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

2014-08-20计贺雯

新课程·中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现代平面设计中华文化国际化

计贺雯

摘 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将民族文化与世界的设计语言相结合。

关键词:中华文化;现代平面设计;国际化

二十一世纪是各种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多元时代。现代平面设计学科也出现了互相渗透、融合的发展势头。面对国际化的冲击,盲目“从西”无疑是舍本逐末,毫无个性。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知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元素也包罗万象。平面设计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古代的钱币设计、典当行的招牌“当”字、酒肆酒旗、茶庄的茶旗都可以说是平面设计的雏形。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的现代设计必须融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设计者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以形达意,从而以意传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国际化的语言来表达,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有机结合,如何设计好一件平面设计作品,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设计者们的课题。就此,我浅谈几点拙见。

一、对传统符号、图形进行再创造

对传统符号、图形的继承应着眼于再造,将传统图形的深厚内涵和完美形式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起来,达到“古为今用”“形神兼备”,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中国银行图标,创造者采用了中国古代铜钱与“中”字为基本框架,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主,给人以简约、大气、易识别的感觉,意义独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而中国农业银行标志的设计者同样是对古钱币图形进行了二次创造,它的基本形也为圆形,由中国古钱和麦穗构成。古钱代表货币、银行;麦穗代表农业,古钱、麦穗构成了农业银行图标的主要元素。整个图案外形为外圆内方的设计,象征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规范化。麦穗中间构成一个“田”字,阴纹又明显地形成半形,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农业银行的特征。麦穗芒刺指向上方,使外圆开口,给人以突破感,象征中国农业银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银行图标底色为绿色,绿色的心理特性是:自然、新鲜、平靜、安逸、有保障、有安全感、信任、可靠、公平、理智、理想、纯朴,让人联想到自然、生命、成长;绿色是生命的本原色,象征生机、发展、永恒、稳健,表示农业银行诚信高效,寓意农业银行事业蓬勃发展。

二、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审美观念的结合

吉祥纹样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是对传统文化有意识的继承。设计者如将传统纹样蕴含的吉祥观念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这种设计理念会给人们传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体现民族特色。如北京申奥标志(图三)是一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同心结”或“中国结”),它是由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陈绍华设计,它采用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颜色。其中的图案为具有动感姿态的人在打太极拳,其柔美和谐的动作线条既展现了中国传统功夫的博大精深,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精髓。

三、中国书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把汉字的艺术性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因此,中国书法又被称为东方的瑰宝。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大篆、小篆、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书者可通过线条的变化传达不同的形态情感和气势,而字体的丰瘦枯润、巨细收纵与变化无穷表现的正是书法的绝妙之处,领悟书法的这些,将会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新的灵感与活力。在平面设计中加入书法元素,将会使设计作品更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如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图四),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国历代汉字所呈现出的思想与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精神和优雅品质。它借助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像,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的新理念。手书“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浓情厚仪浓缩于简洁的笔画之中。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它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者要继承运用、开拓创新的坚实基础和独特法宝。

(作者单位 湖南省衡南县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现代平面设计中华文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色彩、图形与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肌理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