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家庭中出现的文化冲突

2014-08-18汉硕田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文化差异

汉硕++田甜

摘 要: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探讨、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推手》这部著名的影片,以影片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描述了中西方在饮食、子女教育和对待老年人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交流障碍,甚至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了解和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克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推手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的地交往,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家庭,而这些跨国家庭的成员都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在进行交流时难免会出现跨文化冲突与交流障碍。电影《推手》就是一部经典的反映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影片,它围绕着一个由移民美国的家庭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讲述了一个初到美国想与儿子安度晚年的老人在美国的辛酸历程。它以一个太极拳老人为主线,层层揭示出儿媳与公公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价值观念之间的难以调和的冲突和矛盾。电影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副这样的画面:在同一间屋子里,老人很悠闲且很享受的打着太极拳活动着筋骨,而儿媳则在另外一间房间里绞尽脑汁地忙着自己的小说。自始至终两人没有任何交流,语言的障碍加上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两人不断地产生误会与抱怨。下面,本文就该影片中出现的文化冲突进行深入的分析。[1]

二、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饮食习惯和文化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民族,由于地域、环境气候、当地风俗习惯不同,造就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文化源于农耕和陆地文化,而传统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与放牧文化,明显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两地人的生活方式泾渭分明,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两者的饮食文化。

1.用餐态度的不同

在《推手》中,由于语言障碍而带来的沟通问题,朱父与玛莎吃饭时是各吃各的。玛莎拉开冰箱的门,里面放了一个只剩一半的蛋糕,他用手指在蛋糕表面划了一下,放到嘴里,就算是吃完早餐了。从蛋糕上无数相似的食指印来看,这种简单的早餐行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了。接下来影片表现的是朱父的早餐。朱父也从冰箱里拿出了米饭和一些剩菜。朱父很仔细地将菜盛到米饭里,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然后正儿八经地坐在餐桌旁慢慢地享受他的早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吃饭”十分认真,不管是吃山珍海味还是残羹冷炙都要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吃。在先秦的时候就有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饮食礼制,并上升到了“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高度。后来孔子又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与规范,在饮食礼制中添加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礼”等因素,使饮食文化具有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在西方国家,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很快,通常没有充裕的时间享受每顿用餐,所以“随便吃点”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汉堡能在工薪阶层间大肆流行的原因。[2]

2.饮食内容的差异

据西方统计,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是西方的六倍还多。在中国的日常饮食结构中,一般人吃素菜较多,而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者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饮食结构中,所以在中国自古就有“菜食”的说法,并且这种吃法被普遍认为健康。这种饮食传统,主要与佛教徒遵从的饮食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认为植物为“无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素食主义。

3.餐具使用的不同

电影中朱父和他的儿子喜欢使用中国传统的餐具筷子和碗,而玛莎和他的儿子杰米则使用是刀叉。西方国家通常喜欢把食物盛在盘子里用刀叉进餐,在中国人们喜欢把食物盛在碗里,盘子中用筷子进餐。[3]

4.用餐礼仪的不同

电影中朱父在吃饭时会给他的儿子还有儿媳夹菜,而他的儿媳玛莎却拒绝了。这是因为,在中国在餐桌上大家喜欢相互夹菜,劝酒,举杯共饮非常相亲相爱,在吃饭的同时大家相互交谈,说笑气氛热烈,而在西方国家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各吃各的互不干涉,在用餐时他们不会大声交谈,说笑,这在他们看来是及其不礼貌的。

三、子女教育的差异

电影中朱父与他的儿子晓生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

朱父:“你们在美国,对孩子挺客气,是吗?不把孩子当孩子,有学问。”

晓生:“这里面学问大得很,这就是民主,民主就是没大没小。”

由此可见,在美国很重视人权,它提倡人人平等。在西方家庭里,每个成员,包括男性和女性无论年龄,是平等且每个成员有权获得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所以玛莎对杰米是充分的尊重,不会将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但是在中国,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管教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都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按照父母安排好的去做。[4]

四、跨文化启迪

通过电影我们知道了跨文化冲突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家地位的提升,增加了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交流合作的机会。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了解目的国文化背景;当你前往某一国家应提前了解目的国的文化背景,风俗禁忌,这样才能更好进行交流。其次,不管是是那个国家的文化我们都应该尊重,不能对发达国家的文化就全盘吸收,而对不发达国家的文化就全盘否定。每一个地区,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不管会不会发生文化冲突,我们都应当加强交流与合作,不能“关起门来”谈交流。只有不断地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人进行交流才能吸取经验,促进交流,加强合作。在当今的世界中,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成员,不是孤立存在的,谁都不能避免跨文化引起的冲突,但是只要我们抱有积极的和充分尊重别国文化的态度,我们的交流也就会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09月

[3]胡文忠.《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2月第15次印刷

[4]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2次印刷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文化差异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酒店英语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与解决策略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