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

2014-08-18金玉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措施

金玉珍

摘 要:"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本质体现。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高校才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本文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 学生 管理 措施

高校管理工作的模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但是有一点将永远不会改变,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人为本的高效管理工作理念贯彻落实,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高校管理模式别具一格,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管理者为服务者,才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彻底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陶冶学生情操、和谐校园教学氛围、启迪学生智慧、美化学生心灵以及激发学生灵感,促进高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要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利益,将学生作为管理的核心,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意识,对于学生要学会尊重和接纳,以平等、信任的眼光看待他们,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努力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优秀管理人才。做好高校学生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首先要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我看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将来的工作单位为本。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需要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尽量挖掘他们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人为本的功效。只有真正对学生实现尊重和理解,真正的关系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才可以实现以人为本。同时以人为本也要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辅导员是学校聘用的管理者,首先需要维护学校的利益,为学校服务、所以高校的学生管理者不仅要照顾学生的利益,还要维护学校的利益。

二、加强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措施

1. 强化高校管理者的服务意识

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必需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设施和包括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服务是高校办学的最基本的义务。因此高校管理者也要与时俱进,放低姿态,摆正位置,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其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进行帮助和指导。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体制

科层管理体制的弊端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学校的管理,因此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机构,加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能及时传达到管理者处,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体制。例如在本科阶段推行“导师制”是高校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的有效形式。

3.加快高校管理理念的创新应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需要高校管理者从观念上充分接受,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完成观念的创新,把学生当作高校管理的主体部分,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形成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环境。高校管理者必须具备充分的服务理念,坚持人性化办学,坚持从学生的切实需求出发,维护学生的权益,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积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的特长发挥;学校管理要坚持民主化原则,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人价值;管理者要不断深化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自身意识的提高来带动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4. 创建平等、和谐的校园生活环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民主化、公平化的发展方针,校园生活要以学生为基础,创建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这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学校制度管理和教学,体现出人人平等的原则,不搞特权主义,在教学工作中尤其注意教师对于自身素质的约束,学生该履行的义务,教师也必须做到,学校中不会有特权群体的存在,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事情,也为和谐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5.不断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必须以学生为管理主体,以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为学生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对高校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学生的培养与社会人才的需求相辅相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加强高校信息化数字网络的建设,以学生的兴趣为学习契机,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做好引导学生的教育工作。

6.加强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在新形势下,必须考虑作为主体的学生的需求、思想等元素,并针对当代高校生的普遍情况开展实施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做到先德育,再智育,并且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分为多个层次与多个途径,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教育、健康的心理素养)、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信念理想教育在思想教育管理过程中开展实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并在人文教育下,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倡导学生多加入实践活动中,促进他们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7.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素质

7.1在招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时,要严格把关,尽量招聘师范专业背景的应聘者,或者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必要时对他们进行测试,检测他们是否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也不予录取。

7.2对招录人员要进行长期、持续的培训。招录人员在入职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入职后,也要不断对他们进行充电,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3.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进行严格的、科学化的管理。并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晋升职称和提高薪水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奖罚分明,使他们能够安心本职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全面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8.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也要求能够在管理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把不能把教育管理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为提高学生的知识的层面上, 要能够不断为学生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不断发现自己的内在优点,挖掘自己的潜能, 促进自我各方面的发展, 在进行教学计划设置,课程设置, 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评价时, 要能够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作为教学的重要使命, 要不断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不断的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多重实践,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等。

总之,高校大学生“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学生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前提下,研究学生的需要是基础,学生参与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激励机制是重要手段,建立制度是重要的保证,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关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林权. 高校学生人本管理的实践构想[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02)

[2] 王昌权.军队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

[3] 丁建. 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管理工作.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33( 2) .

[4]李敏.论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探索,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高校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