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老年医院门诊处方点评和用药分析
2014-08-20陈龙保滕家良江苏省老年医院药剂科南京210024
陈龙保,滕家良(江苏省老年医院药剂科,南京 210024)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我院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处方点评小组随机抽取本院2010~2012年门诊处方,每月200张,每年2 400张,共7 200张。
1.2方法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药剂科、感染科、医务部和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药剂科的一线药师负责。点评依据和标准参照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第17版)、《临床用药须知》(2010 年版)及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各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相关疾病治疗指南等;点评内容依照《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对抽取的每张处方的前记、 正文和后记逐项进行检查分析,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点评结果由处方点评专家组审核,然后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汇总分析。
2 结果
2.1处方基本信息 2010~2012年门诊处方评价指标情况详见表1。
表1 2010~2012年门诊处方评价指标情况
2.2不合理处方 2010~2012年门诊处方不合理处方的类型、数量详见表2。
表2 不合理处方统计分析
3 讨论
3.1处方基本信息分析 ①减少了每张处方的用药品种数。用药品种数反映使用基本药物和联合用药情况,WHO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平均用药数的标准为1.6~2.8种,我院2010年平均用药种数为2.45,我院药师针对用药种类过多的科室,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2011~2012年的平均用药品种数均小于2种。医院实行电子处方,杜绝了每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的现象,通用名使用率为100%。
②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监控喹诺酮类药物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治疗仅用于肠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围术期预防用药,提高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率[1]。通过药师与呼吸科以及普外科等医师的沟通,减少无指征开具抗菌药物的频率[2]。由表1可知,我院2012年的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降至15.21%,符合卫生部2011 年提出的低于20%的要求。
③降低了处方的平均金额。通过处方点评以及医保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由表1可知,平均处方金额从91.45元下降到70元左右,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④基本药物使用率和合理处方比例都有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上升。合理处方比例上升到98.46%。
3.2不合理处方分析 对于不合理用药现象,我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加强门、急诊处方检查力度,坚决执行处方点评制度,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干预;(2)医院把处方质量与科室、医生的奖惩直接相关,从行政管理角度加大治理;(3)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嵌入合理用药审查软件,门诊医生只能开具电子处方,处方时如有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系统会自动提示[3-4]。经过每月的处方点评并在院内公开处方点评结果,我院药师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按科室归类,定期与存在问题的各科室主任及医师沟通、反馈信息,及时更改不适宜的处方。由医务部对出现不合理处方多的医生进行通报批评或训勉谈话。不合理处方数量和所占比例逐年均有显著地下降。
3.2.1减少了不规范处方 不规范处方中都是“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的所占比例最大,可能与医师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处方没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影响药师正确审核及调配处方,给患者用药带来安全隐患[5]。
3.2.2用药不适宜处方减少 ①用药与适应证不适宜,如:诊断为高血压并无感染指征却开具抗菌药物,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碳酸钙维生素D3片,诊断为过敏性湿疹开具六味地黄丸等。
②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给药方法不适宜。抽查中发现,临床使用美洛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硫脒等进行静脉滴注时绝大多数每天1 次给药。如: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处方,使用9 g·L-1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头孢呋辛钠3.0 g,每天1 次静脉滴注。头孢呋辛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半衰期为1.0~2.0 h,一般3~4 个半衰期投药1 次,每天用药总量分3次给药。
③重复给药或同时开具2 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主要是医生对一些复方制剂的药物成分不太了解造成的。如:高血压患者同时给予珍菊降压片(含氢氯噻嗪)和氢氯噻嗪。
糖尿病:消渴丸(含格列苯脲)+格列齐特。上呼吸道感染:阿莫西林颗粒+小儿氨咖黄那敏颗粒(含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④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如:将地塞米松加入氨溴索、头孢呋辛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同瓶滴注等。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对于该类药物,不主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脉滴注,以免掩盖早期的变态反应,耽误变态反应的抢救时机;氨溴索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容易出现管路中药液混浊现象,应单独滴注[6]。
3.2.3未出现超常处方 按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对出现3 次以上超常处方的医师,由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其进行训勉谈话,并提出警告,若再次出现超常处方,则暂停处方权,直至解聘。所以2012年杜绝了超常处方。
综上所述,从本次处方点评结果提示本院的处方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仍有1.54% 为不合理处方。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处方质量管理,落实处方质量改进措施,持续执行处方点评制度。同时,药师也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加强处方审核、调配和用药指导,把好处方质量关,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参考文献:
[1] 吴永佩,颜青.《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释义与药物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药房,2010,21(38):3553-3557.
[2] 张静. 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4):309-310.
[3] 陈晟,王慧川.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对内科临床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监测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2):206-208.
[4] 郭代红,杜晓曦,陈珲,等.PASS监测用药风险警示的评估及成因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4):217-220.
[5] 杨淑桂,张相林,李淑芳.我院基本药物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24):2268-2270.
[6] 陈秋华,赖永英,陈娟. 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