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料的运用要有“语文味”
2014-08-20高玉梅
高玉梅
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坚守语文教学的本位,教师关注语言的习得和语言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体验作者情感之美,品味文章意境之美。语文课堂上拓展资料的教学环节,教师同样要秉承语文教学的本位,在理解与欣赏的过程中,依托拓展资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语文教学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一、训练语言组合
拓展资料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深入把握文本主旨。例如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教师出示杏林子的资料介绍:杏林子12岁时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遭到损坏,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小学毕业就辍学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写作,出版了40多本散文、小说、传记和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读懂两句话的意思,再要求学生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首先要细读教师提供的材料,捕捉“资料”包含的信息并概括成简要的语言,再选择合适的关联词组合成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句子。假设学生选择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说明语感稍逊,教师把资料作为语言训练的载体,可借机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依托拓展资料进行句子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杏林子的乐观,也体会到她的坚强。
随后,教师借助资料继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杏林子从小疾病缠身却创造了辉煌人生,对人生会有怎样的感悟?拓展资料搭建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学生从读懂句子意思、概括句子内容到复句练习,通过重新组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语文味”弥散在语言训练中,学生既感受语言美,也感受人文美,很快走进了杏林子的生命故事。
二、创设语言情境
语文课堂借助拓展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资料不是只为了欣赏与感知,更不是为了制造噱头,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与欣赏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教师播放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500多年历史的大榕树的视频材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独木成林的壮观景象。学生看到绿叶翠色欲流,群鸟翩飞、惬意休憩的场景时,眼睛里充满了惊喜与赞叹。画面与对文本的描写相对应,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美丽的南国的树”和“鸟的天堂”的别样风情。教师随即让学生结合视频资料,再次走进文本第八段,说说“鸟的天堂”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学生的脑海里闪现的是视频中的情境,眼睛却循着文字陷入了沉思,内心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语文味”充溢在学生生成的对话中。学生的发言,要从视频中捕捉、获取画面信息,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资料的运用使得学生入情入境、读思结合,切身体会到运用文本语言表达观点的妙处,活用资源、激活思维,而又训练了语言。
三、激发表达动机
学生的心理,一般情况下处于平衡的状态。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能对新的观点、现象进行解释时,原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心理学上称为“认知冲突”。此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平衡的需求,愿意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建立心理平衡。教师适时利用拓展资料,制造认知冲突,能有效引起学生了解资料的好奇心,激发表达内心感受的强烈动机。
教学《桂花雨》中“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句,抓住“浸”字赏析,学生个个沉浸在浓浓的桂花香里。教师出示幅杭州“满陇桂雨”的图片,指出:“‘小山上指的是杭州的满觉陇,‘满陇桂雨被称为西湖十大胜景之一。去年今日,老师就在‘小山上,只见树上、地上、所有人的身上都是桂花,真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为什么说‘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学生看到的是画面上的桂花树开满了金黄色的小花,桂花树下游人如织的胜景,耳朵里听到的却是“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来自画面的感性认识和文本中人物的表白产生了矛盾,打破了原来的平衡状态。恰恰是这样的冲突,碰撞学生的心灵,引发了探究文本的热情。学生埋头读书,有的从文本中寻找答案,有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利用拓展资料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感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生成了语言,发展了语言。
四、迁移表达形式
关注语言,更要关注语言的表达。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写什么”,更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让语言文字成为学习的对象。拓展资料的运用恰当,也可以显示其特殊的作用。
例如教学毕淑敏的《学会看病》,根据“导读”的要求抓住人物“语言”和“心理”体会母爱的真谛。在体会心理活动时,师生深入品味作者使用关联词、比喻句、反问句的写作方法表达母爱的方法,把握了“语言”的表达方式。随即教师提供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剥豆》,让学生比较阅读。两篇文章同出毕淑敏的笔尖,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语言表现形式也几乎是一样的。师生运用浏览的方法让学生迅速捕捉文本信息,发现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即通过日常的小事,运用对话和心理的表达方法表现母亲的爱。写作方法“曝光”了,学生仿佛揭秘了“写作秘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模仿两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当堂练习,学生有效习得语言表达的范式。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途径是语言实践,表达方法可以在阅读中获取,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课堂上拓展资料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有一样必须相同,那就是要有“语文”的气息,要体现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