,农村学校的教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结合自身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青山绵延、梯田层叠、溪流垂涧、蓝天白云、落日晚霞、村落炊烟等自然景观是最熟悉不过的了,这些独特的自然风光,加上农村丰富的农家生活、风土人情,为他们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为什么学生还是无处落笔呢?正如古诗所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要让学生的写作素材如溪流潺潺地流个不停,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地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广阔天地中去体验,唯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才能积累有效的材料,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
二、引导学生自主认识并观察身边富于乡土特色的资源
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对乡村特有的景物予以观察,让学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家乡的田垄、菜畦、耕牛、野花、炊烟、竹林等景物和现象,并要求记录下当时的情感体验。如,观察豌豆时,要求记下豌豆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如,观察蚕化蝶的过程,要求每人养几条蚕,要求记录蚕儿入眠、蜕皮、吐丝到结茧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带着自豪的激情去写作,这样,学生的作文便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三、开展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如,开展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了解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见闻,对本地的民风民俗、民间故事、名胜古迹及本土历代名人名士的事迹等有所了解。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就可做到有话可说了。
四、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还兴趣一片蓝天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作文是学生个体运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真我和本我”之间交流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一个极富个性的表达和独创的过程。孩子的天空是纯真而青涩的,看问题的角度有时甚至是不合常理、光怪陆离的。如,“阳光”可以是温暖的、可以是热烈的、可以是刺眼的、可以是公平的、也可以是活泼的……教师应该尊重孩子,保护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凿开生活的“泉眼”,才能真正做到“有话说”。
五、鼓励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校利用综合楼一楼空置的场地,改建成能满足200人阅读需要的阅览大厅,为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通过学生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和读书交流会等形式,使学生的写作素材得到了积累,作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部分学生的作品不仅在我校的校刊《碧水江潭》上发表,而且在省内外和国家级的写作大赛上也频频获奖。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积累、消化写作材料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写作材料才能得以很好的积累,得以很好的消化,写作时才能做到有话可說,有情可抒。
(作者单位 贵州省盘县断江镇中学)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