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

2014-08-18刘显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听说读写课文文章

刘显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这几项基本能力。

一、听的能力培养

要适应时代需求,培养跨世纪人才,就必须从小加强听的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呢?

1.示范和训练相结合:先教给学生听的能力的听读方法,可以先做示范,让学生模仿,然后反复进行听的训练。

2.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听的训练不仅仅局于课内,完全可以课内外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只要学生愿意主动训练,课外培养听的能力机会很多如: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听故事,哪怕是听别人谈话,都可以慢慢培养听的能力的。

3.写作教学与听的能力训练相结合:就是对听到的作文指出它的优缺点或者进行“听后感”训练。

二、说的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要让学生敢说话,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不爱说话或不敢说话,有的敢说话却只言片语、结结巴巴,这就需要老师多提问来训练勇气,要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引导、表扬和奖励他们多说话。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有些学生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谈;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他便“沉默是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

三、读的能力培养

读既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4.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注意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5.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6.钻研课后问题,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后问题是解决教路和学路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钥匙,因此教学生认真钻研课后问题是掌握学法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解决课后问题使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四、写的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呼声越来越迫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写作来自于生活。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蜂出泉流,长流不息。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观察,重要的是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找出不同点是观察的第一要素,也是观察的最高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我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看,要把细致的地方也看进自己的眼睛里面。

2.指导学生表达的方法:学生要在写作中学会表达,首先关键是学会积累,懂得积累材料、积累语言,文章就有东西可以表达。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

学会表达的方法,其次是要懂得修辞的手法。一篇文章是平淡无奇,还是生动鲜活,区别在于是否灵活地运用描写、比喻、拟人等等这些修辞手法。

3.指导学生修改的方法: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采用学生互评互议的方法,以学习主体,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当然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得有目标、有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老师指导的。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

我认为,从开始学习作文的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每一次的作文练习,我都先让学生起稿,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下来,然后收上来,在文中写上我的点评,再让学生自己去修改,把文章好好改正字词错误,想出新点子,把作文写完整。修改的方法包括:一是读文,修改语句。二是点题,审视中心。三是反思,分请详略。通过修改自己或者别人的文章,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

总之,“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且要达到精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自己、为社会服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法,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说读写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的“听说读写”
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培养听说读写能力