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情境创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20黄伟兵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辩论创设

黄伟兵

情境创设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中经常被使用。情景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创设或者制造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情景或氛围,使学生在情景中获得情感体验,在情境中迅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在具体情境的创设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目标。

一、语文教学中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

问题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前提。问题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贯穿始终,这样可以保持学生思维的兴奋状态,让学生在问题中转换角色,实现自身与课堂融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蔡元培在演说中为什么开篇就交代了大学的性质,而不是在文章最高潮处提出来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由于学生都怀揣着大学梦,对大学的性质都迫不及待地希望了解,这样就激发了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蔡元培这样安排的原因。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文中“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句话引导学生明确:大学的性质在于对高深学问的研究,是较高层次的升华,说明大学可以提升大家的修养,这与高中生有密切的关联,也可以直接引起听众的重视。由此,大家可以理解蔡元培演讲的技巧,以抓人眼球的方式,让人将注意力集中到大学的价值上来,这样既开宗明义地表达了演讲主题,也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握开门见山、语言直切要害等写作特点。

二、语文教学中对表演情境进行创设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创设表演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学中,小说和戏剧尤其适合创设情境表演。

在教学中,教师对作品角色进行定位以后,选择合适的学生参与表演,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深刻地理解角色的内涵,并请学生将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会讲述给大家听。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之后通过生动的表演,和观众一起深刻地体会了作品的内涵。

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课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一课,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适当地选取情节来让学生表演,体会哈姆莱特的情感变化过程,从语言中揣摩哈姆莱特的复仇心理,这样整个课堂便将读、表演、思考等融合为了一体,学生在这个表演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体现出自主创新和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三、语文教学中对辩论情境的创设

在语文课堂中,要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创设辩论情境。课堂上教师提出某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同学们交流,相互促进。教师也参与其中,对好的观点积极采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在这样的辩论情境中,学生对问题深入探究,思维上一直保持较为兴奋的状态。这不仅仅锻炼了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力,使他们在对待正误上有了较为明晰的观点,而且学生在思考中能提出较为新颖的、有说服力的主张,并对自己的观点阐明理由。而对于没有发言的同学来说,有可能会被发言的同学带动起来,不断地对同学的观点进行思考。因此,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在学生辩论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对讨论内容、方法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要进行合理控制,确保辩论顺利开展。

例如在《过秦论》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秦朝灭亡的原因是贾谊说的因为盖了阿房宫还是因为秦王暴戾?学生们根据问题进行各种回答后,教师再让学生分组开展辩论,由此让学生们理解秦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对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之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会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辩论创设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从政体层面解析《哈姆莱特》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