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语文本阅读教学须涵养“三气”

2014-08-19缪海蓉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8期
关键词:格斯感兴趣文本

缪海蓉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本阅读中来。本文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涵养“三气”,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文本。

一、文本解读接地气

在课堂文本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花了很多功夫,解读很详细,但是学生却往往难以听下去,或者说不怎么感兴趣。归根究底在于教师过于注重文本解 读深度,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根据学习规律,人们获得知识总是习惯于从已知到未知,总是容易接受身边那些喜闻乐见的东西。文本解读也是如此,在具体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够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出发,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接上学生学习的“地气”,那么课堂文本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如笔者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解读楚汉之争中最终项羽一方失败原因,就讲到文本中鸿门宴刘邦、项羽、范增、项伯、张良的座位情况。我从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宴请情况切入进去,引导学生去理解座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纷纷发表见解,主位、客位怎么坐,宴请亲戚时怎么坐,领导一般怎么坐等等。学生因为对这种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事情感兴趣,进而才会产生对文本的兴趣。学生也能够充分理解位次不同所表现的主客双方的不同地位和心理。

二、课堂评价聚和气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文本解读的有机整体。但是,在具体互动中,不少教师缺乏对学生解读文本的耐心与信心,往往在互动中存在过“急”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对学生互动课堂评价上,比较急躁、比较简单,缺乏足够的引导、鼓励,因此造成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习惯于听教师讲读,而不愿意动脑筋去独立思考,不喜欢或者不敢抒发己见。其实,作为教师,无论学生给出怎样的答案,都不能消极地置之不理,更不能简单地加以斥责。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的解读,不断营造课堂教学的“和气”,鼓励学生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其一步步走向文本深处。

如笔者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讲到张生要赴京赶考,莺莺是眼里成灰、心内流血,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为何这样一个很常见的离别会有着如此的反应。一位学生回答说,是因为莺莺刚恋爱就失恋。这个回答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此时,我没有批评,而是采取了正面评价、合理引导的方式。我肯定道,说得有道理,张生和莺莺刚刚在艰苦的斗争中将关系由暗处转到明处,但是美好的时光却是如此短暂,因为要兑现考中状元才能迎娶莺莺的承诺,张生不得不马上赴京赶考。对于莺莺来说,确实很残忍。刚热恋就要失恋在那个时代其实是很普遍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所以大家再想想有哪些原因会导致他们不得不“失恋”,所以莺莺才会反应如此激烈呢?在这样的评价和引导下,学生敢于继续回答问题,同时引导他们从离别可能导致的结果角度再去思考。在课堂正面评价和合理引导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就趋于活跃与深刻了。

三、思维发散强人气

对于学生而言,文本是死的,而思维是活的。在教材辅导用书泛滥、网络材料随便搜索的背景下,教师的文本解读其实很难说能够有什么独特之处,也难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按照现有内容进行解读和教学时,积攒不起学生的“人气”,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一定非要对文本本身有独创性的解读,但是一定要在文本思维发散上下功夫,让学生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这样的文本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自然不缺人气。

如笔者在教学《品质》一文时,如果单纯从正面角度去肯定格斯拉手工作坊靴子的品质,肯定格斯拉做人的品质,那么学生并不一定信服,也不一定感兴趣。因为从结果来看,格斯拉靴子品质虽好,却缺乏时尚元素,又没有超前的经营理念,自然失败了。在今天的学生看来这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么在教学中,我就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果说靴子作为一件消耗品,由于并不常用,或者说即使品质不高、损坏了,也对我们影响不大的话,那么请大家把格斯拉的靴子换成食物、衣服、车辆等物品,看看如果每个经营者都只注重利益,不注重品质,我们会怎样。学生自然会想起带农药残留的蔬菜,使用催熟剂、鲜红素的西瓜,非法组装的车辆等等,原来在一些更加重要、常用、一旦损坏危害度更大的物品上,大家发现“品质”是如何重要,这种品质与流行、时尚无关,是必须坚持的。在这样的思维发散中,每位学生都很容易从身边例子找到根据,发现通过这样的理解,格斯拉的坚守是这样可贵与必须。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接地气、聚和气还是强人气,其实都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教学中来。

(作者单位:栟茶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格斯感兴趣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对自己感兴趣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
福格斯不安的一天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