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
2014-08-19高守贵沈万淦徐峰张宇峰
高守贵++++沈万淦++++徐峰++++张宇峰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 单发10例,多发1例,额叶3例,颞叶3例,顶叶2例,脑室旁2例,基底节区1例,11例肿瘤均明显强化,10例肿瘤形态不规则,9例强化均匀,2例可见囊变或坏死。8例肿瘤可见“尖角征”、“脐凹征”及特征性的“蝴蝶征”。 结论 肿瘤信号均匀,形态不规则,明显强化及出现“尖角征”、“脐凹征”、“蝴蝶征”时可考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关键词] 脑;原发性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73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0-0062-0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起源于颅内淋巴网状细胞系统的较为少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属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脑内原发肿瘤的1%,占全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1]。本文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资料,研究其影像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9~2013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颅内淋巴瘤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23~68岁,平均52.4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癫痫等。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采用Siemens Magnetom Essenza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横断位、矢状位T1WI及T2WI扫描,扫描参数:T1WI:TR 450 ms,TE 13 ms,T2WI:TR 4000 ms,TE 103 ms。T2 FLAIR:TR 7500 ms,TE 87 ms。DWI采用SE-EPI序列,TR 3400 ms,TE 105 ms,b值取0 s/mm和1000 s/mm。层厚 6 mm,层距 1 mm,视野(FOV)24 cm×24 cm,矩阵512×512;增强扫描用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0.2 mmol/kg体重。
1.3 MRI分析
判断标准:肿瘤信号强度与正常脑灰质相比,信号强度明显低于脑灰质为明显低信号;信号强度稍低于灰质但容易区别为稍低信号;基本上与灰质信号相仿,且和灰质难于区分为等信号;信号强度稍高于灰质但容易区别为稍高信号;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脑灰质为明显高信号。病灶强化表现为局灶强化,弥漫强化和环形强化。瘤周水肿分为:轻度(水肿小于肿瘤直径的1/2),中度(水肿大于肿瘤直径的1/2,但小于肿瘤直径),重度(水肿大于肿瘤直径)。
2 结果
本组11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单发10例,多发1例;幕上10例,幕下1例;额叶3例,颞叶3例,顶叶2例,脑室旁2例,基底节区1例;其中10例肿瘤形态不规则, 2例可见囊变或坏死。肿瘤多位于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侧脑室周围,1例位于大脑凸面脑膜下,3例肿瘤可见跨叶生长。
MRI平扫肿瘤实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11例肿瘤均明显强化,边界清晰,9例肿瘤信号均匀,呈结节状、不规则团块状,2例肿瘤信号不均匀,呈分叶状、不规则状强化,病灶中心可见无强化坏死区;7例肿瘤可见“尖角征”、“脐凹征”,1例可见“蝴蝶征”。肿瘤周围水肿程度不一,其中轻度水肿1例,中度水肿7例,重度水肿3例。见图1~8。
图1肿瘤T1WI呈稍低信号;图2 T2WI肿瘤呈稍高信号,周围中度水肿呈高信号;图3为增强T1WI,肿瘤明显强化,边界清楚,可见“脐凹征”;图4 DWI肿瘤为高信号
图1~4 左侧额颞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图5肿瘤T1WI呈低信号;图6肿瘤T2WI呈稍高信号;图7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可见“尖角征”、“蝴蝶征”;图8 DWI肿瘤呈稍高信号
图5~8 四脑室后上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 讨论
3.1 临床特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占颅内肿瘤的1%,近年发病率增加,可能与器官移植等情况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艾滋病的发病率增多有关,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大多数为B细胞来源,T细胞来源极少见。多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位置较深,多中心起源及弥漫浸润周围脑组织,手术难以完全切除肿瘤,且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对脑深部的淋巴瘤患者多倾向局部放疗加全身化疗,经正规放化疗后肿瘤病灶可缩小或消失,但易复发。本组病例均为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且病因不明,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癫痫发作和精神异常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
3.2 病理基础及MRI特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好发于大脑半球、胼胝体、丘脑及基底节区,发生在其他部位少见。肿瘤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水分少,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ADC图为稍低信号,与脑膜瘤信号强度相似。肿瘤细胞以血管为中心呈“袖套”状生长,血管壁受侵蚀,血脑屏障破坏;肿瘤血管无明显的内皮细胞增生,缺乏新生血管生成,是一种乏血管肿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与血脑屏障破坏,对比剂渗到血管外的组织细胞间隙中,引起病变组织强化有关[2,3]。肿瘤单发或多发,呈局灶或弥漫型分布。肿瘤大多数呈结节状、团块状及不规则条片状,并表现为特征性的“尖角征”、“脐凹征”[4,5]。“尖角征”是肿瘤强化在某一个层面呈尖角样突出。“脐凹征”为团块状或结节状肿瘤强化边缘出现脐凹样或勒痕样缺损,考虑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遇到较大的血管阻挡或肿瘤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均引起。累及胼胝体的肿瘤可呈“蝴蝶”状且无明显坏死,边界清晰。肿瘤出现囊变、坏死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endprint
文献报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新技术的应用,PWI成像呈等低灌注,表明其实际上是一种无显著血管增生的乏血管肿瘤,这种低灌注的特点可以和大多数颅内明显强化的肿瘤相鉴别,如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在MRS成像上,NAA降低,Cho升高,可有特征性的Lip峰,并认为Lip峰可能与肿瘤内微观坏死、大量巨噬细胞吞噬脂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膜成分更新加快有关[6-9]。
3.3 鉴别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需与高级别胶质细胞瘤、脑转移瘤及脑膜瘤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易出现坏死、囊变、出血,增强显示不规则和花环状强化;弥漫浸润型淋巴瘤可累及深部灰质核团和白质通道,T2WI上可显示脑桥、小脑、大脑白质及基底核广泛高信号,边界不清,与胶质瘤难以区别;另PCNSL表现为DW明显高信号,ADC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而胶质瘤DWI多表现为低信号,ADC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10,11]。脑转移瘤类似PCNSL,可出现单一或多发强化病灶,转移瘤的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区,肿瘤小水肿大,肿瘤易出现出血、坏死,多伴有原发肿瘤病史或找到原发病灶;而PCNSL一般水肿和占位效应较轻。脑膜瘤有白质塌陷和脑膜尾征,位于大脑凸面的PCNSL与脑膜瘤鉴别困难时,血管造影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脑膜瘤供血丰富强化明显,且部分脑膜瘤为颈外动脉供血,而PCNSL是乏血供肿瘤,肿瘤强化不明显。
总之,PCNS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肿瘤强化特征,应考虑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可能性,但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
[参考文献]
[1] 耿道颖,冯晓源. 脑与脊髓肿瘤影像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251.
[2] 季学满,卢光明,张宗军,等.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MR灌注成像对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9):1155-1158.
[3] 黄飚,梁长虹,刘红军,等.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淋巴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MR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276-280.
[4] 向超,李茂. MR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5):666-669.
[5] 吕铁,梁宗辉,李克,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8):1009-1011.
[6] 王继伟,郑红伟,祁佩红,等.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J]. 中国CT和MR杂志,2013,11(4):8-11.
[7] Kuhmann T,Schnoter A,Dechent P,et al. Diagnosis of multifocal B cell lymphoma with preceding 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 by single voxel proton MR spectroscopy[J]. 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1,70:259.
[8] 胡春淼,陈韵彬,陈英,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H-MRS及PWI研究[J]. 中国CT和MR杂志,2012, 10(4):6-9.
[9] 胡裕效.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6):629-633.
[10] 马新星,陈铟铟,王中领,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瘤的DWI对比研究[J]. 放射学实践,2012, 27(5):493-497.
[11] 张德辉,王丽君,魏强,等. 表观弥散系数对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J]. 磁共振成像,2011,2(3):200-204.
(收稿日期:2014-03-21)endprint
文献报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新技术的应用,PWI成像呈等低灌注,表明其实际上是一种无显著血管增生的乏血管肿瘤,这种低灌注的特点可以和大多数颅内明显强化的肿瘤相鉴别,如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在MRS成像上,NAA降低,Cho升高,可有特征性的Lip峰,并认为Lip峰可能与肿瘤内微观坏死、大量巨噬细胞吞噬脂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膜成分更新加快有关[6-9]。
3.3 鉴别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需与高级别胶质细胞瘤、脑转移瘤及脑膜瘤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易出现坏死、囊变、出血,增强显示不规则和花环状强化;弥漫浸润型淋巴瘤可累及深部灰质核团和白质通道,T2WI上可显示脑桥、小脑、大脑白质及基底核广泛高信号,边界不清,与胶质瘤难以区别;另PCNSL表现为DW明显高信号,ADC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而胶质瘤DWI多表现为低信号,ADC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10,11]。脑转移瘤类似PCNSL,可出现单一或多发强化病灶,转移瘤的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区,肿瘤小水肿大,肿瘤易出现出血、坏死,多伴有原发肿瘤病史或找到原发病灶;而PCNSL一般水肿和占位效应较轻。脑膜瘤有白质塌陷和脑膜尾征,位于大脑凸面的PCNSL与脑膜瘤鉴别困难时,血管造影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脑膜瘤供血丰富强化明显,且部分脑膜瘤为颈外动脉供血,而PCNSL是乏血供肿瘤,肿瘤强化不明显。
总之,PCNS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肿瘤强化特征,应考虑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可能性,但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
[参考文献]
[1] 耿道颖,冯晓源. 脑与脊髓肿瘤影像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251.
[2] 季学满,卢光明,张宗军,等.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MR灌注成像对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9):1155-1158.
[3] 黄飚,梁长虹,刘红军,等.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淋巴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MR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276-280.
[4] 向超,李茂. MR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5):666-669.
[5] 吕铁,梁宗辉,李克,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8):1009-1011.
[6] 王继伟,郑红伟,祁佩红,等.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J]. 中国CT和MR杂志,2013,11(4):8-11.
[7] Kuhmann T,Schnoter A,Dechent P,et al. Diagnosis of multifocal B cell lymphoma with preceding 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 by single voxel proton MR spectroscopy[J]. 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1,70:259.
[8] 胡春淼,陈韵彬,陈英,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H-MRS及PWI研究[J]. 中国CT和MR杂志,2012, 10(4):6-9.
[9] 胡裕效.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6):629-633.
[10] 马新星,陈铟铟,王中领,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瘤的DWI对比研究[J]. 放射学实践,2012, 27(5):493-497.
[11] 张德辉,王丽君,魏强,等. 表观弥散系数对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J]. 磁共振成像,2011,2(3):200-204.
(收稿日期:2014-03-21)endprint
文献报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新技术的应用,PWI成像呈等低灌注,表明其实际上是一种无显著血管增生的乏血管肿瘤,这种低灌注的特点可以和大多数颅内明显强化的肿瘤相鉴别,如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在MRS成像上,NAA降低,Cho升高,可有特征性的Lip峰,并认为Lip峰可能与肿瘤内微观坏死、大量巨噬细胞吞噬脂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膜成分更新加快有关[6-9]。
3.3 鉴别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需与高级别胶质细胞瘤、脑转移瘤及脑膜瘤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易出现坏死、囊变、出血,增强显示不规则和花环状强化;弥漫浸润型淋巴瘤可累及深部灰质核团和白质通道,T2WI上可显示脑桥、小脑、大脑白质及基底核广泛高信号,边界不清,与胶质瘤难以区别;另PCNSL表现为DW明显高信号,ADC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而胶质瘤DWI多表现为低信号,ADC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10,11]。脑转移瘤类似PCNSL,可出现单一或多发强化病灶,转移瘤的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好发于灰白质交界区,肿瘤小水肿大,肿瘤易出现出血、坏死,多伴有原发肿瘤病史或找到原发病灶;而PCNSL一般水肿和占位效应较轻。脑膜瘤有白质塌陷和脑膜尾征,位于大脑凸面的PCNSL与脑膜瘤鉴别困难时,血管造影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脑膜瘤供血丰富强化明显,且部分脑膜瘤为颈外动脉供血,而PCNSL是乏血供肿瘤,肿瘤强化不明显。
总之,PCNS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肿瘤强化特征,应考虑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可能性,但最终确诊仍依赖病理。
[参考文献]
[1] 耿道颖,冯晓源. 脑与脊髓肿瘤影像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5-251.
[2] 季学满,卢光明,张宗军,等.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MR灌注成像对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9):1155-1158.
[3] 黄飚,梁长虹,刘红军,等.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淋巴瘤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MR灌注成像的对照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276-280.
[4] 向超,李茂. MR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5):666-669.
[5] 吕铁,梁宗辉,李克,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8):1009-1011.
[6] 王继伟,郑红伟,祁佩红,等.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J]. 中国CT和MR杂志,2013,11(4):8-11.
[7] Kuhmann T,Schnoter A,Dechent P,et al. Diagnosis of multifocal B cell lymphoma with preceding demyelin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sions by single voxel proton MR spectroscopy[J]. 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1,70:259.
[8] 胡春淼,陈韵彬,陈英,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H-MRS及PWI研究[J]. 中国CT和MR杂志,2012, 10(4):6-9.
[9] 胡裕效.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6):629-633.
[10] 马新星,陈铟铟,王中领,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瘤的DWI对比研究[J]. 放射学实践,2012, 27(5):493-497.
[11] 张德辉,王丽君,魏强,等. 表观弥散系数对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J]. 磁共振成像,2011,2(3):200-204.
(收稿日期:2014-0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